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三角文旅資源最富集的江南地區,直升機觀光、熱氣球體驗與無人機燈光秀等項目發展很快,低空經濟在為消費者帶來新的消費體驗的同時,也產生了“千城一面”的同質化問題。如何通過低空經濟賦能文旅新體驗,突破同質化瓶頸,實現差異化、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當前江南地區低空經濟與文旅結合的同質化現象主要表現為項目形式的單一性和地域特色的缺失。在項目形式上,絕大多數景區都選擇了直升機觀光、熱氣球體驗和無人機燈光秀這三種模式。根據中國民航局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報告(2025)》,長三角地區的低空觀光項目中,直升機觀光占比約為58%,無人機表演約占28%,熱氣球體驗約占7%,其他創新形式僅占3%。這種高度集中的業態分布,導致游客體驗趨同,難以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更為關鍵的是,這些項目大多未能充分挖掘和融合江南獨特的地域文化資源。江南地區擁有豐富的水鄉文化、園林藝術、非遺傳承和歷史底蘊,但在現有的低空文旅項目中,這些特色元素鮮有體現。據江蘇省文旅廳2023年的調研數據,78%的游客認為當前的低空文旅項目“缺乏江南特色”,67%的游客表示“體驗過一兩次后不愿再嘗試類似項目”。
這種同質化現象帶來了多方面的負面影響。首先,游客審美疲勞導致復游率持續走低,2024年長三角低空文旅項目的游客回頭率僅為12.3%,遠低于其他文旅項目的平均水平(如古鎮游復游率達35%)。其次,市場競爭陷入惡性循環,企業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部分項目的投資回報周期已延長至5-7年。再者,各地重復購置設備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而過度依賴觀光飛行也累積了安全隱患,蘇州墜機事件就是這一問題的集中體現。
要破解這一困局,需要構建政策引導、產品創新、借鑒國際經驗“三位一體”的差異化發展模式。
在政策引導方面,長三角地區已邁出實質性步伐。2023年12月,滬蘇浙皖文旅廳聯合發布《長三角文旅一體化發展報告》,首次提出建立低空旅游項目備案制度,對同質化項目實行“一票否決”。江蘇省更是在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求制定差異化發展指南,并設立2000萬元的專項扶持資金。這些政策組合拳為行業指明了發展方向。
產品創新是破局的關鍵。蘇州正在打造的“空中昆曲”項目頗具代表性,該項目將500架無人機編隊與3D全息投影技術相結合,在網師園夜游基礎上進行創新升級,觀眾甚至可以通過手機APP參與劇情互動。而杭州“西湖空中詩路”則另辟蹊徑,游客佩戴AR眼鏡乘坐直升機時,不僅能俯瞰湖光山色,還能欣賞到動態呈現的歷代名家詩詞,這種沉浸式體驗在亞運會試運行期間就獲得了廣泛好評。
國際經驗同樣值得借鑒。日本京都的“空中花見”項目巧妙地將無人機表演與櫻花季節相結合,每年吸引數十萬游客;法國盧瓦爾河谷的“城堡熱氣球之旅”則完美展現了當地的歷史文化特色。這些成功案例啟示我們,只有將科技創新與文化底蘊深度融合,才能打造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低空旅游產品。而江蘇的探索——如南京“鐘山飛閱”的產學研聯動模式、蘇州“空中昆曲”的數字化非遺演繹——正與國際先進經驗形成共振,共同勾勒出低空文旅的全球創新圖景。此外,要著力從以下三方面推動可持續融合發展。
一是建立分級準入機制,推動低空旅游高質量發展。2023年,上海市在《促進低空經濟創新發展規劃(2023-2025)》中率先提出“建立低空文旅項目文化特色評估體系”。該評估體系從文化內涵、技術創新、安全標準等六個維度對項目進行量化評分。據統計,2023年上海共有12個低空旅游項目申報,其中3個因同質化嚴重未能通過評估。而在具體實施層面,深圳市在2022年出臺的《低空飛行活動管理辦法》中,明確了詳細的安全標準和運營規范,包括飛行器適航認證、飛行員資質要求、應急處理預案等23項具體指標。這套標準實施后,深圳低空旅游事故率下降了65%,游客滿意度也顯著提升。作為長三角地區來說,要積極結合本地特色制定更具針對性的管理細則。
二是構建“文旅+通航+科技”產業生態圈。南京的成功實踐也為長三角地區提供了寶貴經驗。202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研究院與中山陵景區合作開發的“鐘山飛閱”項目,通過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設備,為游客提供獨特的空中游覽體驗。該項目運營首年就接待游客超過10萬人次,實現收入2000萬元,帶動周邊餐飲、住宿等消費增長約5000萬元。杭州的“AR低空導覽”項目則是科技賦能文旅的典范。阿里巴巴云技術與西湖景區合作開發的這套系統,游客通過手機APP就能實時獲取空中視角的景點介紹、歷史典故等信息。系統上線半年內,使用人次突破50萬,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延長了1.5小時,二次消費增長顯著。這套系統現已申請了3項技術專利,并開始向其他景區輸出。
三是打造“江南低空秘境”特色品牌。2023年,無錫市聯合抖音平臺推出的“櫻花空中舞”話題活動,通過無人機編隊表演與櫻花季的完美結合,創造了3億次的播放量。活動期間,無錫低空旅游產品預訂量同比增長200%,帶動旅游綜合收入增加1.2億元。根據《無錫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規劃,到2026年,無錫將建成10個特色低空旅游項目,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
在產品設計方面,蘇州和宜興的探索頗具特色。蘇州推出的“園林空中視角”項目,游客可以乘坐直升機從獨特角度欣賞拙政園、留園等世界文化遺產,該項目定價1980元/人次,主要面向高端客群,開業三個月就接待了3000余人次。宜興則創新推出“紫砂陶藝飛行體驗”,將低空游覽與非遺文化相結合,游客不僅能俯瞰陶都風貌,還能參與制陶體驗,這種深度游產品深受家庭游客歡迎,復購率達到35%。
這些成功案例表明,只有堅持差異化發展道路,將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深度融合,低空旅游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長三角地區應充分發揮協同優勢,共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江南低空秘境”品牌。
未來,低空經濟與江南文旅的深度融合將呈現三大趨勢。技術賦能帶來的體驗升級首當其沖:隨著AR/VR、全息投影等技術的成熟,低空文旅體驗將突破傳統觀光的局限,向沉浸化、個性化方向躍進。預計到2026年,江南地區將誕生首批“智能低空文旅綜合體”,通過整合5G、物聯網與數字孿生技術,構建起覆蓋視覺、聽覺甚至觸覺的全方位感官體驗矩陣。
在技術驅動的浪潮下,文化深挖將成為破解同質化的核心密鑰。未來江南低空文旅產品將形成三大主題系列——以蘇州園林、杭州西湖為代表的“空中雅集”文化體驗系列,依托AR技術重現文人雅士的宴游場景;以烏鎮、周莊為核心的“水鄉飛越”風情系列,通過無人機視角解鎖枕河人家的立體畫卷;以南京云錦、宜興紫砂為載體的“非遺翱翔”手工藝系列,讓飛行器成為非遺技藝的空中展演平臺。這種以地域文化為根基的產品多元化布局,將徹底打破“千城一面”的僵局。
更為重要的是,區域協同效應將釋放低空經濟的規模化潛能。隨著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加速,江南地區有望在2026年前建成互聯互通的低空文旅網絡——通過統一規劃航道、差異化定位主題、共享數字平臺,實現資源高效配置與客源跨域導流。屆時,游客可乘電動飛行器一日內穿梭三城:晨間體驗杭州西湖的“數字水墨空中展”,午間沉浸蘇州園林的“光影時空穿越秀”,夜晚暢游南京明城墻的“千年烽火夜飛巡”。這種時空折疊的文旅新范式,不僅將重塑江南旅游地理格局,更將為中國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樹立標桿。
作為長三角文旅融合的創新先鋒,江蘇始終走在破局同質化、打造差異化體驗的前沿。未來,隨著《江蘇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深入推進,以及長三角一體化文旅網絡的加速構建,江蘇將持續發揮政策引領、技術賦能與產業協同優勢,為“江南低空秘境”品牌注入更多創新活力。這片兼具千年文脈與現代科技的土地,正以開放之姿擁抱低空經濟的星辰大海,為全國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書寫獨具魅力的江蘇篇章。
(作者:鈕振陽 單位:東北大學法學系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