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孫曉東 穆迪
5月17日,由鄭州慈善總會、鄭州市婦女聯合會及鄭州煥君趣味心理咨詢工作室聯合發起的鄭“美”夕陽紅慈善公益項目第二場主題活動——“家和樂融時光坊”在經開區亞太社區舉行。活動聚焦家庭家教與家風傳承,通過科學引導和情感共鳴,助力構建和諧家庭,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溫暖力量。
三代同堂共話家風
活動以“家風連連看”破冰游戲開場,80歲奶奶寫下“全家都愛吃我做的飯”,3歲孩童念出“我愛你”,10余條家風語錄匯編成《社區家風暖心語錄》,讓代際壁壘在互動中消融。前期調研顯示,亞太社區多代同住家庭常因溝通不暢產生矛盾,活動針對性設置三大環節:家庭教育講座傳授科學理念,情景劇演練提升實操技能,家庭公約制定固化行動成果,形成“理論—實踐—落實”的完整鏈條。
情景劇解鎖“心密碼”
在“角色扮演情景劇場”環節,參與者分組研討家庭矛盾,并演繹“作業輔導的隔代紛爭”和“忙碌生活中的親情羈絆”兩個典型場景。銀發奶奶變身嚴師,社區書記化身家長,孩子真情流露,在專家指導下,大家通過角色互換找到化解矛盾的錦囊妙計。這場沉浸式演繹,為構建理解與溫情的家庭關系提供了生動范本。
家庭公約書寫文明承諾
最具儀式感的《家庭公約》環節中,祖孫三代圍坐,寫下“每天陪孩子3分鐘”“少發脾氣”等生活化條款。項目負責人與社區書記為公約蓋上“家和萬事興”家印時,現場掌聲不斷。公約不僅是對家庭的承諾,更是對文明家風的宣誓。從知識講座的理論武裝,到情景劇中的實戰演練,再到公約里的行動承諾,推動家庭完成了從“認知升級”到“行為迭代”的蛻變。
家風賦能社區治理
從開場時筆尖流淌的溫情話語,到落幕時朱紅印章的鄭重鈐印,本場活動以家庭互動場景為支點,推動居民從“被動參與”到主動治理,激發出了家庭與社區的雙向賦能效應。“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內部形成的“小和諧”終將匯聚成社區的“大文明”,優良家風的扎根與傳播,促進了鄰里互助和代際共融,為基層治理注入新活力。
本次“家和樂融時光坊”的溫暖余韻尚未消散,“鄭‘美’夕陽紅”新篇已待啟幕。接下來,項目組將進一步聚焦老年女性權益保障,助力老年女性社會參與。當家庭中的“她力量”從生活場域走向社區議事廳,她們沉淀的歲月智慧,將為基層治理注入更溫暖持久的力量。
編審:孫曉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