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首批學員迅速集結。
那一屆,被后人稱作“將星的搖籃”。各黨派的軍事骨干,大多出自其中。
蔣介石初任校長,對這批學生格外看重。他親自過問課程,嚴抓訓練,卻少有懲戒。
但偏有例外。
一位學生,僅入學三月,便被蔣介石親手開除。他是黃埔一期中唯一被逐出學籍的人。
此后數年,此人始終是蔣介石最頭疼的“舊部”,蔣介石視他為死敵。
頂撞蔣介石被開除
1938年春,局勢風雨欲來,西安暗流涌動。
一天清晨,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收到了一份來自南昌的密電。
發信人是蔣介石,內容異常兇狠:將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的一名高級參謀,秘密處理,務必無聲無息,不留痕跡。
命令下達,蔣鼎文心中五味雜陳。
一方面是解脫——此人長期令他頭疼,是個麻煩制造者;但另一方面,又難免生出一絲遺憾——此人是他的同鄉,是他在黃埔親自帶過的一期生,還是極少數具備卓越文才與膽識的人物。
任務不可推辭,情面也無法顧及。一場有預謀的“消除”,悄然啟動。
時間來到1938年7月31日,西安。酷暑尚未散盡,夜色沉重壓抑。
午夜一點,天水行營一間宅邸的大門緩緩打開,一個身形高大的男子推著自行車走出。
他不緊不慢地前行,神情警覺,目光不時掃視兩側。
隨后翻身上車,迅速穿行在寂靜街頭。
幾乎在同一時刻,兩名黑衣人從暗影中滑出,同樣騎車緊隨其后。
距離不遠不近,始終吊在視線邊緣。
前方騎車人似有所察,加快速度;后方緊咬不放,街巷間疾馳無聲。
就在一處街口,局勢驟變。一輛小汽車突兀沖出,斜停在路中央,攔住去路。
前車急剎,車輪劃出刺耳聲響。
周圍黑影閃動,數人猛撲上前,將騎車人瞬間制服,強行拖入車內,車子掉頭飛馳離去。
追蹤者不慌不忙,迅速收拾現場,將倒地的自行車一并帶走。
一切僅持續幾分鐘,動靜不大,行動干凈利索,連巡夜的警哨都未曾察覺。
那位被強行帶走的男子,身份極為特殊。
他曾任國民革命軍前敵總指揮部政治部中將主任,時任第十八集團軍少將高級參議,更是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的負責人——宣俠父。
他是中共公開派駐國統區的最高級別將領之一,更是蔣介石多年警惕的重點人物。
1924年初秋,黃埔軍校剛開學兩個月,一切都在探索中推進。
但就在這片看似秩序井然的操場背后,一場極為尖銳的沖突已悄然醞釀。
沖突的主角,是宣俠父。
作為黃埔一期第二大隊學員,他年紀最大,資歷最老,文才出眾,說話風趣犀利,講理有分寸。
他在同學中威望頗高,幾乎人人佩服。但也正因為如此,他注定無法“安分守己”。
早在入學前,宣俠父已是共產黨員。
他帶著強烈的政治信仰走進軍校,對黨內事務自然格外敏感。
某天,黃埔將成立國民黨黨支部。校黨部與隊區黨部的干部由投票選舉產生,但最基層的黨小組組長,卻由“校長蔣中正”直接任命——而非選舉。
消息一出,全校鴉雀無聲。沒人敢公開反對蔣介石的決定。
沒人,除了宣俠父。
他毫不猶豫地寫了一份正式報告,遞給蔣校長,開門見山指出:此舉違背了黨的組織原則,請立即撤銷命令,改為民主選舉。
他言辭懇切,態度堅定,卻在行政命令的鐵板上,狠狠敲下了一記重錘。
蔣介石震怒。
他本以為自己一錘定音,不容質疑,卻偏偏遇上這個“不識抬舉”的學生。
蔣親自召見宣俠父,勸他撤回報告,還口氣頗為寬厚:“你要是愿意收回,我就既往不咎。”
宣俠父不卑不亢,緩緩作答:“提意見是我的責任,采不采納是校長的權利。”
蔣介石當場翻臉,怒令將其關禁閉三日,限期寫出悔過書,否則嚴懲不貸。
三日過后,宣俠父再次被帶去見蔣介石。
這次,他不但沒寫悔過書,反而直言道:“學生無過可悔。”
態度依舊從容。
蔣介石臉色鐵青,怒不可遏,揮筆寫下手令:“宣俠父,目無師長,不守紀律,屢教不改,開除學籍,即刻離校!”
不過,他還留了一道“臺階”:再給三天時間,只要悔過,仍可網開一面。
三天之內,全體教官聯名請求通融,總教官何應欽親自出面,被蔣當場駁回。眼見無望,眾人只好求助于黨代表廖仲愷。
廖從廣州趕來,見到宣俠父,開門見山地勸他:“結束此事,對你來說,是委曲求全,但為革命受委屈,是不會使你受到傷害的。”
但宣俠父搖頭。他說:“我個人的前途算不了什么,真正重要的是捍衛黨內民主,防止專斷成風。”
最后,他說出八個字,語氣堅定如鐵:“大璞未完終是玉,精鋼寧折不為鉤。”
第四天,他沒有妥協,沒有低頭。
宣俠父由此成了黃埔一期唯一被開除的學生,在眾目睽睽之下,挺直脊背,昂然離開了軍校大門。
四處奔走宣揚抗日
從黃埔軍校被開除后,他帶著滿腹才學和一紙開除令,漂泊輾轉,最終落腳西北,投奔馮玉祥麾下的西北軍。
在那里,他一干就是三年。
起初不過是謀個飯碗,但很快,他以政工專長脫穎而出,被任命為甘肅省主席劉郁芬部的軍政治部主任。
職位不低,信任不淺,可惜他并非循規蹈矩之人。
就在任職期間,他完成了長達三十萬字的《西北遠征記》。
字里行間沒有點名,卻句句在點。
尤其對劉郁芬等人身上根深蒂固的軍閥習氣,他毫不留情。
結果不難預料,這本“說真話”的作品剛問世,他就被“禮送出境”。
1932年,他輾轉來到鎮江,臨時投靠了黃埔一期的同學蔣超群。
靠老同學的照應,他才在生活上稍得安定。
不久,黃埔四期出身的妹夫胡醴泉將他安排到瓜洲三江營擔任中隊長,暫時擺脫了流浪生涯。
但宣俠父從不甘于只是“安穩”。在鎮江期間,他又動筆寫出小說《入伍前后》。
故事表面是虛構,骨子里卻是批判現實。
整個故事清晰地傳遞出他對國民黨內部的失望,以及對革命的認同。
小說出版不久,便遭封殺。
首印三千冊還未上市,全部被查抄入庫,書店被封,出版人周夢蓮被捕。
警方全力追查“田雁”這一筆名背后的真身。壓力直指作者本人。
此時,一批黃埔老同學又出現在這段歷史中。
1933年,胡宗南與戴笠來鎮江,與蔣超群寒暄之余,談起了宣俠父。
蔣超群直言:“這樣的人才,不該繼續被放逐。”
幾經權衡,蔣超群親自赴南京求見蔣介石。
幾番周折,蔣松口同意見面。
最終蔣介石點頭同意重新安排工作,還“寬容”地表示可以一筆勾銷往事。
宣俠父提出希望調往駐扎在淮陰的二十五路軍。
原因也很清楚:軍中總指揮梁冠英出身西北軍,是他舊識,也較為開明。
1934年,蔣介石對江西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
宣俠父看得明白,也說得明白。
他直言不諱地勸梁冠英不要參與進去,還試圖從中阻撓軍令執行。
結果再度觸怒蔣介石,調令隨之而來:立即解除其職務,另行安排。
在此之后,宣俠父依然批評國民黨抗戰不力,到處發表演講,寫文章宣傳抗日,遭到國民黨頑固派的嫉恨。
蔣介石也無從下手,只好派出黃埔人士嘗試再次拉攏宣俠父。
于是,老朋友胡宗南出場。他借著一次黃埔同學聚會,拉來了宣俠父。
觥籌交錯,氣氛熱絡,酒過三巡,胡宗南晃晃悠悠湊上來,話鋒一轉,說:“老兄,你在軍校才高位卑,實在委屈。這樣吧,我給校長說一聲,讓你出任政治工作廳廳長,如何?”
宣俠父聽完,笑了。不是那種喜出望外的笑,而是冷冷一笑:“廳長?這官夠大。但你忘了我怎么離開的黃埔?蔣校長會同意?”
胡宗南以為有戲,立馬拍胸脯:“放心,全靠我安排。”
宣俠父還是淡淡一笑,語氣平靜卻擲地有聲:“蔣校長再怎么大度,我恐怕也無福消受。要我去給國民黨干活,做傷害共產黨的事?那我可不來。但要是上前線打仗,不帶條件,拿槍上陣,我絕對愿意。”
胡宗南當場啞火。從此,再沒人試圖勸宣俠父“棄暗投明”。
抗戰英烈,永遠銘記
宣俠父的死,長久以來一直是一段被遮蔽的歷史。
國民黨高層對此諱莫如深,既無公開文件,也無官方說法。
多年來,傳聞四起,版本眾多。
直到1988年,一篇回憶文章悄然刊出,打破了沉默。
作者是原軍統西北區負責人張嚴佛。
他披露:宣俠父的“失蹤”,并非偶發,而是一場有計劃、有執行、有指令的秘密暗殺。而下達命令的人,正是蔣介石本人。
張嚴佛的文章雖然交代清楚“怎么殺的”,卻沒有回答“為什么要殺”。
執行者知令,卻不知其所以然。
外界的猜測不少,但多數觀點指向一個核心:胡宗南。
胡宗南,是蔣介石一手提拔的黃埔嫡系,是他在西北布下的反共主力。
胡部武器先進、兵力穩定,西北局勢倚重于他。
而宣俠父,恰恰與胡宗南關系密切。
兩人不僅同為黃埔出身,還有西北舊識背景。頻繁往來,暗中談話,令蔣極度不安。
蔣介石對軍權的敏感,幾乎到了病態的程度。
紅軍改編八路軍、新四軍時,他拒絕接受對方報送的干部名單,哪怕是在全面抗戰的背景下。他堅持親自點將,試圖用任命權換取效忠。
這是他一貫的控制術:只要握住人事,就能掐住命脈。
更不用說自己的部隊。
他對八路軍尚且不放心,對嫡系將領更是寸步不離。胡宗南雖忠,但蔣從不真正放心。
美援武器照發,情報監控同步進行。他要掌握全局,不容模糊空間。
宣俠父的存在,打破了這種平衡。
他不屬于體制,卻頻頻出入胡宗南核心圈。
他不是主將,卻能在軍中影響思想。他不再是那個被開除的學生,而成了一個潛在的策反者。而且是極有能力的那種。
蔣介石想過拉攏。
他安排見面,試圖重新收編這位“不聽話的舊部”。
但宣俠父并不買賬。他口頭恭順,行動依舊特立獨行,甚至借機會反向滲透,擴大影響。
結果,蔣下了決心。
他知道,如果不能徹底清除宣俠父,就有可能失去胡宗南。
而“槍桿子”,是他最不能放手的東西。
他可以讓步于統一戰線,可以勉強接受共產黨合法存在,但他絕不容忍有人動搖他手里的軍權。
所以,他選擇了最徹底的手段——密令軍統,就地處理。
宣俠父,一個滿懷熱血、富有遠見的青年將領,最終不是倒在抗日前線,也不是因戰事犧牲,而是死于一場深夜襲擊,死在特務槍口下。
西安,這座見證過無數王朝興衰的古都,也收藏了他最后的蹤影。
在那里,他曾為革命奔波,也在那片沉默中悄然隕落。
如今,人們已能以清醒的眼光審視歷史,而那段被塵封的記憶,也終將在時間的河流中顯影成形。
宣俠父是一個在黑暗中堅持信念的人,一個不愿低頭的軍人。
他的結局或許悲壯,但他的精神不朽。斯人已逝,英魂猶在。
在那個硝煙彌漫的中國,他所代表的,是一群人想要堅持做“對的事”的決心。
這永遠值得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