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掌門人馮德萊恩攤上事了,對華鷹派的她,眼下怕是沒精力對付中國了。倒是剛剛上任的德國新總理默茨,似乎有意接過馮德萊恩的衣缽,扛起歐盟“遏華”的大旗。
最近馮德萊恩心情很不美麗,據美媒報道,本周三歐盟法院裁定,在疫情期間,歐委會拒絕公布馮德萊恩與輝瑞CEO私下信息往來的做法不合法,提起訴訟的一方美媒《紐約時報》,要求歐盟法院強制披露馮德萊恩的短信內容。
如果這些信息披露出來,馮德萊恩存在與輝瑞幕后交易的情節,那她歐委會主席的位子多半是坐到頭了。
馮德萊恩是繼續掌舵歐盟,還是提前收攤走人,就看她能否扛過“輝瑞門”的考驗了。
接下來,馮德萊恩的主要心思,放在怎么走出“瑞輝門”風波,領導歐盟“遏華”的大活,已經被新任德國總理默茨盯上了。
本周三下午,默茨舉行了上任后的首場演說,一上來就提到了中國,聲稱要對中國“戰略去風險”,同時還要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從整場演說看,默茨對華立場很矛盾,一邊把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另一邊又表示要和中國合作應對全球挑戰。
在烏克蘭問題上,默茨宣稱很“擔憂”中俄關系,可又表示要爭取讓中國為結束俄烏沖突做出貢獻。
從他這個矛盾的心理看,默茨確實是想扛起歐盟“遏華”的大旗,對中國硬氣一回,可實力又不允許。
在朔爾茨執政期間,德國又不是沒有搞過對華“去風險”,可結果并未達到預期,去年中德貿易依舊高達2470億歐元,中國市場還是德企眼里的香餑餑。
德國央行的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德企在華直接投資總額73億歐元,創下歷史新高。
就說德國的支柱產業汽車,要想在中國賣得好,就要依賴中國的供應鏈,降低對華依賴?除非德企不做中國市場的生意了。
默茨想要領導歐盟“遏華”,不光在經貿層面不現實,在政治外交層面也行不通。
真要達到“遏華”的目標,至少需要美國和歐盟聯手,可眼下美歐關系怎么樣,咱們也都看到了,特朗普在談妥了中美關稅協議后,立馬扭頭對歐盟上強度了。
美歐之間的分歧可不止關稅,在烏克蘭問題上,雙方同樣矛盾重重。
和美國聯手不了,歐盟靠啥“遏華”?德國和歐盟與中國怎么相處,中國外交部早就給出了答案。
此前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中國很愿意看到德國和歐盟在全球事務中發揮作用,也支持歐盟戰略自主化,希望能和德國、歐盟一道,促進世界和平與繁榮。
至于對華“去風險”、降低對華依賴,這就是不折不扣的謬論,中國一直是機遇,把中國當成風險,德國搞錯了對象。
從這些年德國和歐盟與中國打交道、做生意的經歷和結果看,歐盟“遏華”沒道理,大可不必,雙方是合則兩利,斗則兩傷。
中美都和解了,歐盟還有什么和中國過意不去的?對默茨來說,解決國內問題,遠比急著對付中國更有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