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雯
在關于“母親”的敘事里,我們習慣了極端。
不是偉大到圣潔無瑕,就是糟糕到罪不容赦。
不是一生無私奉獻,就是一身怨氣滿滿。不是“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犧牲”,就是“把孩子當成控制人生的工具”。
但越來越多的綜藝、紀錄片、訪談、真人秀,開始讓我們看見真實母女關系的層層褶皺。
黃圣依、李嘉格、程瀟,她們的媽媽因為“性格強勢”“不懂退出”“控制欲強”等等,一次次地被網絡審判,彈幕罵得毫不留情,甚至有的已經定性為“毒母”。
可真相真的是那樣嗎?我們是不是對“母親”這個角色,太苛刻了點?是不是在期待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完美程序,來適配每一個“越來越復雜”的女兒?
我們有沒有問過一句:那些“媽媽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她們到底從哪兒學來的能力?
一、她們不是不想學,而是從沒機會學
很多人習慣從成年女兒的角度去看待“母親這個人”:
你為什么情緒化?
你怎么不懂尊重邊界?你怎么總想控制我?你自己人生都沒過明白,干嘛還要替我做決定?
但別忘了,你能問出這些問題,是因為你有機會意識到問題本身。你讀過心理學,看過成長書籍,讀得懂“情緒價值”“PUA”“創傷反應”。
而你的媽媽,她小時候也沒有媽媽帶著她自省。她連“表達”都沒被教過。她的教育可能來自于“忍讓”“聽話”“犧牲”,再后來,才是“努力為母則剛”。
她不是不想成為一個懂分寸、有情緒管理、共情能力極高的母親——她是連這樣的“模板”都沒看過。
你罵她不講邊界,其實她這輩子從沒擁有過邊界;
你怪她不懂情緒管理,她可能到老都不知道“情緒管理”是門學問;你怨她控制你,她只是復制了她年輕時被控制的方式,只不過把“為了你好”包裝成了“我都是愛你”。
在她的時代,“當母親”意味著一種義務,但從未被當作一門需要學習的職業。沒有教程、沒有陪練、沒有監督、沒有修正。
而我們一邊接受高密度信息洗禮,討論“高敏感人格”“情緒勞動”“原生家庭創傷”,一邊卻反手用這些新知識去鞭打她:你看,我今天都能看懂自己了,你為什么做不到?
這不是成長,而是傲慢。
二、真正的母女困局,是兩個女人都太需要愛
在親密關系里,母女之間最難的地方就在于——雙方都愛得太濃,感受得太深,投射得太滿。
母親在女兒身上看到的是未來、是延續、是彌補,是她一生中“也許可以活得更好”的可能性。
而女兒在母親身上看到的是限制、是投射、是經驗包,是她一生中“最好別活成她”的警示燈。
李嘉格的媽媽小時候和她關系好得像姐妹。女兒成家后,她卻總是忍不住“插一手”,還渴望和女兒睡一起——她說不清為什么,只知道:“我怕她沒我過不好。”
程瀟的媽媽是那種過分善良又過分獨立的母親。因為她覺得程瀟早早地就去異地謀生,自己沒有參與女兒的成長,所以,她離婚、得乳腺癌,都不曾告訴過女兒,她希望女兒幸福安康,卻不知道,這樣的隱藏,會讓女兒知道之后心有多痛!
黃圣依的媽媽就更典型了,外界說她“嘴毒、掌控欲強、太古板”,可黃圣依小事上都聽她的,大事上不還照樣我行我素嗎?她看不慣、擔心、插手她的選擇,說到底都是因為“不放心”!
母親不放心女兒,因為那是她的“心頭肉”;
女兒不理解母親,是因為“這份心太沉了,壓得人喘不過氣”。
這不是愛得不夠,而是愛得太滿。
母女關系的復雜,從來不是因為誰壞,而是因為兩代女人都在愛中受過傷,而受傷之后的她們,卻沒有學會溫柔地靠近彼此,只會一遍遍地在防御中互傷。
而這些傷口,越是被外人評判,就越顯得疼。
三、“完美媽媽”的標準,本身就是一個陷阱
我們對母親的幻想,從未真實過。
小時候,她得是“無所不能的萬能膠”;
青春期,她得是“既不干預也能隨叫隨到的全能體”;我們成年后,她要變成“沉默智慧、會做飯、有眼力見、知道體面”的人。
最好,還是個審美在線的老年網紅。
可我們從沒想過:人類所有角色里,只有“母親”這個角色,是無法請假、無法轉崗、無法卸任的。
一個人可以退休,不再是職場人;
一個人如果喪夫,就可以不再是妻子;但只要你有了孩子,你活著,你就是“母親”!
沒有試用期,沒有轉正期,一上崗就是終身制。
而這個“角色”,要配得上社會、家庭、子女、丈夫的標準。還要滿足“犧牲自我”“顧全大局”“溫柔堅定”的新時代女性圖鑒。
可她也是普通人啊。
她也會發脾氣,也會錯判,也有性格缺陷,也有欲望,也有不想活成母親的時候。
你為什么能允許老板情緒失控、朋友說錯話、愛人沒兌現承諾,卻不允許你的媽媽,在人生某一頁上,搞砸一次對你的回應?
“配享太廟的母親”,從來只是現代社會制造的幻象,它是子女焦慮的投射,是商業敘事的需求,更是父權結構中要求女人“把全部價值壓縮在育兒能力里”的隱形牢籠。
四、梅娘說
別再苛責你媽媽沒有成為完美母親。
她這輩子,可能第一次被這么多標準拷問,第一次因為“沒做好”而感到羞恥,第一次意識到,她對你做的,也許真的有錯。
但你知道嗎?她可能從來就沒有機會當個孩子。
她一生都在“該如何做好別人眼中的自己”中掙扎,從來沒人問過她:“你呢?你過得好不好?”
我們一直說“原生家庭有多重要”,但也別忘了:原生家庭也困住了她一輩子。
她不是生來就是母親的,她也是從零開始,一邊試錯,一邊學習,一邊愛你,一邊后悔,一邊等你原諒,一邊怕你不再回頭看她。
請你別把她的“某一瞬間”定義成她的“全部”。
她不是一個錯誤的母親。
她只是一個,有過無知、也有無數用力的普通人。
真正的和解,不是你放棄自我去理解她,而是你終于意識到,她不必成為那個你想象中的“媽媽”,但她若只是一個拼命想愛你的女人,那是不是我們身為女人,要包容包容她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