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35歲女子查出“砒霜”中毒的新聞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位年輕漂亮的寶媽,平時非常注重健康,熱愛運動,卻因為長期食用一種看似普通的東西,導致身體受到了嚴重的傷害。這起事件為我們敲響了飲食安全的警鐘。
35歲的杭州姑娘黃玲(化名)是一名熱愛運動的寶媽,身體素質一直很不錯。然而,最近她卻總感覺渾身沒力,肚子也總是脹脹的。一開始,她以為是自己帶孩子累的緣故,并沒有上心。但是近來,她的身體發生了變化,渾身上下的皮膚都變得黑黢黢的,但又不同于陽光曬過的古銅色,而是一種病態的“黑”。尤其手掌和腳底格外明顯,又黑又粗糙,像是常年在戶外干粗活的“技工”手。
黃玲不但皮膚變得更黑,而且還出現了發熱、月經不調、手腳麻木、胃口不好等癥狀。在當地醫院驗血提示血細胞減少后,她立刻掛號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血液內科主任醫師謝亞萍接診后,發現病情不同尋常。根據一系列檢查結果,黃玲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均低于人體正常范圍,同時存在內分泌功能紊亂、肝功能異常、腹水、周圍神經病變等多系統損害。但是,黃玲的免疫指標、腫瘤指標、微量元素等一切又是正常的。經過多學科專家會診,根據各項檢查,也沒有發現常見的感染、腫瘤、風濕免疫性疾病的跡象。
血液內科的醫師們并沒有放棄,經過仔細梳理黃玲的資料及查閱國內外文獻,最終鎖定一個目標“砷中毒”。血液內科醫生親自將患者尿液樣本送往杭州市職防院進行重金屬檢驗,結果的確如他們的推斷,尿砷高出正常人的十倍,提示“砷中毒”!
說到砷,大家可能不熟悉;說到砒霜,大家可能就耳熟能詳了,很多古裝影視作品中常有它的身影。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急性砷中毒,多是誤服砒霜所致。雄黃則是市面上最常見的砷中毒來源,其主要成分就是四硫化四砷,在高溫下可被氧化成劇毒的三氧化二砷(As2O3),也就是砒霜。
當謝亞萍再次追問黃玲有沒有長期服藥史時,黃女士仍然堅定地說自己除了運動量特別大,從來不吃保健品和營養品,更不要說藥品。這就更蹊蹺了……這似乎成了無頭之案,那會不會另有隱情?
通過與黃玲的促膝長談,終于揭開了謎底。原來,黃玲素來有便秘,長期服用牛黃解毒片以清熱解毒,不間斷地吃了三年。而前期在醫生多次詢問中,黃玲并未將這一情況當作重要信息,因為她覺得這就像喝水一樣平常。
謝亞萍聽到后十分震驚,牛黃解毒片可經不起這樣大量服用!牛黃解毒片是一種常用的中成藥,其主要成分包括牛黃、雄黃、冰片等,具有良好的抗炎和解毒作用。但很多文獻研究表明牛黃解毒處方中里的“雄黃”有較強的毒副作用。長期或大量服用雄黃可能引起慢性砷中毒,其毒害作用可影響到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和泌尿系統等,這也是影響該藥不良反應/事件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液內科團隊立即對黃玲進行了驅砷治療,并且需要長期監測腫瘤的發生風險。醫生們考慮到長期服用雄黃還可能造成結腸黑變病,還為她進行了腸鏡檢查。果不其然,腸鏡檢查顯示,黃玲的整個大腸呈黑褐色,也就是結腸黑變病。
這下,一切真相大白,黃玲非常地懊惱后悔,由于自己的錯誤認知,身體卻要承受這么大的代價。醫生提醒大家,要警惕長期低劑量接觸砷化物,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做好職業健康體檢,減少環境污染和砷的接觸,是預防砷中毒的主要措施。日常生活中,若是必須服用雄黃類藥物,應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全者外用雄黃更應謹慎。同時,端午佳節外用雄黃時應避免接觸眼睛、口鼻等黏膜,若需要接觸雄黃要提前佩戴好口罩、手套,接觸后,立即洗手。若誤服雄黃,應立即就醫。
【小薇提醒】:這起35歲女子砒霜中毒的事件,給我們敲響了飲食安全的警鐘。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飲食安全,謹慎選擇藥物和食品。不要因為一時的疏忽,而給自己的身體帶來嚴重的傷害。讓我們從現在開始,重視飲食安全,守護好自己的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