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 月2日,美國政府掀起全球 “對等” 關稅戰。其做法如同賭場老板,無論哪一方,都先抽取10%基準關稅,然后再按各方對美貿易順差占出口額比例強征附加稅,中國大陸被加征34%,中國臺灣地區32%,歐盟20% ,日本24%等,可憐的烏克蘭即使深陷戰火、且正在與美商談 “以礦產換保護” 也被征收10%關稅。
面對美方關稅霸凌,唯有中國大陸采取一系列堅決的反制,捍衛自身權益與全球貿易秩序。中方反擊后,特朗普暫停高稅率,豁免部分商品,其對華態度也從強硬轉為主動求對話。日前,中美貿易高層在日內瓦會晤達成互降關稅協議并發表聯合聲明。特朗普提及談判成果利于“統一與和平”。這番話雖然乍一聽很普通,但傳到賴清德當局的耳中,卻如遭“五雷轟頂”,畢竟他們一直視美國為最大的“靠山”。
賴清德當局非常清楚,特朗普作為商人出身的美國總統,最擅長的就是拿籌碼換利益,只要他覺得合理且劃算,凡事都可交易。雖然美方在第一時間表示,特朗普的言論是針對美中貿易關系,并重申美國對臺政策不變,但這句話仍舊令賴清德當局惶恐不安。因為他們擔心,即使日內瓦會談未談臺灣議題,未來美中元首一旦通話或會晤,臺灣議題也必然會搬上臺面。特朗普為了謀求利益最大化,很可能會把臺灣當作籌碼,在與大陸談判中將其交易掉。
如今,中美關稅戰已經告一段落,特朗普更是公開表示愿意親自飛往北京,與中方高層面談。這與之前“等中方主動打來電話”的傲慢態度形成鮮明對比。因為美國國內正面臨諸多困境,債務危機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通脹壓力也使得民眾生活苦不堪言。特朗普已經意識到,與中國大陸持續對抗并非明智之舉。關稅戰已讓美國嘗到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惡果,美股暴跌,美債被拋售、美元霸權搖搖欲墜。因此,他不得不調整對華策略,并不斷拋出橄欖枝。
有臺媒報道稱,賴清德就職一年來,頑固推行 “臺獨”,島內政治分裂,兩岸關系惡化,臺海戰爭風險攀升,引發美國輿論擔憂。美國《外交政策》《外交事務》等雜志呼吁特朗普約束“臺獨”。此時特朗普的“統一論”,顯然是有意警告賴清德勿在就職周年演講中激怒大陸,影響中美接下來的談判。在此壓力下,賴清德開始“談統一”,并將其形容為“大公司吞并小公司”,暗示統一可談,條件合適就行。很顯然,賴清德開始談及統一話題,不過是迫于島內外壓力、迎合特朗普對華戰略的話術。
最新民調顯示,賴清德支持率降32%,不滿意度飆升至55%。同時,大陸持續加大反 “獨” 促統力度,美方也有意壓制“臺獨”冒險。因此,賴清德只能用這種偷換概念的說法,妄圖傳遞“兩岸地位平等”的錯誤信號,淡化“臺獨”色彩。但賴清德談及統一話題,竟然遭到國民黨猛烈抨擊。國民黨稱“并購說”矮化臺灣,并強調“主權不可買賣,不可被并購”。就此來看,賴清德似乎成為了“統派”,至于常年被貼上“親中賣臺”標簽的國民黨則在繼續捍衛“臺獨工作者”的立場。
過去,國民黨一直宣稱堅持“九二共識”并反對“臺獨”,但卻對賴清德談及統一反應激烈,難怪有網友質疑國民黨“藍皮綠骨”。如果說民進黨是“明獨”的話,那么國民黨就是名副其實的“暗獨”,兩者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暗獨”對島內民眾更具有欺騙性,對兩岸關系具有更大危險性。可見,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不愿真正實現兩岸統一。
需要強調的是,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賴清德將兩岸統一稱為“大公司吞并小公司”,其實是在偷換概念,妄圖向國際社會傳遞“兩岸是平等主體”的錯誤信號,并制造“一中一臺”的假象。同時,賴清德又試圖通過“并購說”,來淡化自己的“臺獨”主張,以此安撫美國對其“臺獨”冒進的疑慮。賴清德自以為很聰明,但卻掩藏不了他“臺獨”的本性。
至于國民黨則一直想永續兩岸“分治”的局面,“偏安一隅”,甚至幻想有朝一日能夠“占島為王”。因此,國民黨的政治目標與民進黨當局本質上都是一致,只是在策略和具體做法上有所不同。所以,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終要靠我們自己來完成。隨著大陸綜合實力的迅猛增強,兩岸統一已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任何阻撓統一的勢力都將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