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黨旗高揚映雪域,初心如磐踐使命。在喜迎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5周年之際,甘孜州傳媒中心特別策劃推出“黨建領航風帆勁 基層善治譜新章”專題欄目,聚焦基層黨建創新實踐、治理成果,見證基層治理新風貌,共繪共建共治共享新圖景。今日推出《瀘定縣: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近年來,瀘定縣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探索創新,在社區治理與鄉村振興領域多點發力,形成了多個鮮活的實踐案例,展現出黨建在基層治理中的強大生命力,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繪就和諧、美麗、富裕的新農村畫卷。
咱里村:黨建引領+數字賦能 變身省級示范村
五月的瀘定,青山疊翠,大渡河奔騰不息。曾經因大渡河瀘定水電站移民安置而面臨諸多治理難題的咱里村,如今已然舊貌換新顏,成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文化振興樣板村。位于咱里村的傘崗坪房車營地,更是成為不少自駕游客的熱門選擇。
營地周邊美景如畫,緊鄰國道318線、雅康高速瀘定大渡河大橋以及在建的瀘石高速樞紐,交通十分便利。這里背靠貢嘎雪山,面朝大渡河峽谷,自然景觀與人文地標交相輝映。營地內設施完善,增設了特色小吃店、超市、帳篷租賃等服務設施,免費熱水、公共衛生間、露營平臺、充電樁等一應俱全,為游客提供了一處遠離喧囂、親近自然的理想之地。
來自湖南邵陽的游客能先生和朋友已經在營地住了近一周,他們表示:“我在抖音上刷到這里有個露營地,住了幾天了,感覺這里的風景很好,離瀘定橋也不遠,前天我騎自行車過去才七、八公里。”
咱里村曾因人員構成復雜、歷史遺留問題積聚,導致產業發展方向不明、群眾利益矛盾突出,管理難度大。面對這些問題,咱里村“兩委”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作用,聚焦“黨建引領、數字賦能、車房同治”,合力破解群眾利益沖突等各類問題,實現了村管理精細化、服務多元化、守底全面化、村民幸福化。
咱里村駐村第一書記黃偉洪介紹:“咱里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通過‘強化1個引領+建設2個系統’創新實踐,構建優化設置‘村黨總支+4個黨支部’,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一約四會’,不斷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治理體系,打造了‘紅城先鋒’志愿服務站、‘有事來協商’等多元平臺,黨員干部累計解決群眾訴求1200余件。”
數字賦能為咱里村的基層治理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依托浙江援建的基層數據協同系統,全村人房信息實現數字化管理,在線解決民生問題90余件。同時,通過“黨建+”模式盤活資源,打造傘崗坪房車營地,帶動集體經濟年增收超30萬元,發展特色農業助農增收300余萬元。
傘崗坪房車營地的成功打造,成為咱里村鄉村振興的亮麗名片,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生動展現了黨建引領下咱里村的發展與蛻變。
龍吟半島:黨建引領促和諧 “潮汐”市場暖民心
瀘橋鎮沙壩社區龍吟半島小區是甘孜州人數最多且人員構成最復雜的小區之一,也是瀘定縣最典型的民族互嵌式小區,住戶總量860戶,3600余人。這里居住著藏族、彝族等7個少數民族的400多戶居民。曾經,復雜的人員構成和眾多矛盾糾紛使這里成為治理的難題。然而,如今的龍吟半島小區已然舊貌換新顏,榮獲“全省百佳示范小區”稱號,成為瀘定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典范。而小區外的潮汐市場,更是黨建為民的生動注腳。
清晨,龍吟半島小區外的“潮汐”市場熱鬧非凡。商販們早早在此擺攤,售賣各類新鮮的果蔬,形成了一個充滿煙火氣的早市。為有效解決農戶進城售賣果蔬難的問題,同時維護好城市市容秩序,通過走訪調研和民意調查,瀘定縣開設了潮汐市場售賣點,提供了200余個售賣點位。
商販賈進瓊感慨地說:“我在這里賣了幾個月了,以前走街串巷叫賣,風吹日曬不說,還經常找不到合適的售賣點。現在有了固定攤位,省心多了!夏天早上6點半開市—9點,晚上18點開市—22點,時間完全按照農戶和居民的作息安排,非常人性化!”
市民舒小洋笑著說:“市場就在我家小區對面,水果蔬菜都很新鮮。我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就可以買菜,節約了很多時間,這給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龍吟半島小區業委會主任袁秀珍介紹:“黨建引領就是我們小區治理的‘定盤星’!通過‘黨建+民族團結’的工作模式,黨組織扎根小區,黨員亮身份、作表率,把大家緊緊凝聚在一起。我們創新‘三位工作法’,整合各方資源,從‘黨員示范崗’到‘微網格治理’,從‘心愿清單’到‘協商懇談’,每一項舉措都精準對接居民需求。特別是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我們開展各類文化活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真正讓小區變成了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溫暖家園。現在小區榮獲了‘全省百佳示范小區’,這不僅是榮譽,更是對我們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成效的最好證明。”
“潮汐”市場的建立,是瀘定縣黨建引領下民生關懷的生動實踐。在龍吟半島小區的治理中,黨建引領不僅體現在小區內部的和諧共建,更延伸到了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這一舉措不僅方便了居民生活,也為商販提供了穩定的經營場所,體現了黨建引領下的民生溫度和治理智慧,成為瀘定縣城市文明建設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杵坭村:紅色美麗村莊建設 走出“紅旅”發展新路徑
冷磧鎮杵坭村曾經是名副其實的“三無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落后、產業單一,鄉村治理缺位,一度出現諸多治理突出問題。如今,這里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國家鄉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項榮譽,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美麗村莊。
記者來到杵坭村時,正巧遇到山歌王吳全清。他在村口一邊哼著小調,一邊整理著新創作的山歌。吳全清是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瀘定山歌的傳承人,他用山歌記錄著杵坭村的變化,也用歌聲表達著對黨的感激之情。他現場為記者演唱了一首新創作的山歌:“不忘初心永跟黨,牢記使命筑夢想。黨建引領強根基,鄉村振興創輝煌。”質樸的歌詞、悠揚的旋律,唱出了杵坭村村民在黨建引領下過上好日子的喜悅,也唱出了大家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2021年以來,杵坭村抓住四川省首批紅色美麗村莊建設機遇,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治理的“紅色引擎”,以健全村級治理體系為切入點,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構建了互惠互利、共利共贏的良好基層治理格局。
冷磧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張偉介紹:“通過整合項目資源,新建蓄水池、維修灌溉水渠、安裝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有效改善了基礎設施條件。在產業發展上,構建‘1+3’產業發展聯盟,成立文化旅游公司,探索‘點單式’運營模式,實現紅色教育與餐飲服務同步提升。建設智能溫控大棚,改良櫻桃品種,打造高附加值櫻桃種植基地,擦亮‘中國紅櫻桃之鄉’品牌,帶動群眾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
如今,杵坭村的基層治理成效顯著,村民的生活質 量和幸福感顯著提升。張偉表示:“我們堅信,在黨建引領下,杵坭村將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未來可期。”
黨建引領賦能基層治理,民生為本助力鄉村振興。瀘定縣正以堅實步伐,朝著更加美好未來邁進,一幅黨建紅、生態綠、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這片土地上徐徐展開。
來源:瀘定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毛莉泓
校對:劉睿娟
????責編:楊雪
審核:肖宵
監制: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