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領域。無論家庭背景如何,所有人都面對相同的考試內容和評分標準,因此每年都有大量非應屆畢業生、已工作多年的考生成功"上岸"。
但有過公務員備考經歷的、亦或者是了解過崗位信息表的同學們都知道,應屆生的身份是很寶貴的,因為體制內每年都會留出一部分崗位,專門留給應屆畢業生,報考信息中赫然寫著“限應屆畢業生報考”,這是一種幫扶也是一種保護。
因此對多數人來說,考公最有希望上岸的時候,永遠是擁有應屆畢業生身份的時候,“限應屆畢業生報考”在無形之中,降低了大學生考公的競爭激烈程度,但若是這次機會沒抓住,今后再想考公,上岸的難度也大大增加了。
“畢業后不上班”,部分“江浙滬獨女”的就業選擇,讓普通人破防
可見對于普通家庭的大學生而言,考公可以嘗試,但卻很難成為主要目標,如果應屆的時候沒有考上,畢業后不找工作再備考,就需要家里支撐基本開銷,這種無異于啃老,不僅要承擔經濟壓力,還要承擔不小的心理壓力,因此并不是普通學生的最好選擇。
而在社交媒體上,關于"江浙滬獨女畢業不上班,專心考公"的討論帖,不僅讓人見識到了考公的另一種境界,也讓不少普通人看后直接破防。
每個人的人生起點確實不同。生活在經濟發達地區、家庭條件優越的獨生女,可以在畢業后不急于就業,專心備考心儀的公職崗位,這些家境優渥的女孩可以輕松選擇"一直考到35歲"。
反觀普通家庭出身的學生根本承受不了這種經濟和時間成本,不得不在一兩次失敗后放棄夢想,轉而尋找其他工作,這種差距真是現實又扎心!
有人質疑江浙滬獨生女這種畢業后不上班,把考公當成唯一目標的就業選擇,無形之中影響了考公的公平性,畢竟普通家庭的學生沒辦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考公當中去,更別提幾年如一日的去備考了,但實際上,只要了解了這些江浙滬獨女考公的內在需求,就能明白,她們的考公跟普通人根本不是一個賽道。
普通人考公是為了上岸和生存,因此在考公競爭最激烈的時候,一些畢業生甚至會選擇偏遠地區的崗位,甚至是待遇不怎么好的邊緣、基層崗位,而反觀那些江浙滬獨女的考公選擇,卻是普通人不敢輕易嘗試的。
她們選擇公職崗位的標準更為苛刻:離家要近、工作要輕松、環境要好,薪資反而成了次要考慮因素,這種選擇背后是家庭經濟實力的支撐。
生活不只是與他人比較,更是與自己過去的狀態相比
這種巨大的差距令不少普通家庭的大學生感到破防,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在當下的就業市場,普通家庭的大學生真正需要的不是羨慕或者抱怨,而是應該跳出簡單的羨慕或抱怨,看到更廣闊的人生可能性。
考公雖然是一條通往穩定生活的路徑,卻并非唯一的成功道路,把考公當成為唯一目標本就不該是普通人的最佳選擇,對于普通家庭的畢業生,如果確實向往公職崗位,可以考慮更為靈活的策略。
比如先就業再備考,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學習;或者選擇工作強度較低的崗位,為備考留出更多精力;也可以嘗試基層公職崗位,通過內部考試逐步提升等等。這些策略雖然看起來比全職備考更辛苦,卻能在實現夢想的同時保持經濟獨立,減輕家庭負擔。
普通家庭的學生需要認識到,生活不只是與他人比較,更是與自己過去的狀態相比。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軌跡和價值定位,有些人通過考公實現人生穩定,有些人在職場打拼獲得高薪,有些人選擇創業追求自由。這些不同的選擇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關鍵在于是否符合自己的能力、興趣和價值觀。
個人奮斗雖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卻是最可靠也最值得尊重的途徑之一,我們雖然無法選擇出身,但可以選擇如何生活;雖然無法決定起點,但可以決定方向和態度,這種自主選擇的力量,正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