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巴基斯坦與印度沖突后,巴鐵從中國進行大量軍購。
孟加拉國也緊隨其后與中國簽署了10億美元的軍購協議,低調引入HQ - 17AE地對空導彈、JSG - 400雷達等防空系統與FK - 3導彈。
但令人奇怪的是,孟加拉國的軍購卻并沒有購買印巴沖突中亮眼的殲 - 10C戰斗機,這是為什么呢?
實際上,這個決策也是孟加拉國綜合考慮其需求及限制條件后,所采取的行動。
從其國防需求上來說,孟加拉國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空防漏洞問題。
印軍已在印度東部部署陣風戰機中隊,此舉讓孟加拉國坐立不安。
具體來說,假使沖突發生,孟軍無法在印軍飛機起飛時進行有效預警,同時印度戰機飛抵孟加拉國后,孟軍無法有效打擊。
孟軍在了解到這個問題后,一方面加強預警能力,裝配JSG - 400雷達后,實現了對印軍東部戰區飛行中隊的有效監測與預警。
此外,孟軍同時采購HQ - 17AE導彈,該導彈具有30公里中程防御能力,配合米格 - 29與霹靂 - 9C高空與低空防御,清除了防空漏洞。
這也是為什么孟方在本次軍購中裝配JSG - 400雷達與HQ - 17AE導彈的現實原因。
當然,毫無疑問,如果孟軍裝配殲 - 10C的話,其防空能力乃至整體軍事實力肯定會大大增強。
可孟加拉國的現實問題不允許它們這么做!
孟加拉是個小國,它的鄰邦印度雖然在對抗大國時力量不足,可是單獨對付它還是綽綽有余的。
弱國無外交,這就導致孟加拉必須在很多方面如履薄冰。
印度習慣在南亞當老大了,如果孟加拉國在軍購中大量依賴中國的先進高科技武器,難免觸動印度神經。
屆時,印度生出壓制之心,也大量采購高、精、尖端武器,最后把孟加拉拽進軍備競賽的泥潭之中,對于孟加拉得不償失。
這就要說到孟加拉的另一個軟肋,“軍費預算吃緊”問題。
孟加拉國年軍費僅50億美元,原本吃緊的軍費預算不僅要用于增強軍事能力,還需用于包括維持其本國十幾萬軍隊的支出、當前裝備維養支出等所有支出。
這就導致孟加拉采購殲 - 10C出現了三個問題:買不起、維護不了、暫時用不了。
說到買不起,一架殲 - 10C的成本,包含導彈、訓練的費用,要7000到9000萬美元。
如果孟軍買一個中隊,就要耗費它五分之一的預算,這是孟軍當前無法承受的。
說到維護不了,孟軍由于已經有了一定量的中國裝備。
比如MXT - 2000坦克與FM - 90防空系統,以及新購的裝備,逐步實現了后勤維護系統通用的模式,這極大地節省了孟軍的軍備維養費用。
然而,殲 - 10C的維養無法與孟軍當前的維養系統兼容,這使得即便孟軍買得起,也還要耗費巨資建立新維養系統,這無異于給孟軍軍費問題雪上加霜。
再一個問題就是“暫時用不了”,就是孟加拉由于常年軍備落后,飛行員素質普遍停留在十幾年前的水平。
如若當前引進殲 - 10C,孟軍空軍還需要長久的訓練才能適應新技術,這個問題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是否合適也是一個問題。
總而言之,孟軍之所以放棄了殲 - 10C,主要是重視防御,不太關注進攻,還有就是軍費供養不起導致的。
但是,與殲 - 10C對比起來,在印巴沖突中“不顯山,不露水”,威力卻不容小覷的梟龍戰機似乎更對孟軍的胃口。
一來,梟龍相對便宜;二來,孟軍不需要什么學習成本,再者說梟龍本來戰斗力也是不俗!
關于這件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