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指期貨投資領域,有不少實用的模型和策略,今天咱們就用大白話來嘮嘮其中幾個重要的概念。
一、跨期套利:合約間的“差價游戲”
跨期套利簡單來說,就是投資者以賺取期貨合約之間的價差為目的,在同一個期貨品種的不同月份合約上,建立數量一樣、方向相反的交易頭寸,最后通過對沖或者交割的方式來結束交易,從而獲得收益。
打個比方,就好比你在菜市場買水果,發現近期上市的水果價格和過段時間才上市的水果價格有差價,你就可以通過買賣不同上市時間的水果來賺錢。在股指期貨里,最簡單的跨期套利就是買入近期的期貨品種,同時賣出遠期的期貨品種。
跨期套利關注的是不同月份合約之間的價差,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單個期貨合約價格大幅波動帶來的風險。它主要分為牛市套利、熊市套利和蝶式套利這三種。
1.牛市套利:當市場處于牛市,也就是大家普遍看漲的時候,較近月份的合約價格上漲幅度往往會比遠期合約大。隨著時間的推移,遠期合約價格和較近月份合約價格之間的價差會慢慢縮小。這時候,買入較近月份的合約,同時賣出遠期月份的合約,就有機會賺到價差的錢,這種套利方式就叫牛市套利。
2.熊市套利:它的策略和牛市套利正好相反。當市場看跌的時候,投資者會賣出較近月份的合約,同時買入遠期月份的合約。
3.蝶式套利:這是套利交易里比較復雜的一種合成形式,整個套利涉及三個合約,分別是近期合約、遠期合約和更遠期合約,我們可以把它們叫做近端、中間、遠端。近端和遠端合約的買賣方向是一樣的,中間合約的買賣方向則和它們相反。這三組交易跨越了三種不同的交割期,這三個交割期的期貨合約品種相同,數量也相等,只是價格有差別。
二、基差:現貨與期貨的“價格差”
基差是指在某一時刻、同一地點、同一品種的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之間的差額。比如說,現在某只股票的現貨價格是100元,而它在期貨市場上的價格是105元,那么基差就是100 - 105 = -5元。基差率則是用(現貨價 - 期貨價)除以現貨價來計算的。
三、期現套利:兩個市場的“價格差”商機
期現套利是利用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在價格上出現的差距來賺錢。從理論上講,期貨價格是商品未來的價格,現貨價格是商品目前的價格。按照經濟學里的同一價格理論,這兩個價格之間的差距,也就是基差(基差 = 現貨價格 - 期貨價格),應該等于持有該商品的成本。
比如說,你持有一批股票,要把它從現貨市場轉移到期貨市場交割,會產生運輸成本、質檢成本、倉儲成本,還有開具發票增加的成本等等。一旦基差和持有成本偏離得比較大,就出現了期現套利的機會。一般來說,期貨價格要高出現貨價格,并且高出的部分要超過用于交割的各項成本,這樣投資者才能在兩個市場之間低買高賣,賺取利潤。
四、統計套利:歷史數據里的“賺錢密碼”
統計套利是建立在對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之上的。不過,它只針對那些價格關系比較穩定的品種進行套利。價格關系是否穩定,直接決定了統計套利能不能成功。
所以,在對價格關系的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時候,首先要檢驗價格關系在歷史數據中是不是穩定的。如果一組價格關系是穩定的,那就說明存在某種均衡關系在維持著它。一旦價格關系偏離了這個均衡水平,維持機制就會發揮作用,把價格關系拉回到均衡水平。投資者就可以利用這種偏離和回歸的過程來賺錢。
了解了這些股指期貨模型和策略,投資者就能在投資的時候有更多的選擇和思路。
來源:衍生股指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