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印度所謂的強大和傲慢,在巴基斯坦的有力回擊面前,完全成了一個笑話”。
5月9號,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當著眾多媒體的面,直接表達了自己對印度的輕蔑,徹底撕開了印度所謂強大表面下的“遮羞布”。
作為經濟位列世界第五,一直自詡為”世界第四軍事大國“的國家——印度,近些年來卻屢屢陷入尷尬境地:引以為傲的法國“陣風”戰機,在全世界的鏡頭前被巴鐵擊落。
寄予厚望的航母計劃,又遭受嚴重挫折。
這些事情讓人感到疑惑:印度軍隊,你到底行不行?
看上去很強
“剛買的飛機,剛買的飛機被打啦!”
近日,網紅豪哥哥改編的歌曲《看我的飛機被打了》火遍了全球,魔性的音樂插曲,配上印度方面三架最先進的法國造陣風戰機被擊落的事實,搞笑屬性拉滿,讓人捧腹大笑。
但在“臉皮比城墻厚”的印度網友看來,這簡直就是在瞎編亂造,是在抹黑嫉妒印度軍隊。
要問印度網友哪里來的自信?原因很簡單,從紙面數據上來看,印度軍隊是世界第四大軍事力量,其軍隊規模跟裝備數量在全球是名列前茅。
(印度軍隊)
據《簡氏防務周刊》的權威統計,在2025年5月前,光是四代半戰機的數量來說,印度擁有272架蘇30mki重型多用途戰機和36架法國造”陣風“戰機。
此外,印度還擁有48架幻影2000,實力不可謂不雄厚。
與之相比,巴基斯坦空軍在數量上遠遠遜色于印度。
目前裝備的殲10ce僅有20架,二手f16大概有75架,而且還被美國要求只能用于反恐作戰,不能參與到印巴沖突里,否則就鎖機。
巴鐵裝備最多的主力機型是JF17梟龍戰機,這款中巴聯合研制的戰機,巴方裝備有160架,是巴基斯坦空軍的主力戰機,只從數量上來看,巴基斯坦輸定了。
但現實告訴我們,并非如此。
在數據的華麗外衣下,印度軍隊有著許多致命缺點。
比如說裝備無法自主,無法形成統一的作戰系統,并且,印度先進武器還嚴重依賴進口,彈藥儲備也不足。
這些缺點,都嚴重降低了印度軍隊的真實戰斗力。
眾所周知,印度人喜歡買武器。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在2024年發布的最新報告就顯示:印度儼然是全球范圍內最大的武器進口國。
在全球武器進口里,所占比例為11%。
在印度人看來,“造不如買,買的東西越貴越有戰斗力”。
但現代戰爭講究一個“體系化作戰”,你印度又是買法國的裝備,又是買俄國的裝備,又是買美國的裝備,而這些裝備體系都不兼容,就好像安卓的軟件沒辦法裝在蘋果手機里一樣。
自然而然,裝備“萬國牌”裝備的印度軍隊沒有辦法形成合力,連最基本的協同作戰都存在困難,更不用說成體系作戰了。
這個缺點在5月7號爆發的印巴沖突里展現無疑。
當印度空軍滿懷著必勝信心,派出了引以為豪的陣風戰機后,卻沒想到在第一時間內,就遭到了巴基斯坦空軍 ZDK03預警機,殲十ce戰機和霹靂15空空導彈,以及地面防空體系,“四位一體”的綜合打擊。
據巴基斯坦軍方披露,僅僅一個晚上,他們在拉薩斯坦邦附近就擊落了三架陣風戰機。
社交媒體上流傳的殘骸視頻清楚地顯示,至少有兩架”陣風“戰機,在起飛后不久,就被巴基斯坦方面的防空系統精準鎖定。
這起事件,讓印度顏面盡失。
然而依賴進口裝備,讓印度軍隊無法形成體系化作戰能力,只是問題之一。
對于印度軍方來說,彈藥儲備數量的不足,才是更加嚴重的問題。
這一點印度自己也不避諱,2024年,印度官媒《印度時報》就公開發表評論說:“印度陸軍的彈藥儲備只夠打14天的全面戰爭。”
這一數字在現代戰爭沖突里無疑是捉襟見肘。
試想一下,如果印巴雙方進入到全面戰,持久戰階段,印度很快就會面臨彈藥打光,軍隊彈盡糧絕的窘境。
更讓印度高層崩潰的是,印度的航母計劃也讓人不省心。
“維克蘭特”號作為印度首艘國產航母,耗費了印度上百億美元,用了十幾年才在2022年勉強服役。
但悲催的是,這艘航母才剛剛下水不久,就頻頻爆出技術上的故障。
就在今年年初,《印度快報》披露:維克蘭特號航母在一次演習里,因為動力系統故障,被迫返港修理。
要知道,印度人不止一次公開表示“印度洋是印度的大洋”,其海洋野心可見一斑。
但從目前印度航母的拙劣表現來看,這句口號也只能是說說而已了。
錢沒用到刀刃上
作為全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看上去,印度龐大的經濟實力可以成為軍事發展結實的后盾。
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4年印度的gdp就達到了3.93萬億美元,軍費開支更是達到了800億美元。
但“理想豐滿,現實骨感”,高昂的軍費投入,并沒有讓印度軍隊獲得一流的戰斗力。
反而因為資源浪費和進口依賴,印度的軍費始終沒有用在刀刃上。
從這次實戰來看,印度孱弱的軍事實力和龐大的經濟實力之間,形成了一對鮮明的矛盾。
印度總理尼赫魯曾說過:“印度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一流大國”。
秉持著這個思想,印度海軍一直有一個把“印度洋當做自己內海”的夢想。
為了實現自己在印度洋上稱王稱霸的目標,印度政府計劃,到2030年,印度海軍要有200艘海軍戰艦,以及500架先進戰機。
但從現實來看,這個目標,目前還是臆想。
就拿印度審計署在2024年的報告來說,在過去的十年里,印度海軍投入了超過30,000億盧比,用于海軍艦艇的建造。
但由于印度拉胯的造船工業,其造出的船里有30%的艦艇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沒有辦法正常服役。
也就是說,30,000億盧比里,差不多有10,000億盧比,被用來“打水漂”“建廢鐵”,像2023年入水航行的“蘇拉特號”驅逐艦,在第1次試航的時候,發動機就出現了嚴重故障,整艘船被黑煙所籠罩。
不得已,這艘全新的印度驅逐艦只能停留在港口里大修,到現在,維修它所花費的錢已經超過了20億盧比。
印度軍費利用效率如此之低,那么巨額投入肯定就無法轉化為實際戰斗能力。
印度軍隊彈藥儲備的不足,進一步凸顯了這一矛盾。
印度陸軍的參謀長潘德,在2024年也直言不諱地表示:印度陸軍目前所擁有的彈藥儲備只夠支撐14天的作戰需求。
這個數字,不但遠遠低于2到3個月的國際標準,也讓印度,在碰到突發軍事沖突時,完全沒有信心。
為了補上這個缺漏,印度政府在2025年初,趕緊劃撥了5,000億盧比去緊急采購所缺的彈藥。
可由于采購流程繁瑣,資金調度上也遇到難題。直到5月7號朱砂行動前,印度軍隊也沒有解決彈藥缺乏的問題。
與此同時,印度卻仍然花費巨額外匯,去進口昂貴而不實用的武器系統,比如價值40億美元的s400防空系統,盡管在烏克蘭戰爭里,已經充分證明s400的作戰效能不高。
但印度政府寧愿“拆東墻去補西墻”,也要購買這種昂貴而不實用的俄制防空系統,讓人感嘆,印度軍費簡直沒有花到刀刃上,存在極大的不合理。
“經濟第五”的頭銜著實耀眼,但印度在軍費上低效率的高額投入,就好比把水潑到了干燥的沙地上,這注定了,印度軍隊在可預期的未來,無法成為一支一流軍隊。
高強度地緣環境
身處南亞次大陸,印度的地緣環境,在整個世界上都可以說是異常艱難。
北面要與強大的中國對峙,西面自建國以來,就和巴基斯坦沖突不斷,流血不斷。
這種雙線作戰的局面,讓印度軍隊不堪重負。
無論是陸軍空軍的部署,還是海軍的擴張,在中國跟巴基斯坦的聯合夾擊下,印度,就好像是奧利奧餅干里的白色夾心層,要承受兩倍的壓力,顯得力不從心。
在印度看來,強大的中國才是頭號假想敵。
自2020年加勒萬河谷沖突爆發以來,印度就在中印邊境地區大幅增兵。
為了對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殲20等先進戰機,印度針鋒相對,部署了大量蘇30mki戰機,試圖占據空戰優勢。
然而,這款俄羅斯制造的四代半重型戰機雖然性能優越,卻因為印度缺乏維護先進戰機的能力,導致其戰備率低下。
據印度空軍2024年的內部報告來看,印度空軍蘇30mki戰機的戰備率僅僅只有55%,也就是說,近一半的戰機在關鍵時刻無法正常起飛作戰。
在這種條件下,印度軍隊的雙線作戰能否維持優勢?他自己心里有數。
最讓印度高層感到頭痛的還要數海軍。
印度海軍參謀長特里帕蒂在去年表示:計劃印度海軍在5年內要新增20艘戰艦。但截至現在,這個目標只完成了一半。
最為悲催的是印度海軍“卡瓦拉蒂”號護衛艦。在2024年的一次遠洋任務里,這艘印度戰績,因為雷達故障而失去了戰斗力,說明印度國產裝備的可靠性根本就不合格。
與此同時,中國海軍在印度洋上的活動日益頻繁。就在今年年初,中國“山東號”航母編隊在馬爾代夫附近海域進行演習,這給印度造成了很大的軍事壓力。
對于印度來說,中巴的雙重夾擊,讓他感覺“壓力山大”。空軍的蘇30mki部署困難重重,海軍航母計劃也不遂如人意,現在還趴在港口里大修。
印度的地緣環境,好似一張無形的網,緊緊束縛著印度的軍事雄心。盡管印度一直自詡為“世界第四軍事大國”,是南亞霸主,但其實從建國那一天起,印度全國都危機四伏。
對印度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少吹牛逼,多做實事”。
畢竟,真正的實力源于綜合國力,而不是表面上的數字游戲。
本期參考文獻:
[1]胡博峰.印度50億美元打造新航母?
[2]王茂山.威脅認知視角下莫迪政府時期印度對外軍購研究
[3]錢平.印度國產航母服役尚不具備戰斗力
[4]泠汐.印度新航母象征大于實際
[5]魏齊.中印邊境印軍不斷集結新裝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