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在淮河之畔的蚌埠市淮上區,一座以“桃仔”為幸福使者的拆遷安置社區正悄然蛻變。桃花園社區通過創新“一米視角”治理模式,讓兒童從社區服務的受益者轉變為共建共享的“小主人”,探索出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的淮上經驗,成為基層治理的一道亮麗風景。
童聲議事:小主人撬動大治理
社區創新建立“童參與·共成長”機制,成立兒童觀察團,形成“征集-議事-實施-反饋”閉環管理,讓童聲真正影響社區決策。配套“紅領巾成長地圖”積分制度,孩子們通過參與社區服務換取學習用品或社會實踐機會。
在這一機制下,兒童主導完成大改造,升級“小腳丫種植區”為自然課堂、設計“桃仔”IP形象、組建“桃氣監督隊”,開展了多次文明巡查,發現樓道照明、游樂設施等安全盲區。
成長魔方:編織童趣生活圈
如何讓城市空間更適配兒童需求?桃花園社區以“室內+戶外”雙空間體系作答。600米兒童友好彩虹步道串聯起共享書屋、攀爬架、童聲亭,墻繪地繪勾勒出童話王國;社區二樓創新“蜂巢模塊化”空間,配備母嬰室及兒童之家,劃分心理角、閱讀區等功能區,滿足了多元需求。
“從水泥森林到童話王國,每一步都藏著驚喜。”居民趙女士感慨。“防撞條、兒童高度的提示隨處可見。”
文化根系:厚植家國情懷
社區活動室傳來瑯瑯讀書聲,那是“家文化親子閱讀”活動的現場,家長和孩子們共讀經典,分享感悟。“通過共讀,孩子更懂禮貌了,也學會了關心他人。”參與活動的劉爸爸深有感觸。
依托中共小蚌埠支部紀念館資源,社區培育了5名“桃小愛小小講解員”,12歲的講解員小郭說:“每次講述革命故事,都讓我更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社區還聯合高校、幼兒園開設非遺體驗、書法音樂等特色課程,讓傳統文化浸潤童心。
全程守護:構建成長支持網
寒暑假是許多雙職工家庭的“頭疼期”,桃花園社區實施“雙假不真空”計劃,提供132課時寒暑假公益課堂,涵蓋作業輔導、非遺剪紙等“2+X”課程;“桃小愛”智囊團吸納教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志愿者,為困境兒童提供“1+3+N”幫扶(1份檔案、3維服務包、N個微心愿)。
從“紅領巾議事廳”的民主啟蒙,到“家風故事墻”的文化傳承,桃花園社區用黨建紅繩串起教育、空間、服務的珍珠,在淮河岸邊書寫著新時代的“桃花源記”。正如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郭凱悅所言:“兒童友好不是標簽,而是讓每個孩子都能被看見、被尊重、被賦能。”這座64.8萬平方米的社區,正以柔性的治理智慧,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生動注腳。(雪婷 高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