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巴爆發的激烈空戰成為全球空軍關注的焦點,畢竟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從雙方出動的戰機規模和性能上看,這次空戰屬于主流四代半戰斗機罕見的大規模正面對抗。至于空戰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央視近日在報道中也特意提到,“在近日,我國外貿型戰機殲-10CE戰斗機首次取得了實戰戰果,在空戰中一舉擊落了多架戰機,自身無一損失?!?/p>
在外界對于印巴空戰勝負的各種分析中,雙方在體系化作戰方面的效能額外引人矚目。公開資料顯示,巴基斯坦空軍主力戰斗機的來源相對簡單,戰場情報溝通順暢,目前已經基本實現了Link17三軍通用數據鏈的普及。在此基礎上,巴基斯坦空軍能夠將地面雷達、預警機和戰斗機火控雷達探測到的情報進行高效整合,清晰地展示大范圍的戰場態勢,并引導防空系統和戰斗機展開后續的遠距離聯合作戰。巴基斯坦空軍在5月1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就通過復盤整個空戰過程,自信地展示對于戰場態勢的清晰掌握,可見這種體系化作戰帶來的優勢。
印度空軍的“陣風”、米格-29和蘇-30MKI戰斗機
相比之下,印度空軍的戰斗機雖然紙面性能不錯,但來源復雜——最先進的法制“陣風”戰斗機,無法通過戰場數據鏈與以色列研制的“費爾康”預警機高效交換情報,數量更多的蘇-30MKI和米格-29戰斗機配備的俄制數據鏈,也無法與“陣風”戰斗機的北約數據鏈兼容,因此印度空軍戰斗機在空戰中基本只能通過語音聯絡,對于戰場態勢的整體了解限制很大,更談不上現代空戰中先進的“A射B導”模式。
可以說,且不論印巴空軍戰斗機到底性能誰更先進,光是巴基斯坦空軍借助高效的體系化作戰模式,如同單方面打開了戰場上的“上帝之眼”,就擁有了很大優勢。
問題來了——既然體系化作戰優勢如此之大,為什么很多國家的軍隊就是搞不定?中國在這方面的能力又如何呢?
老司機帶著這個問題,在17日-19日于合肥舉行的第十一屆世界雷達博覽會(簡稱“雷達展”)上找到了答案。
先普及一個基本知識,既然說到體系化作戰,要實現大區域內多個作戰要素、多個作戰單元甚至多軍兵種的聯合體系化作戰,對于信息化裝備的要求非常高,全世界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才有這個能力——中國正是其中之一。
在本屆雷達展上,中國電科28所推出了“遠謀”機動式指揮車,它具備全域態勢感知、多域聯合籌劃和協同行動控制等功能。老司機登上指揮車后發現,車廂四壁布滿大尺寸顯示屏,可分別展示不同的戰場情報。該所技術專家說,“遠謀”指揮車可以將不同平臺和部隊獲得的信息,例如來自各種戰場雷達、電子偵察、無人機等的情報進行融合分析,形成清晰明了的戰場態勢,供指揮員做出決策;同時還可對戰場上出現的敵方目標,實時分析威脅程度,確定目標威脅等級,并快速生成相應的戰場攔截、打擊方案。
央視早先的視頻畫面中也可以看到“遠謀”指揮車展示從不同平臺獲得的情報
由于現代戰場傳感器的廣泛使用,會提供海量的戰場情報,如何有效篩選和整合各種情報形成清晰戰場態勢,并快速形成作戰方案,已經成為全球難題?!斑h謀”機動式指揮車不但使用傳統算法,而且還動用了最新的大數據和大模型技術助力,從探測目標到最終做出相應決策,整個過程花費的時間是秒級,相比傳統指揮模式,極大提升了作戰效能。
28所技術專家還介紹說,想要發展類似的智能化指揮作戰能力,不但需要可靠的戰場通信技術和通用數據鏈技術將各種作戰要素連接成網,還需要高效的情報處理技術、輔助決策技術和工程總體經驗,同時對于情報信息的智能化整合能力也有很高要求。因此全球只有少數國家具備相關能力。
大概這就是為什么本屆雷達展上人頭攢動的原因之一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