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云南省自然資源廳印發《云南省 2025 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全省地質災害趨勢進行預測,明確重點防范區域及防治對策措施,其中麗江市多地被列為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和重點防范縣(市、區)。
根據《方案》預測,麗江市 2—4 月降水偏少 10%-20%,雨季于 5 月中旬至 6 月上旬開始。全市地質災害高發期為 6月上旬—10 月上旬,同時需警惕滇西北凍融期(12 月底 —2 月初)可能引發的災害風險。
具體內容如下:
2025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及重點防范區域
(一)地質災害高發時期
據省氣象臺預測,2—4月,全省大部地區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其中,怒江州、麗江市、大理州、保山市、臨滄市東部、普洱市北部、楚雄州偏少10%—20%。大部地區雨季于5月中旬—6月上旬相繼開始,雨季開始期接近常年,降水總體呈“東多西少”空間分布,部分地區可能出現旱澇并存、旱澇急轉的復雜情況。預測云南省地質災害高發時期為6月上旬—10月上旬,其中滇西北、滇東北高發期還包括(12月底—2月初)凍融期以及怒江流域(上游)2—4月的桃花汛期。
(二)地質災害高發區域
2025年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高發區域主要集中在滇東北的高中山區、滇西北“三江”流域高山峽谷區、橫斷山脈無量山西南段地區、大盈江流域、紅河中下游地區,尤其是陡坡、溝口、谷地內地質災害危險性高、極高區域的村鎮居民點。滇西、滇西南、滇東北地區公路(鐵路)沿線、水電開發建設區、礦山開采區等人為活動較強烈的地段,亦屬地質災害頻發區域。
△ 2025年云南省地質災害易發性趨勢預測分區圖
(三)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
1.怒江中上游貢山—福貢—瀘水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高易發區。
2.瀾滄江上游德欽—維西—蘭坪滑坡、泥石流災害高易發區和瀾滄江中游巍山—南澗—云縣—景東—臨滄—鎮沅滑坡、泥石流災害高易發區。
3.金沙江中上游寧蒗—永勝滑坡、泥石流災害高易發區。
4.金沙江中下游永善—水富—鹽津—彝良—大關—鎮雄—威信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高易發區。
5.巧家—東川—尋甸泥石流、滑坡災害高易發區。
6.盈江—梁河—龍陵—隴川滑坡、泥石流災害高易發區。
7.紅河流域新平—元江—紅河—綠春—金平滑坡、泥石流災害高易發區。
8.地震災區。
(四)重點防范縣(市、區)
結合地震危險區、降雨預測等相關資料,2025年云南省受地質災害威脅較大需重點防范的縣(市、區)共90個,詳見下表。
△ 2025年地質災害防范重點縣(市、區)
地質災害防治對策措施
根據《云南省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風險綜合防御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2024年度突發地質災害災(險)情特征,結合2025年度地質災害趨勢預測,云南省2025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對策措施如下:
(一)強化地質災害風險源頭管控
各級人民政府要壓實全域全時防災主體責任,督促指導各部門、各行業相關責任主體認真履行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各級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水利、文化和旅游、應急管理、能源、林草等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源頭管控,消除、降低地質災害隱患風險。
一是做好規劃引領,編制規劃要盡量避讓全新世活動性斷裂帶、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隱患點、地下采空區、洪泛區等危險地段,從規劃選址源頭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是強化監管指導,督促本行業領域開發建設項目業主依法落實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避免因工程建設引發、加劇、遭受地質災害,切實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消除地質災害風險隱患。
三是重視開發建設項目影響區內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處置,特別是對地質條件差的人口密集地區要進一步加強督促指導,以高度責任心做好風險管控工作。
(二)夯實調查工作,提升地質災害隱患識別能力
1.持續開展地質災害隱患動態管理與更新
各級人民政府要督促指導工業和信息化、教育、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水利、文化和旅游、應急管理、能源、林草等相關職能部門,緊盯責任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風險隱患,重點圍繞居民點、學校、醫院、重大工程建設區、重點交通要道、重要設施周邊地區、景區景點、切坡建房等區域和部位,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隱患動態“三查”制度,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隱患動態巡查排查,做到不留盲區、不留死角,災險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發現隱患要及時落實相關單位或個人的防災責任,明確監測責任人并納入動態管理。
2.推動落實農村切坡建房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一是自然資源、農業農村、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責,按照“非必要不切坡”的原則,指導督促鄉(鎮、街道辦)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要求及“三區三線”的管控要求,科學選址,堅決避開地質災害隱患點,盡量避開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嚴格防控新增切坡建房隱患。
二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無法避免切坡建房的宅基地,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完成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三是鄉鎮人民政府要統籌建立聯審聯辦制度,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等5部門關于加強農村房屋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做到“切坡必先治、治后再建房”,避免建設過程中及建成后產生新的切坡建房隱患風險。
3.深化地質災害專項調查評價
一是持續推動15個重點縣(市、區)的地質災害風險精準調查工作。
二是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風險區更新調查,進一步核證、更新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風險區相關信息。
三是推動烏蒙山區試點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風險區動態識別與專項評價工作,重點關注重大單體、高位鏈式地質災害風險評價、極端降雨條件下地質災害風險更新評價。
4.持續做好地質災害遙感隱患識別
充分發揮地質災害隱患識別中心作用,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新“三查”體系,動態做好全省地質災害隱患遙感識別疑似圖斑實地核證,針對實地核證屬于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圖斑,及時納入當地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管理臺賬,并落實群測群防監測員,制定單點應急預案與管控措施。
(三)強化監測預警,全面提升地質災害風險防控能力
1.持續深化氣象風險預警
推廣市、縣兩級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系統平臺應用,分級分片區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報預警信息發布。各級自然資源部門應與氣象部門進一步健全預報會商和預警聯動機制,強化3天強降水過程氣象風險預報、1天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報預警和短時臨災氣象風險預警等舉措,暢通預警信息通道,確保預警信息及時發送至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相關責任人、群測群防監測員和受威脅群眾。
2.筑牢地質災害技防監測體系
一是根據各行業地質災害隱患風險發現、管控效果,加強重點工程、交通干道、水利樞紐、輸供電輸油(氣)設施、礦山等周邊地質災害隱患監測設備建設,強化城鎮、學校、旅游景區、搬遷安置點等人員密集區的普適型或專業型監測預警設備點位布設。
二是持續強化“技防+人防”監測預警聯動機制,擴大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覆蓋面,不斷優化完善各地的預警模型和判據,迭代優化不同地質環境、不同地質災害的預警閾值,提升監測預警及響應水平。
3.持續探索推進“隱患點+風險區”雙控工作
推動防控重點由“隱患點”向“隱患點+風險區”轉變,探索開展44個縣(市、區)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雙控試點。明確地質災害風險雙控職責分工,探索建立地質災害風險雙控全鏈條工作技術支撐體系和地質災害風險雙控制度機制,實現地質災害隱患點與風險區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風險雙控全鏈條工作閉環管理。
(四)穩步推進綜合治理和避險搬遷,提升項目綜合能效
1.穩步推進綜合治理
一是各級工業和信息化、教育、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水利、文化和旅游、能源等行業主管部門要督促、指導相關責任主體單位,穩步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嚴格落實工程建設項目“三同時”要求,做好資源開發、項目建設過程中可能引發或遭受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的防治工程,及時消除隱患。
二是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持續加強地質災害工程治理項目管理,積極推動新立項大型及以上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實施,加強督促指導,確保在建工程治理項目的順利實施,按照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的要求,對進度滯后的項目要深入分析原因,組織力量實施重點突破,確保按期完成任務,盡早發揮功效。
2.積極謀劃地質災害避險搬遷
一是各州(市)要依據最終批準的《云南省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詳細方案》和確定的支持政策、核定戶數、年度計劃,統籌做好避險搬遷各項工作。
二是鼓勵州(市)通過政策導向和企業利益驅動,探索實施礦山領域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優先對危害程度高、搬遷可行性強、群眾搬遷意愿強的礦山地質災害隱患實施搬遷,釋放礦產資源空間,促進礦產資源利用。
(五)強化宣傳培訓演練,筑牢基層應急支撐基石
各級人民政府要組織開展全領域地質災害防治知識“進學校、進農村、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進機關、進工地”的“七進”科普宣傳活動,重點面向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群眾,普及地質災害基本知識和防范應對基本技能,廣泛宣傳農房建設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舉措。面向受地質災害威脅的人員開展臨災避險演練,實現隱患點和風險區每年一次全覆蓋,將主動避險轉移與提前撤離作為預防地質災害的首要有效措施,嚴格執行“強降雨期間提前轉移緊急避險”制度。
(六)持續加強防治技術研究與應用
緊緊圍繞支撐服務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任務的需求展開研究工作,以解決突出問題、增強實用性為導向,推動“烏蒙山區重大地質災害易災機理和風險防控研究”“數字孿生監測預警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應用”兩個重點科研項目實施,為基層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基礎理論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