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青城公園的牡丹開了
作者/孫樹恒
一
五月的青城,天空裂開胭脂色的縫隙,
彩色的風沿著敕勒川奔涌而至,
將滿城丁香的味道瞬間點燃,
又在青城公園掀起新一輪的熱潮。
三萬株牡丹同時蘇醒,恰似千萬個潘多拉魔盒開啟,
釋放出被寒冬封印已久的馥郁芬芳。
瞧那高枝上的紅牡丹,
分明是昭君出塞時遺落的霞帔,
沾著胡笳聲里未化的寒霜;
有的映照著遼代白塔斑駁的銹跡,
有的沐浴著陰山白道灑落的清光,
卻在馬頭琴的顫音中,焐得滾燙。
白牡丹仿若遺世獨立的仙子,
在枝頭托起燃燒的云朵,將心事浸入粼粼波光;
綠牡丹宛如來自遠古的翡翠,
葉脈里流淌著神秘的星圖。
晨霧繚繞時,露珠在花瓣上折射出微型宇宙,
蝴蝶穿梭如金色的標點,
將夏天的詩句,寫滿每朵花的扉頁。
游人如織,老人們的皺紋里,
藏著與牡丹相似的歲月年輪;
孩子們的笑聲,驚飛了正在嬉戲的燕子。
我湊近細聽,仿佛聽見,
某個朝代的鐘聲,在花瓣間輕輕滴答。
二
牡丹是凝固的火焰,是大地饋贈世間的厚禮。
它從《詩經(jīng)》的風里款款走來,攜著先秦的霸氣,
在魏晉的月光下舒展婀娜腰肢,于大唐的酒肆中醉臥酣眠。
層層疊疊的花瓣,恰似歲月折疊的經(jīng)卷,
每一道褶皺里,都藏著文明的古老密碼。
它不是尋常花朵,而是行走的史詩——
帝王將相用它裝點巍峨宮闕,文人墨客為它潑墨揮毫。
“富貴”二字,被它繡進每一片花瓣,
卻又在凋零之時,將浮華碾作春泥,
昭示著盛極必衰的古老哲學。
牡丹是矛盾的綜合體:
雍容外表下,藏著倔強的根;
以百年的蟄伏,換取十日的盛放。
在最絢爛的時刻,已然預見凋零的宿命。
它教會我們:生命的價值,
不在于長短,而在于燃燒的熾熱。
我佇立在青城公園凝望,
看見所有的過去與未來,
都在牡丹的瞳孔里重疊,
凝成永恒的當下——
那是無數(shù)個剎那串成的項鏈,
每個珠子,都是花瓣開合時,
漏出的一縷光。
三
牡丹盛開,《牡丹之歌》在記憶深處回響,
時光變得粘稠而透明。
蔣大為的男中音,如一把鑰匙,
打開塵封的歲月寶盒。
回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大街小巷,
收音機流淌出熟悉的旋律,
年復一年,與墻上的年畫,構(gòu)成最美的風景。
昔日校園的牡丹花叢中,
青澀的誓言隨風輕舞,
花瓣飄落的軌跡,丈量著青春的長度。
如今立于青城公園,
歌聲與花香交織成時光隧道。
從口袋里掉出的,不僅是一支筆,
還有一個時代沉甸甸的重量。
鬢角的白發(fā),已與金色的牡丹交相輝映,
訴說著歲月的溫柔與滄桑。
“啊牡丹,百花叢中最鮮艷”,
曾經(jīng)電子音波與真實花香在樓宇間碰撞,
此刻卻在牡丹蕊里釀成甜蜜。
每個歌詞都沾著脂粉香,
外賣騎手的頭盔上停著半闋顫音,
廣場舞折扇掀起的花潮漫過摩天輪。
四
畫家們爭分奪秒,筆在紙面游走,
每一根線條,都是對本質(zhì)的執(zhí)著追尋。
雖無色彩渲染,卻更貼近牡丹的靈魂。
他們用疏密有致的排線,編織光影之網(wǎng),
讓花瓣在素描本上重獲新生。
明暗的交響中,藏著東方美學的深邃秘密——
灰調(diào)是未說完的詩行,高光處閃爍著神性的光芒。
畫家深諳,真正的美,
無需華麗外衣裝點,
只需幾筆精準勾勒,
就能讓牡丹在二維空間里,
成為天地精神的具象表達。
每一朵牡丹,都化作詩意的載體,
每一條曲線,都帶著體溫,躍動著生命的韻律;
每一個陰影,都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畫的不是牡丹的表象,
而是花朵的心跳,是植物的呼吸。
在那些細密的排線里,
能看見母親凝視嬰兒般的深情,
讓平凡的素描本,
變成盛放靈魂的容器。
每片葉脈都是未干的墨跡,
在塞北干燥的風里,洇出層層疊疊的綠浪。
(作者檔案:孫樹恒,筆名恒心永在,內(nèi)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經(jīng)濟30人專家組成員,呼和浩特市政協(xié)智庫專家。中國金融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 內(nèi)蒙古作家協(xié)會會員、內(nèi)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副會長,內(nèi)蒙古詩書畫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大盛魁公司文化顧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