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位殘疾軍人寫的自傳體小說正式出版。當他拿到出版社寄來的新書時,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他把自己關進了屋子里,將新書扔到了火爐中,一邊流淚,一邊喃喃自語道:“報告指導員,您交代的任務,我完成了。”
這位殘疾軍人,名叫朱彥夫,被譽為是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1947年,解放戰爭已經進入反攻階段,滿腔熱血的朱彥夫,剛滿14周歲就加入到了解放軍隊伍中。
2年的時間,他先后參加了上百場戰役,雖然年紀不大,但在戰場上表現出色,立下了不少軍功。身體里殘留的彈片就是他光榮的勛章。
短暫的和平并不能保證家國的安穩,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朱彥夫來到了朝鮮長津湖畔。
彼時已是嚴冬,長津湖地帶的氣溫已達零下三十多度,被凍得渾身發抖的志愿軍戰士們虎視眈眈地盯著前方的二五0高地,17歲的朱彥夫趴在雪地里等著進攻命令。
隨著連長的命令,朱彥夫帶頭往高地上沖,一個連對陣兩個營,讓朱彥夫所在連隊兩次沖鋒失敗。
雙方激戰了一夜后,志愿軍成功拿下了二五0高地。此時他們又接到了新的命令:在增援抵達之前,死守陣地。
被打退的美軍開始集結兵力,對二五0高地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攻。這場戰斗打了三天時間,朱彥夫和戰友們,連續打退了敵軍十幾次進攻。
“誓死守護陣地......”砰的一聲,一顆炸彈在朱彥夫的身旁爆炸,朱彥夫倒下了,他不知道自己在雪地里躺了多久。
增援部隊抵達現場后,看到的只有觸目驚心的殘肢斷臂,此時戰友們發現朱彥夫嘴里似乎還冒有熱氣。
“快來人!他還有呼吸!”一位戰士一邊喊一邊招手,叫來了戰友把他抬上了擔架,奄奄一息的朱彥夫突然囈語:守住陣地!隨后便昏了過去。
幾天后,在后方醫院的朱彥夫終于醒過來,可他眼前一片漆黑,手腳也沒了知覺,他不知道自己現在是個什么樣子,他不敢想,只能自我安慰,是麻醉藥效還沒過。
當他恢復了意識后,回憶著犧牲的戰友們。再看自己殘破不堪的身軀,雙手雙腳都沒了,一顆眼球也沒了,他的心中充滿了絕望。
他想要回到戰場上為戰友們報仇,可如今他變成了一個“廢人”,連吃喝拉撒都需要旁人來照顧,更別提重返前線了。
他才剛成年,18歲就成了一個“肉轱轆”,他寧愿和戰友們一同死在二五0高地上。
朱彥夫從看清自己的樣子后,就沒有一天想過要活下去,自殺的念頭也悄然而起。
在醫院多次輕生,靠眾人鼓勵重拾信心
他把護士給的安眠藥偷偷藏了起來,等積累到致死量后準備一口吞下。
不過照顧他的護士很細心,在收拾病床的時候,發現了朱彥夫偷藏起來的安眠藥,趕忙將其收走。護士和醫生發現他有輕生的念頭,也輪番上陣開導他。
可朱彥夫心里已經打定了主意,他表面上聽從勸導,實則又在想其他輕生的辦法。
一天夜里,朱彥夫看著病床旁邊的窗戶,動了跳樓的念頭。
他用雙臂爬上了桌子,艱難地打開了窗戶。就在千鈞一發之際,聽到聲響的同房病友醒了過來,趕忙沖上前將其抱住,這才避免了悲劇發生。
醫院的馬政委聽說朱彥夫一直在尋死,當即沖進病房對著他吼道:“大家為了搶救你,給你輸了多少血!你現在尋死覓活,對得起犧牲的戰友嗎?”
馬政委的一句話,讓朱彥夫的心頭一緊,也徹底罵醒了他。他在病房里嚎啕大哭,宣泄著自己心中苦悶的情緒。
朱彥夫被一語點醒,他想起了指導員在犧牲前對他說的話:“我不能死,還有更重要的事等著我去做?!?/p>
為了不給國家增添負擔,在整理好情緒后,他放棄了殘疾軍人的特護待遇,離開了醫院回到家鄉。
當朱彥夫的母親看到自己的兒子,眼淚奪眶而出。可朱彥夫卻只是笑了笑,還在安慰著母親不要擔心。
朱彥夫雖然身體殘疾了,但他卻不愿意做一個需要靠別人照顧的殘疾人,更不愿讓自己的母親辛勤地照料自己。
為了訓練獨自生活的能力,他把自己關進了一間屋子里。從切菜做飯到練習走路,朱彥夫依靠著堅定的意志,重新掌握了這些技能。
但是因為朱彥夫有舊傷在身,訓練時又時常會受傷。一場大雨后,他的傷口感染復發,情況十分危急。
民政局局長武憲德得知消息后,連忙趕到了朱彥夫家,親自帶人把他送去了醫院療養,這才保住了他的性命。
對于這樣的英雄人物,武憲德他打心底里佩服,逢人便夸贊朱彥夫。
在武憲德的耳濡目染下,他的侄女陳希永便對這位英雄感到十分好奇,也由此,朱彥夫迎來了一段感動世人的佳緣。
少女主動上門探望,不顧父母反對結成良緣
朱彥夫出院后,武憲德準備前去探望,陳希永得知消息后,便拜托姑父把自己也帶上,她想要去親眼見見這位保家衛國的英雄。
她跟著姑父下鄉來到了朱彥夫的家里,看著家徒四壁的房子,和殘疾的朱彥夫,陳希永的心里,產生了一個念頭:
“他是國家和人民的功臣,俺有責任照顧他!”
往后的日子里,陳希永隔三差五地過來看望朱彥夫,幫朱母打理家務,干農活,她害怕朱彥夫自卑,經常跟他一起拉家常。
在相處的過程中,陳希永逐漸喜歡上了朱彥夫,她鼓起勇氣對朱彥夫表白。
但朱彥夫明白,自己配不上她,她的父母更會這樣覺得,他已經拖累了母親,不想再拉一個姑娘下水。
可陳希永是鐵了心地愛上了朱彥夫,她告訴朱彥夫,這是愛,不是崇拜,更不是同情,朱彥夫被她的真心打動。
但總會有曲折,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父母不出意料十分反對二人的感情。
面對父母的擔憂和勸說,陳希永堅定地選擇了朱彥夫。
她對自己的父母說道:
“朱彥夫是功臣, 他為了保家衛國,把四肢和左眼都丟掉了!俺有手有腳,到生產隊掙工分,肯定能把日子過下去。照顧保家衛國的英雄,俺受點苦算得了什么呢?”
就這樣,22歲的她不顧家人反對嫁給了朱彥夫。她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做出的決定絕不是因為一時沖動。
婚后互相扶持,改變了家鄉貧窮的面貌
陳希永和朱彥夫結婚后,她便成了丈夫的手和腳。在外她能下地耕作勞動,在家洗衣服做飯,各種家務都包攬在了自己的身上。
朱彥夫行動不便,陳希永就用自己小小的身軀將他背起,帶著他去上廁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的辛苦可想而知,但陳希永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
在陳希永的幫助下,朱彥夫也漸漸有了自理的能力。這個小家雖然不富裕,但兩人的日子過得很幸福。
不過朱彥夫作為黨員,他記掛的不僅僅是這個小家。當時村子里交通落后,村民的文化和經濟水平都很低。即便大家辛勤勞作,也只能勉強滿足溫飽。
為了改變家鄉的現狀,陳希永拿出了自己的撫恤金,在村子里開辦了夜校和圖書館。他用在部隊里自學到的知識,教村民們識字讀書,幫他們掃盲。
他在教村民寫字的時候,自己也開始了學寫字,沒有手就用嘴叼,哪怕口水流到了桌子上,他也堅持寫下去,因為他始終沒有忘記指導員犧牲前說的那句話。
丈夫一心撲在事業上,陳希永也沒有怨言,她對朱彥夫說:
“你干的都是造福人民的事情,不管多苦多累,俺都會支持你,跟著你一起干的!”
有了妻子做自己最堅實的后盾,朱彥夫干起來也更安心了。朱彥夫在村子里作出的貢獻,村民們都是看在眼里的。
在選舉村支部書記的時候,村民們都自發地推舉他出任。當上了村官,朱彥夫只覺得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為找致富路,拖著假肢四處奔波
為了改變村子貧窮的面貌,讓村民們都走上致富的道路,朱彥夫每天拖著17斤重的假肢四處奔波。
這一年他們有了一個女兒,陳希永既要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心中還掛念著奔波勞碌的丈夫。
每次朱彥夫回到家后,身上都會有許多傷口。斷手和斷腿處經常因為爬行磨破,陳希永總是會耐心地給丈夫抹藥。
看著丈夫辛苦的模樣,陳希永卻說不出勸他多休息的話來。因為她明白丈夫的志向,她不想因為自己的擔心拖了丈夫的后腿。
因為朱彥夫把自己領到的撫恤金,都投入到了家鄉的建設中,一家人的生活一直都沒有明顯地好轉。
到了困難時期,更是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了。為了照顧好家人,陳希永每次熬好了粥,做好了飯菜,都會先分給婆婆、丈夫和孩子。
為了不讓他們擔心,她總是找借口自己吃過了,實際上她能吃的只有樹葉,時間久了,陳希永的身子浮腫得厲害。
此時朱彥夫心里已經有了答案,他心疼妻子,之后吃飯都只吃一半,剩下的都會以吃飽了為借口推給妻子。
時間一天天地流逝,他們有了6個孩子。貧窮落后的村子,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種起了蘋果,有了花椒園,開墾了梯田,日子也越過越富裕了。
然而,一場大病讓他不得不放棄鄉里的事業,他也開始擔心,如果指導員交代的事再不完成,恐怕就時日不多了。
身患疾病被迫退休,拿起筆開始寫書
1982年,49歲的朱彥夫感染了肝炎病毒。
幾十年的奔波勞累,身體又有舊傷,再加上感染了疾病,朱彥夫的身體已經不能支撐他高強度地工作,于是他主動申請卸任了村委書記一職。組織關心他的身體,為了讓他更好地就醫,把夫婦二人安排到了縣城去住。
夫妻二人過上了退休生活,膝下兒孫滿堂,日子很幸福??芍鞆┓虻男牡祝冀K忘不了在長津湖的那場戰斗,忘不了指導員犧牲前的那句話。
一天早上,他醒來之后,決定要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一本書。因為在夢里他又聽到了指導員的叮囑:“如果戰爭結束后你還活著,記得把戰友們的事跡寫下來?!?/strong>
1987年,朱彥夫開始動筆寫書,經過多年的練習,他的那長滿老繭的斷臂,也可以流暢的寫字了。
他坐在床上,用雙臂寫累了,就用嘴巴含著筆,牙齒酸痛了,就換用雙臂寫,一筆一畫,字跡工整,這一寫就是好幾年。
陳希永和兒女想通過朱彥夫口述,他們來代筆完成??芍鞆┓驁詻Q不同意,他要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都寫進書里。
因為寫作時要回憶過去,朱彥夫半夜常常做噩夢,嘴里喊著戰友的名字,還曾從床上摔下去過。
此后陳希永聽到丈夫喊叫,都會立馬抱緊他。歷時九年,朱彥夫終于寫完了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說,給書起名為《極限人生》。
當他拿到新書的那一刻,他喜極而泣,他把自己關進了屋子里,將新書翻開,在第一頁上面寫下了當年那場戰斗中犧牲的所有戰友的名字。
眼淚滴在了扉頁上,墨水暈開,但他蒼勁的筆跡卻十分清晰。
他微微探下身子,用雙臂合上新書,一把扔到了火爐中,一邊流淚,一邊喃喃自語道:“報告指導員,您交代的任務,我完成了。”
是啊,他多么希望那些犧牲的戰友能看到這本書,知道我們沒有忘記他們。
后來朱彥夫又創作了《男兒無悔》,他和戰友的事跡被更多人知曉。
在接受采訪時朱彥夫表示,自己最感謝的人就是妻子陳希永,“沒有她的包容和照料,我不會走到現在。”
可惜的是命運無常,因為多年的操勞,陳希永不幸患上了肺癌。躺在病床上的她依舊記掛著丈夫,她對丈夫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早點回家吧,你別太累了?!?/p>
2010年,陳希永永遠地離開了朱彥夫。妻子的離世讓他悲痛不已,為了表達心中的愧意,他在妻子的葬禮上披麻戴孝,送了妻子最后一程。
“這輩子我最對不起她,我唯一想做的,就是能親口向她道歉?!?/strong>
結語:
朱彥夫為保家衛國,獻出了自己的雙手雙腿,和一只左眼,他的事跡令人敬佩。陳希永不怕吃苦,照顧英雄55年,獻出了自己的大好青春,同樣令人動容。
夫妻二人都是心中有大愛的人。朱彥夫努力改變了家鄉,忽視了小家。陳希永放棄了優渥的生活,跟著丈夫艱苦奮斗,從未有過怨言。
在互相扶持中經歷了坎坷和磨難,依舊保持著初心,這樣的婚姻,又何嘗不是大多數人羨慕的呢?大家對此又有什么看法呢?
參考文獻:
《南京史志》,2000-06-05,《夫妻一雙手 共擎一片天》,作者:閻偉
《健康之路》,2003-06-15,《挑戰極限——一個志愿軍特等傷殘戰士的健康人生》,作者:魯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