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菲律賓中期選舉結果揭曉,菲總統小馬科斯遭遇執政以來最沉重的政治打擊——他力挺的執政聯盟“新菲律賓聯盟”在參議院改選的12個席位中僅拿下6席,遠低于原定“拿下9席”的目標。
而宿敵杜特爾特家族及其盟友斬獲5席,菲前總統杜特爾特本人更以超對手8倍的票數第八次當選達沃市長,其家族成員更包攬副市長、議員和一些地方要職。這場被視作“馬科斯家族與杜特爾特家族生死戰”的選舉,讓馬尼拉的權力版圖瞬間傾斜。
選舉結束僅1周,小馬科斯一改往日強硬姿態,在5月19日的個人臉書中罕見示弱:“我已經有很多敵人了,不需要再多了……我想與所有人好好相處,包括與杜特爾特家族之間。”
小馬科斯
這一句話被菲律賓媒體解讀為“求和信號”,但未換來杜特爾特家族的回應。兩大家族從“政治聯姻”到“反目成仇”,再到如今的“單向求和”,背后是菲律賓內政外交的深層困局。小馬科斯試圖用“政治止損”挽救搖搖欲墜的執政權力,但家族裂痕、民生凋敝與戰略誤判,早已讓這場和解來得太晚了。
小馬科斯的敗局其實早有預兆。執政3年間,菲律賓通脹率高達12%,青年失業率達37%,電價連漲四輪,香蕉對外出口因與華關系惡化而暴跌40%。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杜特爾特家族打出“面包優先于子彈”的經濟綱領,直指菲民眾痛點。小馬科斯原想通過炒作南海議題轉移矛盾,甚至撕毀中菲仁愛礁補給協議、引入美軍基地,以挑動菲內部的民族主義情緒,但菲民眾對“地緣豪賭”早已失去耐心。菲選舉結果證明,當餐桌上的米飯不夠時,國家安全議題也不過是空中樓閣。
杜特爾特
小馬科斯的突然“低頭”也絕非偶然。菲副總統莎拉雖面臨參議院彈劾,但杜特爾特陣營已鎖定至少9張反對票,足以否定彈劾案,讓莎拉保住職位。更關鍵的是,2028年菲總統大選提前進入視野,莎拉若以“務實派”形象參選,按照現在她的支持率,極大可能成功獲選。小馬科斯此時拋出橄欖枝,名為示弱實為阻止杜特爾特家族進一步整合反對派勢力,同時為自身政策爭取喘息空間。正如菲媒所言:“這不是真心和解,而是戰術性撤退。”
但小馬科斯的“戰術性撤退”舉措注定難挽狂瀾。首先,時間不在他這邊。杜特爾特家族在中期選舉后已掌握參議院部分席位,可對一些議題實施否決權,比如小馬科斯力推的稅改、基建等政策將舉步維艱。
其次,信任難以重建。為了打擊對手,小馬科斯借用國際刑事法院通緝令將杜特爾特逮捕并送至海牙受審,這使得兩家之間已經徹底撕破臉,裂痕再難修復,即使小馬科斯“求和”,甚至幫助杜特爾特獲得釋放,也依然無法化解雙方恩怨。當然小馬科斯的戰術性撤退舉措,或許會成為杜特爾特被釋放的轉機,但想來老杜家族不會短視的做此選擇。
最后,更深層的危機在于外交困局。小馬科斯對美“一邊倒”策略遭遇反噬:美軍基地引發民眾抗議,而中國反制導致香蕉、菠蘿等產品出口受阻。杜特爾特家族則趁機重提“東盟中心主義”,主張在中美間尋求平衡。倘若2028年莎拉勝選,菲律賓或重現“疏美保持相對中立”的轉向。
馬科斯與杜特爾特家族的恩怨,折射出菲律賓政治的頑疾——家族政治綁架國家利益,地緣博弈淪為權斗工具。3年前,小馬科斯憑借“團結”上臺。3年后,他卻在分裂中淪為“跛腳總統”。這場遲到的和解,恰似一場政治隱喻:當權者若將民生視為次要選項,再精妙的權謀終將敗給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