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游新聞記者在見面會現場了解到,5位民政系統代表圍繞“踐行民政使命 增進民生福祉”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講述他們在民政工作中無私奉獻和積極作為的故事。
見面會現場。圖片來源/國新網
先進工作者代表、北京市兒童福利院醫務科科長黃會青,長期致力于為院內孤殘兒童提供醫療服務。院內孩子大多因疾病致殘,部分還患有罕見病。她所在的福利院設有“明天計劃”腦癱康復訓練基地、福娃娃特殊教育中心、技能大師工作室等,為孩子們提供養育、醫療、康復、教育、社工等全方位服務。32年的工作歷程,讓她深刻體會到照顧好這些孩子不僅需要愛心、耐心、細心與責任心,更離不開專業技能與知識。多年來,她刻苦鉆研業務,帶領團隊攻克“苯丙酮尿癥兒童的特食喂養”難關,讓多名患病的兒童因為干預早、效果好而健康成長。
山東省菏澤市救助管理站站長吳波,17年如一日堅守崗位,每天都要應對各種挑戰。為受助人員尋親、為臨時遇困人員提供救助場所、護送老人回家、幫扶困難群眾……每一件事看似平凡,但意義非凡,因為每一位受助人員的背后都關乎著一個家庭的幸福。多年來,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眾多受助人員與家人團聚,擺脫了生活困境。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社會福利院護理組長邱麗蕓。 圖片來源/國新網
勞動模范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社會福利院護理組長邱麗蕓,從19歲開始進入福利院工作,當時院內70多位特困供養老年人大多失能、失智或患病,護理工作難度大、要求高。她從學習基礎理論、參加技能培訓入手,逐步從護理“小白”成長為護理技師、多面手。2023年,她帶領團隊創建“邱麗蕓養老護理技術能手工作室”,通過技能培訓、送技下鄉、居家上門服務、抖音公益講堂等形式,為老年人提供更專業的養老服務。她堅信養老護理是技術的傳遞,更是心靈與生命的守護,未來將繼續堅守崗位,讓老年人都能體面地老去。
上海市閔行區婚姻(收養)登記中心主任聶晶介紹,婚姻登記中心作為民政服務群眾的重要窗口,承擔著辦理婚姻登記、證件補領、婚姻檔案查詢等業務。該中心五年前遷至閔行文化公園,成為上海首個公園內的婚登中心。五年來,共辦理婚姻登記5.5萬余對,收獲群眾廣泛好評。他們依托公園環境,每年策劃40多場個性化主題頒證活動,舉辦全市首個百人集體婚禮,承辦全國萬人集體婚禮上海分會場活動。
聶晶現場分享了一張照片,照片的一端是一對剛剛領完結婚證的小兩口,他們正在仔細的端詳著自己的結婚證,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和對未來的憧憬。照片的另一端是一對來公園散步的老夫妻,沐浴著和煦的陽光。一對新人、一對長者,從青絲到白發的相濡以沫,這浪漫的一刻被新人的跟拍師在無意之中抓拍了下來。 “我覺得這就像我們的工作,不僅見證無數新的愛情故事的開啟,也向長久的婚姻致敬。”
上海市閔行區婚姻(收養)登記中心主任聶晶。 圖片來源/國新網
陜西省延安市甘泉縣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曉霞,自2002年投身社會救助工作,至今已有23年。她和同事走遍每一戶困難家庭,幫助解決大學學費籌措、獨居老人突發腦溢血住院陪護、低保戶做大手術醫療費用不足等難題。在實踐中,他們摸索出一套工作方法,組建起71支快速響應隊,讓各類救助資源有效融合,更好解決了困難群眾的急難愁盼。李曉霞表示,作為一名社會救助工作者, 她的職責和使命就是服務好每一位困難群眾,讓一項項惠及民生的救助政策落地見效。
上游新聞記者 崔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