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開啟任期2.0,在訪問沙特后稱“愿意訪問中國”,但他不是抱著友好交流的前提,還沒說定訪華行程,就先對中國連發三道威脅。
特朗普確實“飄”了,不過,中國只用一招就讓他徹底清醒……
亮出一大反制神器
5月16日,美國財政部公布最新數據,中國由美國第二大債主變成第三大債主。也就是說,3月,中國大量減持美債,目前持有美債規模為7654億美元。
截止到2025年4月,美國美債總額超36萬億美元,債務總額占GDP比重超過120%。可以說,美債對美國來說是“壓力與風險并存”,而中國這一波拋售潮,于特朗普政府而言,絕對是一個值得悲傷的大事件。
要知道,美國對于還美債這件事,一向是能拖即拖,只想按期付利息,到期了再東拼西湊或者拆東墻、補西墻,即便如此,美國2024年需要支付的利息高達1.1萬億美元,同年國防支出不過8414億美元,可見,美國很快連利息都快支付不起了。
更重要的是,美國這種滾雪球式的美債危機,必須保證全球市場對美債要有信心,可當下的特朗普關稅戰,讓美國在全球遭受信任危機。
4月,作為美債第一大持有國的日本,偷偷地大規模拋售美債,日本財政大臣加藤勝信還罕見暗示“日本可能利用龐大的美債持倉作為談判籌碼,讓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做出讓步”。
連盟友都不得不拿美債做籌碼,讓美國不得不投鼠忌器,中國也不遑多讓,不過,我國大規模拋售美債的關鍵原因,是特朗普又不安分起來!
賊心不死
5月16日播出的福克斯新聞節目中,特朗普接受采訪時多次提到了中國,當被主持人問“是否希望訪問中國”,他回答“當然愿意”,還補充道:“中美關系至關重要。”
但是,在中方看來,特朗普確實沒有多少訪華誠意。
老話說,判斷一個人,別看他說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特朗普嘴上說的好聽,但背地里的小動作不斷。
第一個,就是特朗普在同一場采訪中對中國威脅式的發言。
他剛結束對中東三國的訪問,并拿下了數千億美元的軍售協議,便自信地說“這些國家曾被中國極力拉攏,打算靠攏中國,但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了”。
如果特朗普確實當中國是“友好合作伙伴”,就不會冒出阻撓其他國家與中國合作的意愿,更不會干擾中國的外交內政,顯然,他潛意識仍將中國當做“對手、敵人”。
第二個,特朗普廢除了拜登時期頒布的《人工智能擴散法案》,并加強了芯片領域的對華管制,既不讓中國購買美國的芯片,也不讓其他國家購買中國的芯片,以此打壓中國芯片的發展。
第三個,特朗普仍堅持關稅威脅。
4月9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不采取報復行動的國家暫停關稅90天”,5月12日,中美經貿高層在瑞士日內瓦會談后發表“聯合聲明”,既雙方暫停了部分加征關稅,又設定了“90天的緩沖期”。
可是,國際社會中仍有一些國家沒有主動地與美國談判,仍在遭受美國關稅的制裁,所以特朗普表示“將對這一部分國家再次加征關稅”。
特朗普此舉,仍是試圖讓國際社會對美妥協,無論是借此提要求,還是集中精力對付中國,一舉兩得。
簡單來說,只要特朗普一天不放棄關稅制裁,就不可能真心實意地與中國進行合作。
不過,中國未必沒有應對善變的特朗普的準備。
這次,我國從第二大美債持有國下滑到第三,不僅僅是對美國的一種震懾“你的命根子還捏在我們手里,不要輕舉妄動”,還是美國及美元在國際上信用度下降的一種表現,
若美國持續地拿霸權威脅各國,不止日本和中國,可能連如今新任美國第二大持有國——英國,也不一定會頂住破產的壓力,為美國輸血。
而且,特朗普想要訪華的想法,也不一定能實現。
要知道,國家領導人的互相訪問是需要各國高層密切互動進行鋪墊,即便是拜登政府時期,也是因為一眾美國高官密切訪華,奠定了他的訪華行程。
可特朗普政府內,放眼望去,全是“鷹派人物”,尤其是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早早地登上了中國的“黑名單”——禁止入境中國。更不要提來華接觸我國高層。
因此,特朗普的訪華算盤,大概率要落空,不過,他也不一定真心想要訪華,無非是想要借當下中美關稅戰緩和期的名義,為“美國的勝利”再添一把火。
但他必須明白,用謊言換來的勝利,改變不了任何現實,一旦破滅,美國必將遭受更嚴重的反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