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董魯皖龍)“20世紀70年代,花港村黨支部書記蒲天佑帶領黨員群眾迎難而上,用劈山利斧,鑿通‘北大尖’,引水過洞渠流入花港村,形成了‘苦熬不如苦干’的花港精神……”近日,華北電力大學水利與水電工程學院在北京房山區南窖鄉舉行“大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暨主題實踐教學活動,學院教師唐彩紅在花港紅色洞渠展覽館為30余名碩博士研究生現場教學,勉勵青年學生“以紅色洞渠映照奮進初心,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踐行青春使命、彰顯水利擔當”。
南窖鄉位于北京市房山區西北部山區,花港村為其所轄行政村,在20世紀70年代初,該村水源奇缺、長期干旱,而北大尖一山之隔的村落卻有滔滔河水。受河南林縣成功開鑿修建“紅旗渠”啟發鼓舞,村干部發動干部群眾不等不靠、不怕苦累、迎難而上、鑿山引水,建成總長萬米的北京花港村“紅旗渠”。南窖鄉黨委書記邱剛表示:“我們要用好用活南窖紅色資源,講好南窖先輩艱苦創業的奮斗故事,弘揚和傳承黨的優良作風和傳統,為推動事業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
據悉,華北電力大學水利與水電工程學院積極構建“三師協同”“五育融通”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打造“學者引航”水利精神講堂,建立多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優質實習實踐基地,大力開展“行走的思政課”,連續3年組織青年師生赴河南省確山縣和北京市各區開展科技服務鄉村振興行動,取得豐碩的高質量實踐成果,為培養新時代卓越水利人才注入強勁動能。“學院將以‘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為抓手,深化校地校企協同育人,廣泛整合拓展社會行業育人資源和力量,為學生知行合一搭建廣闊平臺,引導學生在時代感知和實踐觀察中厚植報國情懷、擔當水利使命、錘煉過硬本領,爭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華北電力大學水利與水電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劉明軍說。
作者:董魯晥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