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到3歲,家長工作又忙,社區能出點招,讓我家‘小小孩’放心‘托’嗎?” “社區孤寡老人突發心梗,120需要家人陪同治療,但家人不在身邊,能不能完善機制,讓老人第一時間得到救助?”
近日,海淀區政協圍繞“提升田村路地區‘一老一小’服務品質”這一主題,在常青幼兒園田村分園舉行了“京華議事廳”活動。會議一開始,參會的居民代表和社區負責人紛紛提出各自關切的問題。
據了解,田村路街道總人口10.8萬,60歲以上老年人19931人,占比18.4%,其中80歲以上“老老人”占比10.9%;14周歲以下兒童13525人,其中0-3歲“小小孩”1860人。
“‘一老一小’服務保障始終是我們街道的民生重點,但轄區人口數量大、流動人口多,現在仍存在為老服務不夠豐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等問題。”田村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彥祥說。
如何讓老有頤養、幼有善育,更好地提升田村路地區“一老一小”的服務品質?
“從2024年起,我市養老服務格局就從原有的‘9064’逐漸轉變為‘9901’,也就是99%的老年人選擇社區居家養老,1%的老年人選擇機構養老。”海淀區民政局副局長喬廣林介紹,“針對現有格局,我們下一步要優化老齡化工作機制,豐富服務內容,比如建設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提供多種養老助餐服務、加強科技賦能,打通各部門涉老數據等,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田村路的街道情況比較特殊,獨居老人較多,大概有300多戶。”張彥祥就社區養老問題進行了回應。他建議,社區居委會應建立定期上門探望老人的機制,同時與養老機構合作,探索打造智慧化檢測設備,比如手環、感應器,從而進一步滿足轄區內獨居老人需求。
老有頤養,也要幼有善育。“今天的議事活動在幼兒園舉辦,我家里也有個不到3歲的小孩,我想問一下,有沒有可能通過引進托育機構,幫家長分擔一些壓力?”一位居民代表在發言時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據海淀區政協委員、區教委主任杜榮貞介紹,海淀區共有152址幼兒園,開設托班226個,提供托位4480個,其中普惠托位3685個,占比82.2%;田村路有各類型幼兒園13址,其中6址共開設托班7個,可提供普惠托位140個,目前在托嬰幼兒72人。“綜合托位使用情況來看,目前2-3歲幼兒入托需求已經基本得到滿足。但我區托育服務整體仍存在結構性不均衡的情況,我們會逐步協調能提供3歲以下托育服務的幼兒園開始擴招。”
海淀區政協委員、北京國際漢語研修學院院長李潔深耕教育行業多年,從2021年起便參與市普惠托育調研活動,深知托育領域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為進一步提高托育工作服務質量,她建議,增加針對家長的“教育課堂”,提升父母對于科學育兒的認知程度,同時加大對托班教師的教研指導和培訓力度,提升教師對2至3歲幼兒的保育和教育能力。
活動現場,農工黨市委醫藥衛生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北京市百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龔楠,北京市海淀區政協常委、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張盼月等,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也從各自領域就居民關切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崔述強表示,“一老一小”既是民生熱點,也是政府工作重點。本次議事活動在前期充分調研與視察的基礎上,聚焦這一主題,選題精準,切合田村路地區民眾需求。下一步,要充分利用“京華議事廳”協商平臺,做到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通過協商議事,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為推動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記者:邢佳璐 劉佳政 杜曉航
編輯:葉瑤楷(實習)
審核:李木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