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十分平常的日子,重慶護士朱曉娟的人生被徹底撕裂。
那天,她年僅1歲的兒子程若麟被剛雇傭7天的保姆何小平偷偷抱走,從此杳無音信。
何小平并非臨時起意拐走孩子。
這個來自四川南充農村的女人,因自己的兩個親生兒子接連夭折,聽信了"抱養他人孩子可鎮命"的迷信說法,決心"撿"一個孩子回家。
她精心策劃,使用假身份證"羅宣菊"應聘保姆,專門尋找有嬰幼兒的家庭。
在朱曉娟家試工期間,她表現得特別勤快本分,成功獲取了 朱曉娟夫婦的信任。
僅僅7天后,她就趁家中無人之際,抱走程若麟逃回四川老家,
并給他改名劉金心——這正是她夭折的二兒子的名字。
1992年6月10日, 朱曉娟發現兒子失蹤后立即報警,但線索因假身份證中斷。
她和丈夫程小平開始了漫長尋子路,三年間走遍全國20多個省份,花光全部積蓄,甚至一度靠親友接濟度日。
精神幾近崩潰的朱曉娟常常夜不能寐,聽到小孩哭聲就會想兒子是否在受苦。
1995年,朱曉娟再次懷孕,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孩子給家中帶來了些許安穩,而命運也似乎出現了轉機。
河南蘭考警方解救了一批被拐兒童,其中一名叫"盼盼"的男孩與朱曉娟丟失的兒子年齡相仿。
盡管朱曉娟第一眼就覺得"不像",但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DNA鑒定報告確認"盼盼"是他們的親生兒子。
這份鑒定成為朱曉娟余生最大的夢魘——它竟然是錯誤的。
朱曉娟夫婦將"盼盼"接回家,改名程俊齊,傾盡所有彌補缺失的母愛。
在月薪僅幾百元的90年代,她花上千元給兒子買樂器,請一對一輔導。
即使后來與丈夫離婚,她仍堅持獨自撫養自己的兩個孩子,甚至放棄出國深造機會。
程俊齊最終大學畢業,有了體面工作,朱曉娟以為苦難終于結束......
2018年,一通記者電話徹底粉碎了朱曉娟的平靜生活,
對方稱她26年前被拐的兒子找到了,而這個人竟是保姆何小平養大的劉金心。
重慶警方的DNA鑒定顯示:劉金心才是朱曉娟的親生兒子,而程俊齊與她毫無血緣關系。
原來,何小平因劉金心"不成器"而決定"歸還"。
這個27歲的年輕人初中輟學,輾轉各地打零工,酗酒成性導致胃穿孔,滿頭白發像個小老頭。
何小平的養育方式堪稱災難——她外出打工后將劉金心丟給暴躁的養父,動輒打罵;
劉金心曾回憶,聽到養父摩托車聲就嚇得渾身發抖。
當朱曉娟的親生兒子在暴力與忽視中掙扎時,她卻在用全部心血培養另外一個陌生孩子。
兩個同齡男孩的命運因一次拐賣、一次錯誤鑒定而天差地別:一個大學畢業事業有成,一個淪為社會邊緣人。
這場悲劇中最令人憤慨的是,由于超過刑事追訴時效,何小平未受任何法律制裁。
她甚至大言不慚地對媒體說:"劉金心是我們共同的兒子,以后就當走親戚了。"
朱曉娟憤怒反駁:"她是在甩包袱!"
朱曉娟起訴河南省高院索賠295萬元,但法律能給的補償遠不能彌補這場人生錯位。
她不得不接受殘酷現實:"就當自己生了三個兒子吧。"
而劉金心也拒絕生母追究養母責任,這更讓朱曉娟心如刀割,
這場跨越26年的人倫悲劇,暴露出早期DNA技術漏洞、保姆雇傭監管缺失等問題,更引發對"生恩與養恩"的深刻思考。
當血緣與養育被命運惡意戲弄,親情該如何安放?
朱曉娟的故事沒有完美答案,只有被時代與人性共同書寫的無盡唏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