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2025年5月19日,芬蘭國防部對外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價值9000萬歐元的彈藥援助,資金來源正是歐洲凍結的俄羅斯金融資產所產生的收益。此舉立刻引發國際輿論熱議:一個歐盟小國的動作,為何引起如此強烈的政治共振?答案并不復雜,因為這是“動用俄國財產”的歐盟第一次正式落地執行,從法律、道德到地緣政治層面都不再是一場紙面游戲,而是真實地開啟了一道危險的閘門。
歐盟自2022年俄烏沖突全面爆發以來,凍結了俄羅斯約3000億歐元的對外資產,其中有2100億歐元被鎖定在歐盟境內,絕大多數是俄羅斯央行儲備中的政府債券。這些資產凍結至今已經兩年多,期間雖屢有討論,但始終處于“不能動、動不得”的敏感狀態。一個西方式自由資本體系若要維持信用,必須保障他國儲備資金的安全,這本是全球金融秩序中不可觸碰的紅線。如今,芬蘭的做法表明,這道紅線正在悄然被抹除,金融制裁正在向“劫資軍援”的新階段演進。
從政治動機上看,芬蘭的行為不難理解。作為2023年剛剛加入北約的新成員國,芬蘭在對俄政策上態度強硬,地緣位置決定其對俄羅斯天然充滿戒備。而通過這種方式支援烏克蘭,不僅可以鞏固其“新北約國家”的政治忠誠度,還能進一步拉近與美歐核心的戰略距離。援助90百萬歐元彈藥雖金額不算巨大,但其象征意義遠超本身。芬蘭是歐盟中第一個明確公開用俄資產收益進行援烏操作的國家,其后續可能引發連鎖效應,甚至促使歐盟理事會在法律框架上為“合法劫資”打開綠燈。
然而,這種做法存在諸多不穩定風險。首先,從法律角度,雖然此次使用的是“資產收益”而非資產本金,但法律邊界極其模糊。歐盟一方面宣稱“凍結不等于沒收”,另一方面卻又試圖將收益部分變成政治籌碼,這是典型的雙重標準。俄羅斯早已多次警告,若歐方繼續推進動用凍結資產的計劃,莫斯科將采取對等反制措施,可能包括沒收在俄的歐盟資產、終止相關金融合作甚至擴大貿易壁壘。考慮到俄歐之間仍存大量能源與金融聯系,芬蘭此舉無異于引燃一根遲早爆炸的導火索。
其次,從道德層面,歐美自詡法治秩序的倡導者,如今卻繞開法院程序,直接動用他國財產來武裝第三國。這種“懲罰性轉移支付”的邏輯若一旦成型,將徹底打破國際儲備體系的中立性。未來任何國家都會擔憂,一旦政治立場與歐美對立,自己的外匯儲備是否安全?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將如何重新評估其在歐美銀行中的資產?若西方金融中心被認為“不再中立”,那以美元、歐元為基礎的全球結算系統恐怕將面臨信任危機。
芬蘭此舉是更大戰略計劃的試水,據歐盟委員會高層透露,歐盟正在商討將未來幾年俄羅斯資產收益中的部分,正式編入對烏援助預算,每年大約可動用25億歐元。這意味著,戰爭越久,資產收益越多,軍援規模也可能越大,從而形成一種“戰爭資本自循環”。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財政創新,但也是一種可能將地緣對抗結構性加固的危險機制。西方如此操作,已不再是單純支持烏克蘭的戰時援助,而是將俄烏沖突的財政體系制度化、常態化,其后果可能比彈藥本身更具深遠影響。
再回到芬蘭,作為一個與俄羅斯有著千公里邊界線的國家,它曾長期維持“武裝中立”的東方式平衡,如今卻徹底倒向西方陣營,成為對俄最激進的前線國家之一。這一戰略轉變雖然贏得了西方政治上的高度肯定,但同時也將自身推入與俄潛在對抗的漩渦。俄羅斯已經警告,將針對相關國家啟動經濟與戰略報復,芬蘭未來面臨的,不僅是安全上的壓力,也可能是來自天然氣、電力乃至網絡空間的報復行動。如今靠動用俄資產換取烏克蘭的短期安全紅利,是否值得其未來數十年的邊境安全博弈,這個問題恐怕還得由時間給出答案。
與此同時,西方國家是否真如口頭上所說“關心烏克蘭人民”?若真如此,為何不是通過大規模和平倡議與外交推動結束沖突?相反,卻不斷以財政、軍事、技術等手段延長沖突周期,持續輸血、不斷升級,而今甚至把“凍結資產”轉變為“戰爭基金”。這一邏輯背后更像是一場戰略投資,而非道義之戰。
全球多數國家目前依然觀望,一方面擔憂西方金融霸權的擴張性邏輯,另一方面也不希望看到俄羅斯這類國家的行為被默認無懲罰。但正因如此,西方更應慎重選擇手段,避免將全球金融體系變成服務于某一地緣戰略的工具。動用凍結資產收益,無異于打開一個潘多拉魔盒,若今日能用來援烏,明日是否就能被用來懲罰另一個“不聽話”的國家?這種先例一旦成立,全球金融體系將進入政治化、武器化的深水區。
從長遠看,芬蘭此舉或許只是歐盟對俄政策工具箱中的一枚小棋子,但它已足夠表明西方戰略的風向正在改變。從制裁凍結到收益撥款,再到將戰爭財政化,這一連串動作背后,是對現行國際秩序規范的重新解構。而對于全球而言,真正需要的是重建多邊主義的信任機制,而不是在沖突中尋找套利機會。
芬蘭走出的這一步,是一條危險而滑膩的道路。也許它的初衷并非壞意,但所引發的制度沖擊卻遠超其邊境以外。倘若這一模式持續蔓延,恐怕不會只有俄羅斯感到不安,整個世界的金融安全感都將隨之崩塌。動用凍結資產為戰爭買單,這不是正義的勝利,而是規則的倒退。歐洲要援烏可以理解,但不能拿未來的信任體系作賭注。否則,最終受害的,恐怕不只是被“凍結”的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