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0日訊開展病媒生物監測和控制是預防和控制媒介生物傳染病的主要手段和措施。記者今天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山東不斷強化病媒生物監測,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構建起病媒生物生態學、抗藥性和病原學“三位一體”的監測模式。建有國家級和省級病媒生物監測點8類174個,全面系統地開展鼠、蚊、蠅、蟑螂、蜱和恙螨等重要病媒生物的生態學、抗藥性和病原學監測。基本掌握了重要病媒生物的種類分布、侵害狀況,病媒生物對衛生殺蟲劑的抗藥性水平及攜帶相關病原體的現狀。二是積極開展病媒生物危害風險評估。2020年,率先實現了病媒生物監測數據的網絡直報,開展病媒生物危害風險評估,大大提高了監測數據的利用率和時效性,為媒介生物傳染病進行預測預警,并指導科學防控。近年來,病媒生物種群密度基本平穩,沒有發生媒介傳染病的異常波動。三是開展病媒生物科普知識宣傳。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媒體以及6月6日“世界害蟲日”宣傳活動,通過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開展科普宣講和宣傳,提升了公眾對病媒生物危害及防制知識的知曉率。
下一步,山東將進一步優化完善病媒生物監測網絡。加快重要病媒生物監測預警平臺建設,開展病媒生物生態學、抗藥性、病原學監測;提高監測預警平臺的智能化和可視化功能,充分發揮病媒生物監測在媒介生物傳染病防控中的監測預警作用。及時掌握病媒生物攜帶病原體情況,重點開展鼠、蚊蟲和蜱的病原學監測,適當增加檢測頻次,擴大監測范圍,探索“一標本多檢測”模式,為媒介傳染病防控提供科學依據。開展消除病媒生物危害試點,開展以環境治理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綠色蟲控試點,選擇環境友好控制技術和措施,提高病媒生物防制效果,減少病媒生物的危害和侵擾,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目前已進入夏季,夏季是登革熱、乙腦、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媒介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疾控部門提示,一是強化環境治理。清除各種小型積水及房屋周邊雜草,減少蚊蟲和蜱的孳生。二是主動加強防護。安裝紗門紗窗,使用蚊帳,做好物理防護。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盡量穿淺色長袖衣褲,裸露皮膚涂抹蚊蟲驅避劑,避免在草地或樹林下久坐。家庭可使用蚊香或殺蟲氣霧劑滅蚊。三是及時做好處置。被蜱叮咬后要盡快用鑷子將其假頭全部拔出,并用肥皂水清洗傷口,2周內若有身體不適,請盡快就醫。
閃電新聞記者 劉洋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