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疆昆玉:紅柳拓寬致富路
5月,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二二五團,一叢叢枝條挺拔的紅柳長勢喜人。
在“曼宰勒”簽子加工廠內(nèi),工人們正忙著對紅柳枝進行分類、剪削、捆綁和裝車。
“機器切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紅柳木的年輪方向,不然簽子的質(zhì)量不行。”“陰干的時間必須足七天,少一天都不行。”廠長熱比汗 買提賽迪穿梭在機器與工人之間,手把手教著新人操作技巧。
紅柳,這種生長于沙漠荒野的植物,因其經(jīng)過烘烤后會分泌出一種汁液,能散發(fā)出特殊香味,而成了不少人眼中烤羊肉的“最佳拍檔”。
2018年,僅有初中文化的熱比汗·買提賽迪決定用丈夫留下的紅柳木簽模具,在后院庫房中加工紅柳木簽,依靠雙手增加家庭收入。
熱比汗的行動,打動了左鄰右舍幾位同樣渴望為家庭減輕負擔的女性,她們紛紛加入進來。經(jīng)過多次去皮、打磨、消毒,一批不扎手、無異味的紅柳簽終于做出來了。
隨著技藝的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越來越好,訂單也逐漸增多。2019年,在二二五團婦聯(lián)和連隊“訪惠聚”工作隊幫扶下,“曼宰勒”簽子加工廠正式掛牌成立。
從最初簡陋的家庭作坊,到擁有能容納50人的規(guī)模化廠房,工廠開始步入正軌。
一開始,廠子規(guī)模小,工人少,紅柳木簽走不出新疆。為拓寬銷路,熱比汗·買提賽迪嘗試舉起手機走進車間,用視頻和圖片的方式向網(wǎng)友們展示自家的產(chǎn)品和勞動場景。此外,她還帶動工廠員工一起學,共同做直播。
“我現(xiàn)在的客戶,都是疆外的大老板!廠子發(fā)展的路是越走越寬了。”熱比汗·買提賽迪感慨。
“我們都是從周邊的紅柳種植基地進貨的,絕不用野生紅柳,不會為了賺錢而損害防沙固沙的自然屏障。”面對記者“制作紅柳簽是否會影響生態(tài)”的疑問,熱比汗·買提賽迪大方回應。
如今,紅柳簽搭乘著便捷的物流快車,源源不斷地運往北京、內(nèi)蒙古等全國各地。“現(xiàn)在‘曼宰勒’已經(jīng)是年產(chǎn)值突破百萬的木制品加工廠了,還帶動了二二五團職工群眾及周邊鄉(xiāng)鎮(zhèn)村民的就業(yè)。”二二五團一連黨支部書記賈永勝說。
(記者 孫金行 趙明昊 靳昊 通訊員 麥麗柯扎提·艾合麥提)
來源:光明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