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韓國尹某人提到“人海戰術”的時候,本質上不是在抹黑中國志愿軍,而是在羞辱美國人和韓國人自己。
同時也是在嘲諷,那些相信靠“人海戰術”就能贏得勝利的人們的智力。
這種話題和關鍵不在韓國人怎么說,要看一看,親身經歷這場戰爭的美國人怎么看?
朝鮮戰爭中的美軍
在美國強大的眾多原因中,至少有一點是對歷史的尊重,因為這樣可以防止一個民族的后代變得更無知。
從麥克阿瑟到李奇微,再從國務卿艾奇遜到布萊德雷,經歷了二戰的美國名將和政要們哪個說話,不比韓國尹某人更有分量呢? 他們眼里的韓國軍隊又是什么情況?
01 西點的必修課-上甘嶺戰役
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講個一自己的親身經歷,當年他參觀西點軍校期間,在校史館內,他們看到了上甘嶺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模型。
1952年10月14日,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打響,這個一個不足3.7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帶,成了二戰以后最慘烈的戰場,美軍7個營輪番進攻都攻不上去,而中國志愿軍只有兩個連。
上甘嶺戰役
美軍在消耗炮彈1千9百萬發,五千枚航彈之后,山頭的陣地被炮火消掉了兩米,粉塵就有1米厚,今天這個當年美軍狂轟濫炸的山上,還是禿禿的,依然寸草不生,可想其恐怖程度。
至今為止,美國人怎么也想不通,面對這樣的彈藥消耗,依然沒有撼動這塊彈丸之地,上甘嶺成了美軍的“傷心嶺”
上甘嶺戰役是唯一列入美國軍事院校教科書的中國戰例。
金教授在西點軍校受到了美國軍人的尊敬,還特意安排了一位陸軍中校陪同參觀,他意識到今天之所被美國尊重,是無數先烈用彪炳史冊的戰績打出來的。
西點軍校
在上甘嶺戰役中,美軍為了徹底斷掉志愿軍的補給,用盡一切手段破壞志愿軍的坑道作戰計劃,對其實施了轟炸、爆破、放毒、熏燒、堵塞、封鎖等一系列手段。
從坑道距離陣地雖然只有1000多米的距離,但卻要經過10道封鎖線,有時候為了送進一瓶水、幾口干糧,就可能要犧牲掉近一個班的志愿軍戰士。
“誰能把一婁蘋果送進坑道,誰就可以立二等功!”這是當時的立功標準,可是整個上甘嶺戰役打完的時候,2萬多個蘋果,卻沒有一婁蘋果能送進坑道里,可想而知其殘酷程度。
02 韓國軍隊在朝鮮戰場的表現
相比之下,韓國軍隊在朝鮮戰爭中的情況實在不敢恭維,和常年與日軍打游擊戰的朝鮮人民軍相比,如果沒有美國的介入,今天的韓國或許并不存在。
在仁川登陸前,時間大致是從1950年6月25日到7月10日左右,這個階段,韓國軍隊基本上是被朝鮮人民軍吊打,是屢戰屢敗,被一直平推到釜山,事實上,那個時候韓國已接近崩潰,在美國加入戰斗之后,開始反攻朝鮮人民軍。
美軍
當志愿軍入朝作戰之后,韓軍真實的戰斗力一覽無余,志愿軍想一口氣打掉美軍一個師極為困難,但是氣打韓軍一個師卻很容易。
每次戰役之后,韓軍都被成建制被消滅,美國廣播電視臺播報:“韓國第2軍團被殲滅,在中國軍隊的猛烈攻擊下,在不到24小時之內業已完全被消滅,不復存在,再也找不到該部隊的痕跡?!?/p>
在志愿軍靈活多變、勇猛頑強的穿插戰術下完全不是對手,美軍在幾次戰役中感到受韓軍拖后腿,既要提供裝備還得保護韓軍,實在不堪重負。
03 美國將領對韓國軍隊的看法
甚至在朝鮮戰爭中,沃爾頓.哈里斯.沃克的陣亡,都和韓國軍隊有關,沃克是朝鮮戰爭中美國陣亡的級別最高的將領。
他是美軍第八集團軍第一任司令,曾經參加過二戰,先后當過馬歇爾、史迪威、巴頓的部下,擔任第3裝甲師師長
沃克曾經率領部隊打得德軍丟盔棄甲,在二戰結束后升為3星中將,1948年,沃克被派到日本,成為第八集團軍總司令
在戰場上,他還被授權指揮韓軍,除了總司令麥克阿瑟之外,沃克是美韓聯軍的實際的最高指揮官。
美軍五星上將-沃克
但是沃克的作戰風格沒發揮什么作用,因為韓軍“聞風喪膽”,只要戰場上有一點響動,韓軍就逃跑得不見了蹤影,甚至連美軍都追不上。
在長津湖戰役中,遭遇志愿軍的沉重打擊,導致美韓聯軍全線潰敗,沃克又氣又急,立即坐吉普車前往三八線重整新的防線
當時的沃克很著急,讓手下開車開快點,車開到漢城北部附近,看見了大量潰敗的韓軍,沃克氣不打一處來,讓手下開車直接搶道,結果韓軍的一個無名小卒在搶道的過程中,把沃克的吉普車撞進了溝里。
這個在二戰戰場上兇名赫赫的“斗牛犬將軍”當場死亡。
所以很多人都在調侃“韓軍取得了朝鮮戰爭最大戰果,擊斃了美軍中將,就連中國志愿軍也沒能做到”。
以至于凡是參與朝鮮戰爭的美國將領,對韓軍的看法都非常負面
沃克反而是口吻最溫的一個,他常說三句話,“我右翼的韓國軍隊不見了”“我左翼的韓國軍隊也不見了”“去找到他們,命令他們,不要逃跑,回到戰場!”
沃克被撞死
沃克中將因車禍喪生后,李奇微接過了美國第八集團軍的指揮權。
1951年4月,總統杜魯門解除麥克阿瑟的兵權后,李奇微又成為了“聯合國軍”總司令。
他創造了“磁性戰術”,發動了“絞殺戰”,給中國志愿軍帶來極大的困擾。
李奇微評價韓國軍隊是這樣說的“除了跑什么都不會,攔截這樣一支潰敗的軍隊,猶如是攔截一場雪崩,因為他們撤退時的速度是前進的3倍!”
馬修·邦克·李奇曾經在1943年7月的西西里島登陸戰役中,實施了美軍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夜間空降作戰。
還在1944年6月率部參加諾曼底登陸戰役,連李奇微這種二戰名將,都毫不避諱的表示,面對韓軍這種盟友的沮喪。
美軍其他一些將領也在回憶錄中寫道“每當戰斗打響之后,就能看到韓國軍隊四散潰逃,導致陣地出現缺口,這時候中國軍隊更能發揮出迂回和穿插的優勢戰術”。
李奇微
當今天的韓國總統尹某人,強調美軍當年如何在長津湖戰役中取得“奇跡般的成果”之時,不知道美軍會作何感想?
韓國評價這段歷史的客觀、真實嗎?或者更直白一點,韓國有啥資格和臉面來評價這段歷史?
當然不排除,韓國歷史教科書編輯們的想象力,掩蓋不堪的歷史就算了,還能顛倒黑白,信口雌黃,但是朝鮮戰爭不只是韓國不堪的歷史,也是美國的戰敗史。
我們來看看美國人尤其是曾經參戰的美軍將領們,是如何評價中國志愿軍的? 這才是最真實、最客觀的評價。
04 敵人的敬畏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陸軍上將馬修·邦克·李奇微在他在所著的《朝鮮戰爭》中回憶到:中國軍隊沒有裝甲車輛,只有少量的炮兵,他們不為復雜的通信手段所累,裝備輕便,只攜帶手中的輕武器。
他們習慣各種極端惡劣的天氣,習慣忍饑挨餓,有高度的紀律性,經受過嚴格的訓練,中國軍隊很有效地隱蔽了自己的運動。
他們大都采取夜間徒步運動的方式;在晝間,則避開公路,有時在森林中燒火制造煙幕來對付空中偵察,此外,他們還利用地道、礦井和村落進行隱蔽,“中國軍隊來了,我們的災難也降臨了?!?/p>
李奇微的前任,美國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是勛章最多、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被譽為美國軍事領域的一代奇才
在中國志愿軍參戰之前,他曾公開狂妄地說:如果中國敢出兵,就把他們打回石器時代”。
可是在戰爭結束后他卻說“如果這一行動成功的話,我希望能在圣誕節之前把孩子們送回家,結果卻讓他們把遺骸留在了朝鮮?!?/p>
他最后也不得不承認,當中國人介入戰爭后,美國軍隊遇到了從未有過的強大對手。”
美國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1955年2月7日,美國《時代周刊》發表了一篇名為《朝鮮戰爭的教訓》的文章。
其中引用了美軍參聯會主席奧馬爾·布萊德雷,在1951年5月,國會上說的這么一句名言:“朝鮮戰爭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進行的一場錯誤的戰爭?!?/p>
布萊德雷是美國陸軍五星上將,二戰期間,曾擔任第1集團軍司令,是美軍在北非戰場和歐洲戰場的主要指揮官
參與制定了著名的“諾曼底登陸”計劃,布萊德雷的話被認為是美國后悔參與朝鮮戰爭最有力證明。
美軍參聯會主席奧馬爾·布萊德雷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對朝鮮戰爭的評價是“美國歷史上路程最長的敗退”
艾奇遜是冷戰時期美國政策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作為杜魯門的心腹,曾經在詹姆斯·伯恩斯和喬治·馬歇爾手下工作
參與了杜魯門時期的歷次重大外交活動,從“馬歇爾計劃”到建立“北約”的過程中,艾奇遜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海軍陸戰隊是美國最強戰斗力的一支兵種,他們曾在二戰中和日本血拼,并立下了赫赫軍功,在美軍中就是神級地位。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與中國志愿軍多次交戰,這支所向披靡的軍隊對志愿軍的評價更加客觀
他們表示,中國軍隊的規模其實并不大,因為他們喜歡把大戰役分成多個小戰役來作戰,這就是中國軍隊的靈活之處,中國軍隊的強大是其他國家想象不到的
而且中國的傷亡往往還沒有美軍等的傷亡多。
根據美軍陸戰一師作戰處長回憶:“我相信,長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國軍隊不顧傷亡的致命攻擊,是每一個陸戰隊員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噩夢。”
美國陸戰一師
美國出版的《漫長的戰斗: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一書中記載:中國軍人唯一的防凍措施,不過是用豬油和牛羊板油把腳糊住以防凍傷,但他們卻展現了人類戰爭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勇氣和意志力
數十萬官兵在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下,徒步跋涉雪原冰河,穿越彈幕火海?!?/p>
05 長津湖戰役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兩支王牌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展開了一場激戰。
在零下30-40攝氏度的嚴寒中苦斗20天之后,美軍精銳“北極熊團”被全殲(第七師31團),美軍“王牌之中的王牌”陸戰一師被擊潰,傷亡慘重,利用海路脫離戰場
這也意味著“聯合國軍”全部被逐出朝鮮東北部,根據中國戰史的記載,長津湖戰役共殲敵3.6萬人,其中美軍2.4萬人。
長津湖戰役
無論是長津湖戰役、還是上甘嶺戰役,乃至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總兵力55.3萬人,地面部隊42.33萬人,作戰飛機1100余架,3個航母戰斗群在內的,??毡?3萬人,具有海陸空一體化的作戰能力。
在戰前,剛在“二戰”中獲勝的美國人,并未把中國軍隊放在眼里,中國人民志愿軍武器裝備落后,軍需物資供給緊張,更不要提空軍、海軍了。
然而,志愿軍面對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英勇奮戰,粉碎了敵人的作戰計劃,最終把敵人逼到了談判桌上,簽訂了停戰協議。
志愿軍戰士
對于這場戰爭的結果,讓很多人不可思議,心存疑惑、不服氣,于是就有了今天韓國尹某人所謂的“人海戰術”,可以說,這是韓國歷史虛無主義的一種集中體現。
06 致命的“人海戰術”?
造成中國志愿軍傷亡非常巨大的原因是武器裝備太過落后,但凡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不會認為中國志愿軍的偉大勝利是什么“人海戰術”
從1883年馬克沁機槍問世之后,冷兵器時代的“人海戰術”在強大的火力面前,已經毫無意義
不要說是“人?!绷?,就連以前沖鋒陷陣的騎兵也扛不住這種火力,何況是面對二戰之后,海陸空一體化的美軍呢?
中國志愿軍將要迎戰的美軍,則是擁有100多輛重型坦克、300余門輕重火炮
士兵穿著厚厚的御寒棉服,攜帶著充足的戰地口糧,配備的輕武器則是大量M系列各類機槍、沖鋒槍和半自動步槍,還有打不完的槍彈
此外在海上有7艘航空母艦,500余架艦載戰斗轟炸機。
仁川登陸
所以今天,當尹某人提到“人海戰術”的時候,本質上不是在抹黑中國志愿軍,而是侮辱美國人和韓國人,以及相信所謂“人海戰術”的所有人的智商。
我們同樣可以看一看,美國軍方的文獻是怎么看待志愿軍的作戰能力的。
志愿軍發起攻擊之時并不是直接對敵方陣地猛沖猛打,而是很講究戰術,非常善于步兵的機動,在步兵滲透方面尤其出色
完成滲透之后,步兵從幾個方向發起攻擊,也就是說,數量很少的志愿軍就都擁有一場戰斗的指揮權
制造出兵力人數眾多的假象,和美軍判斷的兵力有很大的差距。
隨著戰場上的變化,在班長的統一領導下,調整自己的作戰方式和狀態,更為有效地打擊敵人。
小隊中的三人分別負責進攻、防守和支援,作戰隊形為三角形,小隊之間的距離,拉開到了25米到40米之間,組長站在后面統御全局,以便根據實際戰斗狀況及時調整應敵策略。
這樣作戰的好處在于,萬一前面的其中一個小隊處于劣勢,后方的隊伍能夠及時上來增援。并且因為彼此之間作戰距離較遠,傷亡就會大大降低。
截止到現在,中國志愿軍的“三三制對敵戰術”,依然是在現代的步兵戰術中被廣泛使用。
志愿軍戰士
尤其到了夜間,這種三人小隊的優勢就會被展現到極致,因為到了夜晚,美軍的飛機就會失去目標,變成了盲人,方便戰士們隱匿行蹤,打擊敵人。
中國志愿軍的沖鋒,往往在黑夜的掩護下,分成獨立的戰斗小組,匍匐前進或者交叉掩護推進,每個戰斗小組之間都散開一定距離,確保不會被敵人火力收割。
當進攻掩體時,當推進到掩體附近時,要么投擲手榴彈,要么使用機槍或者沖鋒槍進行火力壓制,然后其余人員按照次序沖鋒,直至奪下掩體。
當與敵軍當面對決時,在堅持戰斗小組分散沖鋒的基礎上,各個戰斗小組既有配合又有分工,有的左右穿插包圍,有的負責占領有利位置,有的負責斷敵后路
這給敵人造成一種錯覺,感覺前有追兵、后有堵截,左右還有放冷槍的,四面楚歌,心態就給搞崩潰了。
水門橋
中國人民志愿軍主要是由經歷過解放戰爭的將士組成,積累了大量的作戰經驗
各種大大小小的戰斗,指揮才能和單兵作戰能力,都是在千百次的戰斗中磨煉出來的,個個都是“武德充沛”
他們深知在熱兵器橫行的年代,人海戰術根本就對抗不了敵人的槍支炮彈。
雄赳赳氣昂昂的志愿軍戰士
志愿軍戰士手中最常用的重武器只有手榴彈,因為數不多的迫擊炮的炮筒因為寒冷而收縮,炮彈根本放不進去!
所以不得不冒著美軍的槍林彈雨,拼死靠近美軍的陣地,然后成批地扔出手榴彈,美軍被從天而降的手榴彈炸得四處躲避
這種打法,美軍從沒見過,幸存的美國士兵回憶道:中國軍隊的進攻就像海浪一樣,可我們不知道海浪的盡頭在哪里。
美國著名軍事歷史學家貝文·亞歷山大在他的《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一書中,對于有些人所謂的“中國人靠人海戰術去的戰爭勝利”的說法,進行了有力抨擊
中國志愿軍的確有“大批軍隊”猛攻美軍陣地的情況,但這個根本不是什么“人海戰術”,這是一種陣地戰
通常是為了牽制敵人防御部隊,同時還會從側翼發動進攻,并在敵后設置路障。
亞歷山大還強調,志愿軍讓人望而生畏的不是集中進攻,而是他們的佯攻、奇襲或夜間的悄悄滲透。
美國著名軍事歷史學家貝文·亞歷山大
美國人根本無法想象,中國志愿軍的民族精神和戰斗意志,當美軍在吃著牛肉,雞腿,喝著熱咖啡打撲克牌的時候,不會想到自己的敵人在吃生豆子,渴了就抓把雪解渴。
如果美軍得知志愿軍戰士可以潛伏于雪地里幾天幾夜,不吃不喝,即使凍傷也要等到沖鋒的號角時,會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軍紀嚴明。
冰雕連
如果得知志愿軍戰士,在激戰兩天兩夜毫無休息的情況下,可以冒著暴雪寒風,在漆黑的夜晚走山路,下冰河。
為了趕時間不吃不喝,一路累死、累暈很多戰士的情況下,趕到阻擊陣地,封住了包圍圈時,就會明白為什么中國志愿軍是不可戰勝的人。
全文完,感謝閱讀,請順手點一個贊
請點擊以下鏈接
韓國將抗美援朝的勝利歸結為“人海戰術”,這本質上是在侮辱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