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民國的風起云涌,軍閥混戰,誰都想撈一筆,但有些人撈得太狠,最后卻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留住。
李厚基,一個曾經叱咤風云的福建督軍,田地萬畝,房屋千間,錢多得數不清,可最后呢?一切煙消云散,甚至連家鄉的地都沒他的份。
他出身軍旅世家,祖上幾代人都在戰場上拼殺,換來的是家族的榮光和他一出生就能享受的特權。
身高一米八五,儀表堂堂,文能寫字,武能帶兵,年輕時更是得到李鴻章青睞,一路從衛兵干到福建督軍。
可惜,他不是那種只靠戰功吃飯的主兒,掌權十年,他在福建斂財的手段可謂五花八門,田地、房產、酒坊、油坊,甚至連天津英租界的黃金地段都有他的產業。
可惜,時局變了,這些財富并沒有給他帶來真正的安全感。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他站錯了隊,最后被趕出了福建。
帶著一箱箱軍餉和黃金,他想著卷土重來,結果半路就被人截了胡,所有的錢都打了水漂。
沒了軍權,沒了靠山,他只能灰溜溜地回到天津,然后再回到老家豐縣。
問題是,老家也不是他想回就能回的地方。
當年他在豐縣是何等威風,田地分布在各大村鎮,房子更是數不勝數,光是天津的租界里,他的房產就能租給外國人賺大錢。
可是一旦失勢,風向就變了。
新上任的縣長一句話,他的田地、房產就被充公了。
這還不算,他在天津的產業,也因為抗戰爆發后局勢混亂,被各種勢力瓜分殆盡。
曾經的富可敵國,轉眼間成了空。
他不是沒想過東山再起,做過房地產業,結果地段不好,房子賣不出去;干過木材生意,也沒什么起色。
最后,他索性閉門不出,研究書法,倒也練出了一手好字,但書法再好,也換不回那些消失的財富。
抗戰爆發后,日本人來了,他的舊部有些投靠了日偽,想拉他下水。
他卻一口回絕,說得很干脆:“跟日本人合作,敗了是千古罪人,贏了也是千古罪人。”這話倒是讓人佩服,他再怎么貪財,底線還是有的。
但這份底線并沒有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好,反而讓他在日軍占領天津后四處躲藏,深居簡出,過著半隱居的日子。
最終,他在天津北倉落葉歸根,墓碑上還能刻著“福建督軍兼省長”的頭銜,算是給自己留下了最后的體面。
但回頭看看,他辛苦積累的財富,最后不是被人瓜分,就是被戰亂吞噬,真正留在手里的,只有墓碑上的幾個字。
有人說,這就是歷史的輪回,富不過三代,有時候連一代都撐不過去。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并非時政社會類新聞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