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6天,賴清德上臺將期滿一年。這一年時間里,無論是海峽兩岸,還是大洋兩岸,亦或是島內局勢,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賴清德的一貫風格,今年的“5·20”就職周年演講上,他大概率又會在兩岸問題上拋出諸多暴論。
不過在就職周年前,他先后遭遇了4連暴擊。第一個暴擊來自他自認為最大的靠山美國。據《環球時報》報道,5月12日,特朗普在白宮談論中美關系時表示,中方同意開放市場,對統一與和平會很好。此話一出,外界的關注點都落在了“統一”二字上。
有分析認為,這是特朗普在暗示,中美在談判桌上,可以討論交易掉臺灣。美方可以通過支持中國的統一事業,換取其他方面的好處。其實在特朗普說出“統一”二字前,早就有輿論認為,特朗普任期內可能會直接“賣臺”以換取實際利益。
這種猜測并非無的放矢。一方面,特朗普執政風格極具商人色彩,注重利益交換,而不是意識形態。在21世紀的今天,他連吞并他國領土的言論都敢大肆宣揚,只要價碼合適,“賣臺”更是不稀奇。另一方面,特朗普上臺后,臺灣問題并不在他的重點關注議題之中,甚至他還多次表示臺灣搶走了美國的芯片產業,不滿情緒溢于言表。
所以特朗普提到“統一”后,島內輿論立馬炸鍋,臺當局也只能忙著找補稱,美國對臺所謂的“立場與承諾沒有改變”,但這毫無疑問就是在自欺欺人,特朗普對臺什么態度,賴清德心里應該非常清楚,連AIT主席現在都沒有任命,“賣臺”完全是有可能的事。
第二個暴擊,同樣來自外部。5月13日,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召開,拉美國家代表紛紛涌入北京積極參會。有媒體發現,在論壇現場出現了海地和圣盧西亞的國旗,而這兩個國家均是臺當局所謂的“邦交”。其中,圣盧西亞派出了外交官蘭西科特,海地更是派出了外交部長巴蒂斯特。這足以說明,這兩國有意和大陸深化合作,臺僅剩的“邦交”又要加速清零了。
不過臺當局依舊在嘴硬,聲稱事前已經掌握了相關情況,且出席者“不代表兩國政府”。這分明就是睜眼說瞎話,海地派出的可是現任外長,而且這次會議是部長級,所討論的議題是國家之間的合作,臺當局分明就是在自欺欺人。
第三、四個暴擊來自臺島內部。一個是之前就有提到的藍營罷免賴清德一事,朱立倫在凱道集會上公開宣布,要在賴清德就職期滿一年后,對其發動罷免行動。雖然很難成功,但可以放大賴清德一年內的諸多治理失責,例如在關稅問題上光速滑跪美國,配合美國掏空臺積電等等。
另一個則是臺軍的新裝備,再次出現了意外。據臺媒報道,原本臺當局自主研造的“海鯤號”潛艇將在12日進行首次浮航海測,但因為主機故障再度延緩,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延期了。不過臺媒的關注點,并不在“海鯤號”本身,而是有知情人士透露,這背后還牽扯著臺軍內部的斗爭,有人想要將臺海軍負責人拉下馬。
從蔡英文開始,臺當局炒作所謂的“潛艇自造”。其目的,無非想要找到新的切入點,宣揚其有能力“嚇阻”大陸攻臺。不過想要“以武拒統”,向來都是不切實際的,兩岸之間的軍事實力差距之大,豈是臺當局自造一個潛艇就可以填補的。
不難看出,現在賴清德已經是四面楚歌的境地。對外,他所謂的依仗美國,正表現的越來越力不從心,甚至壓根就沒有上心。臺當局的“邦交”也正在向大陸加速靠攏,清零的趨勢已是必然。對內,“朝野之爭”以及島內本身就存在著諸多問題,讓賴清德舉步維艱。這些事實都足以說明,“臺獨”分子正在加速走向滅亡,兩岸統一早已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