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感慨,黃圣依確實是一款奇妙的真人秀圣體——
她人生中的絕大部分人際關系,都被她放在綜藝節目里展現了,包括親密關系、親子關系、婆媳關系……
而且她似乎每次都能掀起新的話題。
這一次她帶來的是母女關系,她和媽媽鄧傳理一起上了芒果的新綜藝《是女兒是媽媽2》。
黃圣依家里是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爸爸是大學老師,媽媽是《新民晚報》的資深編輯,舅父是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
之前她上《再見愛人4》時很多人就好奇,家世如此好的黃圣依為什么會跟大爹楊子糾纏這么久?
我看了她和媽媽的相處,倒是抓住了一點線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黃圣依和楊子的親密關系,其實是她母女關系的一種延續。
節目一開始,鄧傳理就用兩個回答震懾住了我。
導演問她,黃圣依從小可以做自己的決定嗎?
鄧:“讀大學之前基本上都是我們做。”
導演又問,那你覺得你做的這些決定她都喜歡嗎?
鄧傳理眼神閃爍了一瞬,立馬堅定地回答:
“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她不接受也得接受,決定權在我。”
說實話,控制型的東亞父母并不少見,但能在攝像頭面前能這么淡定地為自己表達“理論依據”的,恐怕還是不多。
鄧傳理其實并不是不講道理的那種母親,正相反,她特別會講道理,會講到沒有人能在她的理論里贏過她,而這正是她與黃圣依交流的方式。
節目里展現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就是黃圣依想要給家里請一個阿姨,而鄧傳理堅決不想要。
這個事兒其實站在雙方的立場上都很好理解,無非就是女兒心疼媽媽而媽媽想找點事做。
讓我驚訝的不是這個沖突本身,而是她們爭論的方式。
黃圣依剛提出找阿姨這個事兒,鄧傳理就比較激烈地表示了拒絕,而且是用中文、英文、上海話三種語言來表示了自己對用阿姨這件事的反感。
然后黃圣依打開了媽媽的冰箱,從里面翻出過期的食物和染發膏,并以此來說明,家里可以請個阿姨,這樣就有一個人專門整理東西,冰箱就不會這么亂。
再然后到了吃飯的時候,黃圣依繼續游說媽媽,說你之前做事時受了傷,我很害怕,家里多個人這種事就不大會發生了。
女兒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你猜鄧傳理的反應是什么?
她默默起身,去書房拿出一本書,告訴黃圣依:“勞動這個詞始于《三國志》,但原意指的是體育活動。”
黃圣依看著母親都拿出史書來拒絕,表情也很無奈,但還是繼續勸說,媽媽你不需要,但要是爸爸需要呢?或者我們需要呢?
鄧傳理大概也是被黃圣依說煩了,情急之下還說出了一句蠻傷人的話:“是你硬要搬回來跟我們住的。”
要知道這句話的背景是黃圣依在《再見愛人4》之后跟楊子分開了,離婚的女兒再回到娘家,聽到這種話肯定會難受的。
我猜鄧傳理說出這句話之后也覺得自己有點過分,后面也不跟黃圣依爭辯了,但當下對找阿姨這件事還是沒有松口。
看了她倆的這段爭執后,我大概能猜測出黃圣依是怎么長大的。
現在黃圣依42歲,在內娛也算是有名有姓,但在“請個阿姨”這件小事上,她依然無法輕易地說服母親。
可想而知在她還沒獨立的童年,她面對母親只會更無奈,她只會更難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黃圣依在媽媽面前真的就是一個完全的弱者嗎?
也不是。
你換個角度看“請不請阿姨”的爭論,會發現不管鄧傳理拒絕了多少次,看起來有多堅決,黃圣依還是一直好脾氣地堅持游說,直到最后鄧傳理終于點頭,說可以再試試阿姨。
她之所以能用這種溫柔的方式達成目的,是因為她在這件事上比母親更堅決,也更能耗下去。
只要對方不同意,她就能一直不斷地提出這件事,直到對方終于低頭。
后面關于媽媽出行要帶什么衣服,她們也有類似的拉鋸。
鄧傳理原本準備了一箱自己穿了30年的舊衣服,黃圣依想讓她穿更新、更好看的衣服,但鄧不愿意。
于是黃圣依偷偷把媽媽的衣服換成了新的,結果媽媽發現后又被換了回去,但黃圣依最后離開之前還是趁媽媽不注意再換了一部分衣服。
你們看看節目組費勁吧啦整理的這個時間線
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來,黃圣依是很有想法的,可她又不愿意跟人正面起沖突,她總是用迂回的方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強勢的母親之下,這或許就是她養成的生存之道。
其實她選擇當演員的過程也是有點類似的。
父母給她規劃的人生是跟“娛樂圈”三個字完全不沾邊的,但她很小就有了唱歌跳舞的愛好,而且17歲時收到了星探的邀請,于是動了去當演員的念頭。
當時她藝考拿到了北影和上戲的錄取通知,北影是表演系,上戲是播音主持,父母當然希望她留在上海,也覺得主持人似乎比演員要更“體面”一些,但黃圣依還是先斬后奏地報了北影。
先斬后奏,就是既不想要跟父母起沖突,又不愿意順父母的意妥協。
年輕的黃圣依和媽媽
她并不是不對抗,而是選擇了消極對抗。
只是迂回的路總比直線更遠,這或許也意味著,她每次想在母親面前做一些決定,都會花掉比一般人更多的精力。
可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當一個人的能量在小事中被消耗,他很可能就沒力氣去做一些更重要的事了。
我覺得很微妙的就是,黃圣依一定從小就吃夠了控制型家長的苦,可到了自己選擇伴侶的時候,她選擇依然是掌控欲爆棚的大爹楊子。
一方面當然是她和楊子相遇在她和星輝起矛盾的檔口,她需要一個人幫自己離開星輝;
另一方面,我覺得很難說是不是人的一些慣性,她也習慣跟控制欲強的人相處了。
李嘉格點評黃圣依的話我覺得蠻準確的
而她消極反抗的行為模式,也被延續到了親密關系中。
我對《再見愛人4》里的她印象最深的畫面就是,楊子在她旁邊嘰里呱啦地說著各種歪理,她安靜地坐在旁邊,不反駁也不贊同,整個人散發出一種活人微死的疲憊感。
很多人稱贊她情緒平穩,不過在我看來,她更像是在長久的消極對抗中已經消耗光了精力,根本沒有多余的力氣了。
當然這里也必須強調,就算都是掌控欲旺盛,大爹顯然是只想著怎么榨干妻子的利用價值,而母親就算是有自己的局限,但怎么都還是希望女兒能過得更好的,兩個人的本心是截然不同的。
而這兩種關系另一層的不同則是,糟糕的親密關系只要下定決心還是比較容易遠離的,但母女之間的關系要復雜而緊密得多。
我認識的離婚的女人很多,但真的能不理自己母親的幾乎沒有。
如今黃圣依已經跟楊子揮手說拜拜,可母親也許是女兒一輩子的功課,沒有那么容易理清。
有些人說,或許帶母親上真人秀,讓網友替她爭辯,已經是黃圣依找到的“母女心理咨詢”的捷徑。
不過我想說,她和媽媽之所以現在是這么相處,固然有母親控制欲比較強的原因,但跟她長久以來的消極對抗也有關系。
旁觀者看得再清楚那也是旁觀者的心得。
有些架必須要自己去吵,有些抗爭總是需要自己正面去做,有些成長是無法假以他人之手的。
(圖片來自網絡,《是女兒是媽媽2》截圖來自芒果TV)
本文作者:海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