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妻子問左宗棠:“你每年收入多少兩銀子。”左宗棠回答:“40000兩白銀!”妻子大怒:“每年四萬兩銀子,怎么每月只給家用200兩?難道養了外室?你的錢都花哪里去了?”
“我都是為了國家大事,你休要糾纏,200兩夠全家吃喝,沒什么可抱怨的。”
左宗棠對銀兩一事不太在意,可是妻子周詒端不得不追問,左宗棠的做到封疆大吏,朝堂上的肱骨之臣,每個月只給家里拿回去200兩,實在是太奇怪了。
看看左宗棠的同僚,家里古玩字畫琳瑯滿目,雕梁畫棟盡顯奢華,若說這些人是貪官污吏,錢財來路不明,可是還有那些清正廉潔的官員,過得也是體面寬裕。
而左宗棠身居高位,平日里都是粗布麻衣見客,只有一身朝廷發的官服最值錢,住的房子也是老家舊宅,還是周詒端祖輩傳下來的。
左宗棠出身貧寒,但多年為官,不可能一點兒積蓄都沒有,把生活過到如此清貧的地步,更是令人驚奇。
左宗棠曾經給周詒端寄去家書解釋,他的得到的薪水,都給了軍餉還不夠,實在是沒法多給家里錢。
“家里拮據,我何嘗不想多寄點兒錢,可是時局艱難,軍中已經欠了七個多月的錢款了。”
左宗棠的錢大部分都沒花在自己身上,軍隊要守衛國土,可是軍餉的撥款,卻并非要了就有,左宗棠常常為軍餉犯愁。
朝廷上要辦事都要籌錢,而國庫里的錢就那么多,左宗棠要錢,其他人少不了從中作梗。
軍餉按理說該由各省繳納,各地官員卻年年哭窮,忙著把錢往自己的兜里裝,等到追繳軍餉的時候,就百般推脫,堆積成為欠款。
朝廷每年給軍隊的撥款,左宗棠一分不貪,還得往里面墊錢,40000兩白銀雖然聽著多,可是花在軍隊上很快就沒有了。
不僅如此,左宗棠還得出去借錢,為了能盡快籌到錢,同時也給地方官員點兒壓力,左宗棠借的大多是洋人高額利息的貸款,為此還得罪不少人。
在錢財一事上,左宗棠從未藏私,可是眾人就像他的妻子周詒端一樣,對左宗棠錢款去向有疑問。
周詒端知道的他們生活確實困苦,對左宗棠如何花錢不太理解。而其他人對左宗棠的猜測,就更為險惡了。
朝堂上的對手都覺得左宗棠身在作秀,用簡樸的生活迷惑他人。左宗棠為軍餉向朝廷要錢的時候,李鴻章就曾懷疑軍餉都被左宗棠貪了。
慈禧太后聽了李鴻章的指責,下令徹查此事,查來查去,左宗棠清清白白,反而將自己的俸祿拿去填補軍餉。
后來左宗棠失勢的時候,朝廷上落井下石的人不少,很多人都趁機參了左宗棠一本,在那些繁雜的罪名中,唯獨沒有貪污這一條。
左宗棠不僅清廉,而且極為厭惡官場的灰色收入。古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就是個坐得正行得端的清官,一個任期下來也能得到不少銀兩。
官場是名利場,人情往來免不了要用錢來打通,見面先掏錢,是官場的默認規則,官職越大,收的錢多,花的錢也多。
左宗棠作風十分強硬,壓根看不上這些人情往來,在這方面還吃過虧。左宗棠收復新疆后回宮面圣,被攔在了宮門外,要交“過路費”才有人往上通報。
左宗棠不肯給,他奉命入宮,才不會向小人低頭。守在宮門的太監見怎么暗示左宗棠都拿不到錢,干脆和左宗棠杠上了。
這位歷經滄桑、身經百戰的老臣,就這樣被幾萬兩“過路費”給難住了,他連連感嘆,朝廷風氣江河日下。
最后還是隆裕太后聽說了這件事,命人將左宗棠召進宮,沒有讓這位剛為國家立了大功的老臣寒心。
左宗棠自己雖然不看重錢,但是他明白錢的重要性,在為國為民方面,左宗棠是非常大方的。
他曾給去世的下屬6000兩的撫恤金,還給家鄉的考生設立“補助金”,幫助因為拿不出路費無法進京趕考的寒門學子。
對待百姓,左宗棠就更慷慨了,曾經自掏腰包為百姓賑災,花錢為國家解決燃眉之急,從不利用職位為自己牟利。
左宗棠說,若是子孫有出息,不需要自己的留下萬貫家財就能過得好,若是后代無能,留給他們錢也是喂養蛀蟲。
參考資料:“高官”左宗棠是怎么花錢的?2017年06月21日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