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25年貴州民族團結大巡游在貴陽舉行,26個方陣近3600人組成的巡游隊伍沿中華路和遵義路展演,向外展示貴州多元和諧的民族風情、團結奮進的時代風貌,傳遞多彩貴州、爽爽貴陽文旅的獨特魅力。
唱響民族團結歌
從暖場節目全場共唱《我和我的祖國》,到民族團結方陣56個民族的巡游表演者心手相牽、堅定向前,再到民俗文化方陣用舞獅、舞龍、舞魚傳遞美好期望……巡游中處處洋溢著濃厚的民族團結氛圍,鋪展開一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貴州畫卷。
“以民族團結方陣‘打頭’,展現了‘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精神內涵。”民族團結方陣領隊袁蓓介紹,該方陣由身著各民族服裝的56名男青年、56名女青年、56名少年兒童組成,這是各民族群體的生動縮影,寓意各民族同胞在祖國的懷抱中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也體現出一個個“小家庭”在祖國“大家園”的守護下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在隨后的奮斗之光方陣中,100個不同行業代表同框,彰顯在平凡崗位的不平凡貢獻、在各行各業拼搏奮斗的生機與活力。
“咱們中國的傳統民俗真好看,一招一式霸氣十足!”民俗文化方陣在行進和表演過程中“吸睛十足”,“獅引龍行、魚隨其后”的精彩表演,引得市民游客紛紛舉起手機拍照、拍視頻記錄。
據民俗文化方陣領隊趙娟介紹,方陣造型由18頭獅、5條龍、36條魚組成。其中,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征祥瑞與生命力;獅作為瑞獸,可驅邪護安;魚寓意“年年有余”,象征財富豐饒。方陣希望以民俗文化為載體,守護文化根脈、凝聚民族情感,通過鮮活的民俗表演形式傳遞出各族人民對于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期盼。
展現文旅新范式
“迎面走來的是我們的‘小老費’和它的伙伴們,這個憨態可掬的氣模,正是黔靈山公園的‘頂流明星’豚尾猴——‘小老費’。”上午9點52分,主持人的話音未落,“小老費”的氣模形象一登場就引來觀眾陣陣歡呼。
去年,一段“小老費”對著鏡頭噘嘴、瞇眼、抬眉的短視頻在社交平臺上引起廣泛關注,這只豚尾猴憑借各種搞怪表情包在網絡上迅速走紅。此次亮相貴州民族團結大巡游的造型,正是“小老費”的標志性動作——手指眉頭。
據介紹,“小老費”手指眉頭的背后還藏著一個暖心的故事:此前,“小老費”額頭意外受傷時,工作人員為它貼上創可貼,此后每看到游客,它便以食指輕點眉頭示意傷處,仿佛在告訴人們“有人給我止痛”。
作為“小老費”的伙伴,該巡游方陣的所有演員全部以人偶形象出現,140名表演者以黔靈山公園的獅子、熊貓等動物形象出場,扮演一群快樂的“小動物”。
和“小老費”一起出場的,還有今年憑借《哪吒2》火遍全國的“越界影城”,演職人員將手中的卷軸拼湊出越界影城電影票根。在越界影城火爆全網時,“小老費”雕塑形象也亮相越界影城,“支援”貴陽的“寵粉”行動。
緊接著“小老費”登場的是“爽爽貴陽 愛樂之城”巡游方陣,150名青年演員先后在噴水池、大十字、郵電大樓、筑城廣場等地演唱《我的未來不是夢》《我在貴州等你》等歌曲。貴陽演藝行業協會秘書長、“爽爽貴陽 愛樂之城”方陣負責人陳應斌說:“貴陽路邊音樂會已成為展現城市魅力的一扇窗口,我們希望把貴陽路邊音樂會的特點充分表現出來,達到主客共享的目的,展現好爽爽貴陽、多彩貴州的魅力和熱情。”
衣袂飄飄的漢服姑娘、艷麗可愛的襦裙少女、威嚴莊重的甲胄青年……在貴州民族團結大巡游現場,華服文化方陣百名身著不同朝代服飾的青年男女,行進在貴陽現代都市街頭,開啟了一場時空交錯的奇遇。
隊伍中齊聚秦漢晉唐宋明等朝代的服飾,有漢家的曲裾深衣,衣袂飄飄、端莊典雅;有唐制的襦裙,艷麗奔放、婀娜多姿,搭配上精美披帛,恰似敦煌壁畫中的飛天仙女輕盈靈動;有宋制的褙子,搭配長裙相得益彰,散發清新氣質,盡顯溫婉含蓄之美;有明制的襖裙和鳳冠霞帔,盡顯高貴端莊風范……
“為了今天的巡游,我們方陣的隊員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化妝、做造型,希望給大家展示中華服飾之美,彰顯文化自信。”華服文化方陣領隊屠黃云說。
華服文化方陣隊員張成玉是一名公司職工,她說:“第一次參加貴州民族團結大巡游,能參與宣傳中華服飾文化、宣傳貴州文化,感覺特別開心。”貴州師范學院大四的張同學從初中開始接觸華服,是一名資深的華服愛好者,她說,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華服愛好者共同參加貴州民族團結大巡游,向世界展示中華服飾文化,感覺特別快樂、幸福。
緊隨華服文化方陣而來的是“黃小西吃晚飯”方陣。在“黃小西”人偶帶領下,300余名身著少數民族服裝的青年,組成6個小組,手舉精心制作的拼圖方牌,在巧妙的走位編排下不斷變換隊列,拼成6幅展示貴州黃果樹、小七孔、西江千戶苗寨、赤水、萬峰林、梵凈山特色景區的照片。
同時,300余名參與者還通過翻牌的方式,組合成“黃小西吃晚飯”巨幅畫卷,并齊聲高喊“黃小西吃晚飯,六景拼出貴州范”的口號,展現出貴州文旅新品牌的獨特風采。
在行走的非遺方陣花車上,不僅有養眼的中國先生和亞洲小姐,還能看到身著少數民族盛裝的演員,以及精彩的少數民族舞蹈。“我們方陣不僅有“村T”團隊的加入,還有一支花溪苗族非遺隊伍,現場會帶來民族舞蹈和蘆笙表演。”該方陣導演楊琦說,希望通過我們的演出,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也歡迎各地游客來到貴州做客。
當快樂奔跑方陣的小朋友滑著輪滑、滑板出現,頓時為現場帶來了更多陽光與朝氣。隨后,來自趁早跑團和愛尚跑團的成員奔跑加入,讓現場變得動感有活力。而“箏箏日上”方陣則通過五顏六色的風箏和現場舞蹈,為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快樂奔跑和“箏箏日上”兩個方陣的執行導演孫盈介紹,快樂奔跑方陣由滑板、輪滑及馬拉松跑團組成,總共有148人,年齡最小的僅7歲,最大的近70歲,方陣的運動元素很多元,希望通過這個方陣傳遞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倡導廣大市民加入到“貴馬”的隊伍中,一起運動、快樂奔跑、健康生活。
吹起多彩貴州風
此次民族團結大巡游,貴州各市州的方陣也悉數登場,讓“石榴籽精神”躍動街頭。
安順方陣中,在40名地戲演員帶領下,20名屯堡嬢嬢和40名苗族、布依族同胞依次走上貴陽鬧市,高聲邀請市民游客:“走進21℃的城市,把‘安’‘順’帶回家。”
行進到噴水池、大十字、郵電大樓等區域,頭戴“臉子”(地戲面具)、身背旗幟、手拿刀槍劍戟的地戲演員開始《地戲神韻》的表演。他們變換隊形,步若游龍,互相打斗,演繹600年前屯堡人保家衛國的情景。屯堡嬢嬢和苗族、布依族同胞則歡快起舞,展現各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盛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地戲表演團隊呈現出“老中青三代同臺”的場景,年紀最小的演員14歲,最大的71歲。“我是第一次參加貴州民族團結大巡游,能代表安順來宣傳我們的屯堡文化和地戲,感覺特別驕傲和興奮。”安順方陣14歲的地戲演員姜紫豪說。
別具一格的布依族月琴舞蹈表演、柔美與活力兼具的苗族甩帕舞……來自黔西南方陣的100余名布依族、苗族、彝族同胞,身著絢麗多姿的民族服飾大踏步向前行進,交織出黔西南州布依族文化的激昂旋律。
銅仁方陣創意滿滿。土家銅鈴舞、思南花燈、土家擺手舞、土家金錢桿……四大非遺板塊一出場就吸引了觀眾的目光,表演者通過舞蹈、器樂等方式,展現出土家族兒女勤勞向上的精神風貌和銅仁當地的文化底蘊。
畢節方陣中,身著民族盛裝的彝族同胞帶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撮泰吉”表演,苗族姑娘小伙們則頭戴精美銀冠銀飾,帶來蘆笙表演,展示多民族風情,引來街邊圍觀市民游客的陣陣歡呼。
黔南方陣以迷你版中國天眼及航天員的造型打頭,130名布依族、苗族、水族等民族的演員以非遺舞蹈展現黔南獨特的文化魅力。演出現場,布依族演員手持花棍,以惠水《花棍舞》再現豐收喜悅;苗族演員以蘆笙伴奏,踏出莊重的《踩堂舞》,傳遞對自然的敬畏與祈福。水王和王后乘坐具有水族特色裝飾的馬車,帶領銅鼓水書馬車、水旗、水族馬尾繡、三都村馬向觀眾徐徐走來。
黔東南方陣民族風情濃郁,演員身著鮮艷的雷山苗族長裙盛裝,特色非遺道具“木鼓”緊隨其后,演員手持2米多高的雷山蘆笙,吹奏遠古的聲樂。一曲《高山流水》表達苗家人對全國各地游客的歡迎。來自黎平縣蓋寶侗寨的村民帶來《侗族琵琶歌》,村民吳東云介紹:“很榮幸參加巡游,這支隊伍的成員都是我們寨子里的人,大家都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很開心。”
遵義方陣由省級非遺“獅溪高腔大山歌”“黔北矮人舞”及桐梓苗族“花帕舞”組成,大家身著黔北矮人舞服飾、漢族勞作服、桐梓苗族刺繡服等特色盛裝服飾,展演融合歌舞《桐梓村晚·咿嗬兒咿》,展現出黔北大地遵義人家熱情好客、樂觀豁達、團結和睦的生活態度。
記者 許發順 黃菊 梁婧 冉婷林 黎榮 易穎 舒銳 吳宇/文 許發順/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