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英國政府官網上出現了這么一條公文,瞬間刷上了各大英媒頭條:
“首相簽下英歐最新協議,利好英國人民”
經過半年的密集磋商,英國首相斯塔默在昨日正式確認與歐盟達成新協議,兌現其發展經濟、保障就業及提高民眾收入的核心承諾。這是英國政府繼與美國、印度達成協議后,三周內敲定的第三項重大協議,也是 自2020年英國正式脫歐以來雙方關系的最大規模重啟。
據政府公文,該協議將降低食品價格、簡化手續、擴大歐盟市場準入,預計到2040年為英國經濟貢獻近90億英鎊。斯塔默表示,這個堪稱重修舊好的協議,將"創造就業機會、減輕民生負擔并強化邊境管控"。
利好的部分
根據協議,新達成的動植物檢疫(SPS)協定將通過簡化報關文書,從而讓食品飲料進出口流程提速。
英國將全面取消部分動植物產品常規檢查,確保貨物(包括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之間)恢復自由流通。此舉最終可降低食品價格并增加超市商品種類,相當于變相增加民眾收入。
作為英國最大貿易伙伴的歐盟市場將重新向英國漢堡、香腸等產品開放。自脫歐以來,英國對歐盟出口下降21%,進口下降7%,此舉將有力支持相關產業。
通過對接雙方碳排放交易體系深化減排合作,既可提升英國能源安全,又能避免企業明年起遭受歐盟碳關稅沖擊。
與此同時,英國鋼鐵出口將免受歐盟新規限制性關稅影響,每年為鋼鐵行業節省2500萬英鎊。
除現有DNA、指紋及車輛登記數據共享機制外,英國將首次就歐盟人臉圖像數據庫接入展開談判,這將提升追捕危險罪犯的效率并加速司法程序。
英國游客可使用更多歐盟電子通關通道,告別邊境檢查排長隊困擾。寵物貓狗將啟用"寵物護照",無需每次旅行辦理動物健康證明,使攜寵出行更為便捷。
付出的代價
雖然政府公文的措辭并沒有直接點出,但明眼人一琢磨大概就知道是咋回事兒了:“英歐雙方還達成一項為期12年的新協議,在維持歐盟漁船在英水域捕撈配額不變的前提下,保障英國的漁業準入權、捕撈權及漁區權益,為該行業提供穩定性與確定性” —— 這意思就是說,英歐拉鋸戰一直得不到解決的摸魚權問題上,英國讓步了。
在脫歐之后,英法兩國在捕魚權問題上并沒有達成實質性的共識,很快便沖突不斷。
脫歐之前,根據歐盟共同漁業政策,歐盟國家對彼此開放本國的海上專屬經濟區,歐盟則給各成員國分配可捕撈配額。這樣一來,資源大家共享,你的海也是我的海,只不過哪個國家能捕哪些魚,能捕多少,這需要商議決定。
但是,作為擁有多達100種捕撈項目的英國海域,其大部分配額都分配給了歐盟國家。有意思的是,英國人自己食用的海產,有將近70%從歐盟進口;而英國漁民打到的大部分魚類,又有將近80%出口歐盟。這也就是說,本來就占了順差優勢的英國,如果收回海域使用權,再通過脫歐脫離對配額與物種打撈的限制,那就賺大頭了。
同時,脫歐的一大重要訴求,也是民意背書,便是奪回主權以及對國家資源的支配能力。雖然和金融相比,漁業對GDP的貢獻比較渺小,但是它關系到主權問題,并可以直接影響選票,所以就成了英歐談判中重要的政治議題。而且,將來說不定哪一天隨著技術進步,這海底下又探出個什么寶貝呢?
而且,在歷史上,英國是和其他國家因為魚開過戰的,比如和冰島的鱈魚之戰。
2020年12月,英國與歐盟達成有協議脫歐。按照規定,雙方各讓一步:歐盟將在未來5年半內,將從英國水域捕撈到的海產部分歸還英國,這個“部分”也就是總價值的25%。
然而,雖說是有了共識,但是自從過渡期正式結束,英歐雙方就開始利用各種行政手段來“懲罰”對方:
2021年年初,歐盟率先動用“文件”手段,要求往歐盟出口海鮮的英國漁民提供繁瑣的文書才能通關。過去做生意從來沒遇到過這種流程的漁民們一下子被禁,大量鮮魚就這樣臭掉。
接著,海峽群島杰西島頒布新規,要求法國漁民提交“有效文件”和安裝合規的科技配件,才能獲得許可證,進入到相關海域捕撈。而大量法國漁民申請了一圈,發現通過率極低。
如今,海權沖突以英國退讓得以解決,但結果并不皆大歡喜,
雖然脫歐紅線 —— 不重返單一市場、不加入關稅同盟、不恢復人員自由流動 —— 并沒有涉及,
但英國果然像當初歐盟預測的那樣,繞道回來了...
消息來源:BBC, 英國政府官網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于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