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核子實控的深圳核子華曦醫學檢驗實驗室,近日因服務合同糾紛起訴全國多家衛健局引發熱議。今年2月,張核子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20萬元給付義務,而被法院限制高消費,并沖上熱搜。隨后,張核子迅速發布一段乘坐高鐵商務座的視頻表示自己未受影響。
執行申請人4月10日收到2月11日作出的結案裁定
5月17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致張核子被限高的楊某某告訴澎湃新聞,她系張核子的前員工,因勞動糾紛而與其打官司。深圳市南山區法院在2月10日對張核子進行“限高”的次日,就以20萬元已足額劃扣到法院賬戶為由,解除了對張核子的“限高”,但作為申請執行人,她至今未收到這筆執行款。
對此,澎湃新聞聯系南山法院,相關執行法官表示其不接受采訪。與此同時,還有另外兩名張核子公司員工向澎湃新聞表示,他們的薪酬待遇糾紛目前也在進行訴訟。
前員工因工資提成狀告張核子
據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書,楊某某于2019年8月23日首次入職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核子基因),2020年2月19日因個人原因離職,后于2020年4月9日第二次入職核子基因公司,并與公司簽訂了期限為2020年4月9日至2023年4月8日的書面勞動合同。深圳核子華曦醫學檢驗實驗室(以下簡稱核子華曦)系核子基因公司成立的全資子公司,二單位注冊地址相同,執行董事、總經理均為張核子。兩家單位對楊某某進行混同用工。
楊某某2023年1月29日離職。楊某某起訴核子基因和核子華曦要求支付工資差額11萬余元及某醫院項目業務提成103萬余元等。核子基因和核子華曦辯稱,《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補充合作協議書》屬于政府指派的核酸大會戰項目,核子基因公司無須向楊某某支付提成等。
但法院審理認為,核子公司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該補充合作協議書所涉項目是由政府指派。核子基因公司制定的多個版本《集團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提成方案》中,均出現“提成……政府單:結算價的5%(疾控、醫院、社康、戒毒所、監獄等政府性質單位)”的表述。法院確認核子基因公司按合同結算5%的比例支付楊某某提成款69.8萬余元。
法院還查明,核子基因公司不符合開展新冠病毒檢測的條件,即新冠病毒檢測業務并不是核子基因公司的業務范圍,但核子基因公司卻向員工頻頻發送新冠病毒檢測提成方案,而該方案只能適用核子華曦實驗室的業務,且楊某某也一直從事新冠病毒檢測業務,二單位基于其完成的新冠病毒檢測業務情況,持續為其發放工資、提成,足以證明二單位對其存在混同用工。法院因此認定核子華曦實驗室對核子基因公司在本案中承擔連帶責任。
深圳中院于2024年9月27日終審判決,核子基因和華曦實驗室共同支付楊某某工資、提成、律師費、賠償金等共計79.48萬余元。然而,核子公司在支付58.93萬元后不再履行。楊某某向深圳市南山區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并于2025年1月24日獲得立案。
案件受理通知書顯示,法院將依法通知被執行人主動履行,并開展對被執行人財產的查詢、控制工作。查控工作完成后,案件將分流到各專業合議庭繼續執行。
“限高令”次日就解除,執行款至今尚未打到申請人賬上
強制執行立案后,張核子及其公司仍未履行。司法文書顯示,南山區人民法院于2025年2月10日向核子基因公司發布了限制消費令。該限制令一共九項,其中包括限制該單位及法定代表人張核子不得乘坐飛機、軟臥;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張核子上傳視頻證明未受“限高”影響
2月13日,多家媒體報道,張核子在抖音上傳其乘坐高鐵商務座的視頻,并稱,“這是限高了嗎,那這個就是高消費啊,那我得舉報我自己高消費”。
楊某某告訴澎湃新聞,她看到張核子稱其自己未受限高影響后,多次找法院催要執行款。4月10日,南山法院通過“掌上執行”小程序發給了楊某某一份《結案裁定書》。
該裁定書稱,“執行過程中,本院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并對被執行人的財產進行了查證,凍結了被執行人名下銀行賬戶,扣劃執行款213048.21元。本院已通知申請執行人辦理領款手續。”據此,南山法院裁定申請執行人申請執行的相關事項已執行完畢,予以結案,解除對核子基因和華曦實驗室名下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
該《結案裁定書》落款的時間為2025年2月11日。
楊某某當場表示,結案時間和她收到該裁定文書的時間不一致,相差了兩個月,且至今她都未領到20余萬元的執行款。
后續楊某某與南山法院執行局進行了多次溝通。“我不明白既然錢已經到法院賬上,法院為啥扣著不給。法院的理由是,要為我代繳個稅,以及給我的另一張銀行卡上打了3萬元。但我不需要法院來代扣代繳個稅,且我只給法院提供過一張銀行卡,沒有提供過別的銀行卡。”楊某某向澎湃新聞表示,南山法院還希望她與核子公司調解。因為除這起70.48萬元的勞動爭議外,楊某某與核子基因和核子華曦還有兩起勞動糾紛,均為楊某某討要工資和提成。該兩起案件一起尚在仲裁,另一起處在一審階段,均申請了財產保全。
5月9日,澎湃新聞聯系南山法院趙姓執行法官,被告知其不能接受采訪。一份2025年4月22日由三位執行人員參加的南山法院執行筆錄,證實了楊某某的上述說法。筆錄中,執行人員表示,“案款沒發放是執行異議結果還沒出來,但是案款已經在法院賬上”楊某某查詢發現,張核子對其強制執行于2025年3月26日申請了執行異議。根據相關規定,執行異議應當在裁定送達后的15日之內提出,而法院應在收到書面異議后?15日內?審查并作出裁定。目前該異議裁定已超審限數日。
直至澎湃新聞發稿為止,楊某某仍未拿到上述執行款。
“公司賬上有錢,就是不給員工”
在處理與核子基因公司勞動糾紛的過程中,楊某某還遇到了多位前同事,他們也就薪酬和待遇問題狀告張核子。
一名核子基因公司前員工向澎湃新聞證實,其勞動糾紛案件一審尚未下判。另一位前員工洪東(化名)表示,她要求核子基因公司履行此前給她承諾過的雙薪和漲薪激勵,共計40余萬元。“到離職時,還不給,只好起訴了。”
工商登記信息顯示,張核子早年曾從事別墅裝修行業。2012年成立核子基因公司,2013年成立廣東華曦法醫物證司法鑒定所。據張核子前員工介紹,張核子早期二次創業進入基因檢測領域,從事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司法鑒定、隱私性親子鑒定等方面業務,但發展并不順利。2020年后,核子基因的業務爆發式增長,公司迅速扭虧為盈,并在全國多地成立分公司、開設醫學檢驗實驗室。尤其是2022年10月,一口氣開了8家分支機構。公開報道顯示,2022年11月,全國“核子華曦”醫學檢驗實驗室超30家。
對張核子的限制消費令
據媒體統計,在迅速擴張之時,全國多地“核子華曦”共出現12次違規及處罰。如2021年1月17日,濟南華曦醫學檢測實驗室曾出現謊報檢測結果;2022年11月24日,蘭州核子華曦實驗室檢測的陽性感染者中,有轉運者核酸檢測為“陰性”。
前員工們還證實,當時被全網關注的、在全國35家核子基因公司任監事的“張姍姍”,系核子基因公司一名老員工。
洪東介紹,作為跟隨張核子創業的老員工,張核子不僅對其不兌現漲薪、雙薪激勵,在一些待遇細節方面也“省之又省”。“有9個月,公司沒有按真實工資繳納公積金,后來要補交差額時,公司卻從個人工資里扣除應該由公司承擔的部分。”洪東稱。
離職員工們介紹,新冠疫情結束后,公司人數迅速減少。“最多時包括各地分公司,集團有近5000人,我離職時只有約500人,而且還在裁員。”一位2025年3月離職的員工介紹。該員工介紹,張核子后來又投資了直播、健康等領域,在香港成立公司,并進行了證券、理財投資。“雖然后面投資有虧損,但總的來說公司是盈利的。公司賬上資金是充足的,有很多很多錢,我們這點錢(薪酬)對公司來說,真的是毛毛雨,但他就是不給。”這名員工說。
洪東介紹,她的勞動合同糾紛經仲裁后,她不服訴至法院,經過一番努力,最終在南山區人民法院立案。
澎湃新聞獲悉,2023年8月,楊某某在其追討薪酬期間,曾在朋友圈發表6條“張核子惡意欠薪”等貶損言論,被核子基因公司以侵犯名譽權為由,訴至法院,要求楊某某賠償其公司客戶解約損失28萬、律師費8萬、潛在訂單流失損失14萬共計50萬元。2025年1月22日,廣東高院再審裁定,判決楊某某在其朋友圈向核子基因公司賠禮道歉,酌情判決其賠償核子基因公司因維權產生的律師費5000元,駁回核子基因公司的50萬元索賠訴求。
5月17日、19日,澎湃新聞多次撥打張核子電話一直無人接聽,發短信亦未回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