吉利汽車創始人李書福,被人稱為“汽車狂人”,從一窮二白開始創業,到成立吉利汽車集團,李書福從農村放牛娃走到世界汽車行業數一數二的人物。
這個浙江臺州起家的商人,身上具有浙商吃苦耐勞,膽大敢干的品質,這也是李書福能夠將事業做大做強的原因,伴隨新時代汽車發展新觀念,李書福的經營理念又開始變化。
一: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全面經濟建設開始啟動,才剛剛20歲的李書福,見許多鄰居和同鄉出門賺錢,那時的浙江人大多數會選擇到外地承包服務業,開個小店自主營業。
李書福告訴父親他也想創業,父親便給了他120元錢,交待李書福拿去創業吧,李書福很快買了一臺照相機,蹬著一輛自行車,走街串巷給別人照相,在當時這算是一份自由職業。
半年后李書福賺了1000多元,在那個年代算很多錢了,李書福放棄了給人移動照相,在家旁邊開了一家照相館,由于他心思細膩,注重服務,照相館生意不錯。
但是,李書福并不滿足,有一次他從沖洗膠片中獲得啟發,如果自己能從廢水中提煉金屬,那樣賺錢肯定比開照相館來得多。
1984年,李書福關閉了照相館,進了臺州一家冰箱零部件生產廠工作,在這里工作幾年之后,李書福有了一點錢,他隨即開了一家冰箱生產廠。
1989年,李書福生產的北極花冰箱銷量位居浙江省前列,在全國同行業中也是佼佼者,27歲的李書福那時已經身價過千萬。
誰知國家對電冰箱生產進行管制,李書福不得不放棄企業經營,懷揣著創業夢來到深圳上大學,進修期間,李書福發現深圳出現一種進口裝修材料,他預感到未來在國內會很有市場。
對裝修還半懂不懂的李書福,做出一個大膽決定,將這種裝修材料引進臺州,絕對可以大賺,于是,李書福聯合自家幾個兄弟在臺州設廠,專門生產這種裝修材料,開始賣。
果然當地買家甚多,李書福又賺了一筆,生產裝修材料賺了一筆錢,讓李書福開始狂起來,覺得房地產他也可以賺大錢,于是,李書福帶著一筆錢遠走海南,投資新興房地產。
但是,現實很冷酷無情,李書福在海南投資房地產賠的血本無歸,孑然一生的他,又回到一窮二白,灰溜溜離開海南回到浙江臺州老家。
回到臺州老家,李書福沉默一段時間后,離開家來到街道上散心,偶然發現臺州有很多摩托車制造小廠與零部件生產商,臺州市政府還組織創業者一起參觀一家摩托車廠。
李書福突然醒悟,要辦廠創業,哪里也比不上家鄉,比不過臺州,其他地方有種種限制,地方領導觀念落后,臺州在正面鼓勵,這又令李書福有了創辦摩托車廠的想法。
1992年,李書福創辦了吉利摩托車廠,兩年后,吉利開發出新一款國產踏板摩托,到了1998年吉利年產摩托35萬輛,創造產值20-30億。出口22個國家,成為國內民企4強企業。
辦摩托車廠成功后,李書福決定開辦汽車廠,可是當年國家不允許民企生產汽車,跟隨李書福創業的兄弟也表示反對,這個風險太大了,值得去冒險碼?
李書福卻語出驚人,這個險值得冒,就是傾家蕩產、頭破血流我也要干,為此,“狂傲”的李書福不惜低聲下氣對國家部門請求:請給我一次失措的機會。
1998年吉利生產的第一輛車“豪情”下線,十幾年后的2009年,吉利年產汽車達到33萬輛,年銷售額達到140億元。
李書福也成為國人眼中的汽車狂人,面對業績,他驕傲地說:福特、通用有一天會關門歇業,我要讓中國的汽車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讓世界汽車跑遍中國。
這么多豪言壯語,顯示出李書福對中國國產汽車的信心,為了擴大規模,李書福開始了國際并購計劃。
2006年吉利汽車與英國老牌的汽車錳銅公司協議,兩家聯合生產出租車,吉利汽車入股這家百年車企,實現英國品牌的中國制造。
收購英企,吉利又開始國外并購,他選擇收購澳大利亞DSI汽車公司,李書福在不用銀行貸款的情況下,迅速完成海外3億元融資,4個月拿下這家企業。
收購DSI成功后,李書福立刻要求投產運營,收購沃爾沃之后,李書福將吉利的攤子鋪到最大,成為中國國產汽車企業第一人,這時只有47歲。
李書福此刻突然語出驚人:今后中國汽車必定自主研發,不能搞合資,合資等于勾引我們的鴉片煙,人們不明白,李書福的心思又要往哪里轉?
領導吉利發展,李書福素來不按規矩出牌,他認為哪里有發展,立刻調轉馬力開向哪里,美國媒體評論李書福,一個個性復雜的農民企業家,汽車制造商,狂傲又復雜。
這算是一種變相肯定吧,李書福認為,想要持久將吉利做大做強,還必須培養人才,他不要普通大學的畢業生,他說那樣的人才不適合吉利,他要自己辦大學。
2005年,李書福將教育投資的目光投向海南,創辦了三亞學院,1012年,又在湖南創辦了吉利汽車技術學院,目前李書福創辦了8所高校,為社會尤其汽車行業累計培養人才15萬人。
其中北京吉利學院成立19年來,有2000多名校友成為中國大型企業高管,很多人更是成為吉利集團控股公司的員工,北京吉利學院為中國汽車制造輸送與培養了大批緊缺人才。
在李書福的老家浙江,他創辦多所高校,浙江吉利技師學院、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等全日制大學,這些大學累計為汽車行業輸送人才23000多人,許多人已經成為汽車企業骨干。
李書福說,自己是一個愛學習的人,最初建廠,原本劃分出三塊地皮,一塊準備辦學、一塊用于開發產品、還有一塊李書福想開發成老師、學校的生活用地。
吉利最初就是這樣的設置的,但是,作為一個沒啥文化的農民企業家,李書福說他辦大學之路充滿艱辛,首先是申請經過艱難,那時中國私立大學屈指可數,李書福堅持辦學。
他說教育不能著急,不能功力,必須做長遠規劃,李書福認為應用人才和職業人才必須都得重視,吉利需要研究性人才,也需要應用型人才,這并不矛盾。
但是,李書福認為在這方便,中國必須向國際學習,畢竟中國汽車行業起步較晚,在人才設置、定位、培養上必須借鑒國際經驗。
他聘請擔任過日本豐田、馬自達等企業管理層的藤岡博思擔任吉利汽車湘潭基地高管,據悉,在湖南吉利集團來自國際知名企業管理層的高級工程師有多人。
李書福在2019年北京吉利大學的開學典禮上講話說:吉利辦教育有一種責任,還有一種情懷,我們辦教育要因地制宜,為汽車行業發展輸送人才,國產汽車的出路就是人才的強弱。
在汽車制造上時常“口出狂言”的李書福,在辦學上卻表現的穩扎穩打,不急不躁,他沒有著急選擇擴展吉利教育,而是踐行理念中不斷摸索,為了吉利也為李書福自己。
21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后,世界能源概念迎來大變革,低碳、環保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概念,新動力,為此中國汽車企業開始著力打造新能源汽車。
2024年3月,中國汽車行業幾大巨頭在兩會上圍繞未來汽車發展模式暢所欲言,飛行車、汽車芯片等將是未來汽車行業發展的新領域,李書福則提交了汽車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提案。
李書福說,目前中國大環境在倡導低碳減排,可是國內汽車行業上下游企業在企業層面與產品層面的碳排放核算還處于起步階段,未來會有一個相當長的摸索過程。
首先是碳排放數據來源很廣,可是標準卻不統一,如果想要在短期內做到國際互認是有難度的,為此,李書福建議在我國汽車行業建立一套統一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
由此推動國內汽車產品碳足跡國際認證。應該說,李書福的建議很有戰略眼光,不過在外界看來,這樣的發言風格似乎不像昔日的汽車狂人李書福,他過去動輒就是各種期許,各種目標。
如今在兩會,其他汽車企業老板都在大談未來發展,李書福反倒談起很少人關注的汽車行業產品的碳足跡問題,李書福發言的角度讓他顯得格外謹慎。
難道,這個汽車狂人李書福不狂了嗎?其實并非如此,李書福作為汽車行業的大佬,他知道未來汽車會迎來一場能源變革,而這比起汽車構造與樣式性能的變革更吸引他。
能源的改變,意味著環境的改變,環境改變給汽車制造概念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在這個變局面前,單純求追汽車構造與性能有些片面,李書福要在變革中尋求更大的機會。
參考資料:
1:吉利李書福:從汽車狂人到汽車大佬.2010-03-30.中國臺灣網
2:汽車狂人李書福:從“汽車夢”到“教育夢”.中國新聞網.2019-09-24
3:陳小慧.車圈大咖今年關注什么?深圳商報.2024-03-0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