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等了3天,中方還是沒有搭理他,想要訪華得按中國規矩來!
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當地主流媒體福克斯新聞采訪時對外透露。
結果整整三天過去了,中國一直沒有搭理他。
那么,特朗普為什么急著和中方談?
特朗普這號人物,向來是個“不走尋常路”的。
他說話做事的風格,根本不是按著傳統外交的套路來,更多時候是為了在國內制造聲勢,或者故意拋出個煙霧彈,探探對方反應。
他哪怕隨口說一句“我想去北京”,對他來說也幾乎沒有任何實際成本,反正這種話對他的支持者來說可以加分,制造點轟動效應就夠了。
但是,真正要啟動一場正式的訪問,哪有那么簡單?
外交界有一整套不成文的規矩,通常得先由雙方團隊展開多輪密切溝通,確認雙方議題,談妥日程和流程,還得互相釋放善意,做足鋪墊工作。
等一切準備妥當、氣氛合適了,另一方才會正式發出邀請。
特朗普一下子跑到媒體面前直接說要訪華,完全沒走這套流程,顯得很不專業,也讓人懷疑這是不是又一次“秀場”表演。
再看看美國國內最近的狀況,特別是在戰略物資領域的焦慮。
比如稀土材料,這可是對美國極其關鍵的戰略資源,特朗普政府內部據說正考慮調整對華關稅政策。
一些商品的關稅甚至高達145%,如今傳出有意將稅率大幅降至80%甚至60%以下,目的就是為了保證關鍵原材料能更暢通地流入美國工業體系。
歸根結底,這是美國經濟現狀逼出來的無奈之舉。
國內通脹高企,物價上漲,企業采購成本劇增,導致經濟壓力山大。
面對現實的重壓,降關稅成了緩解經濟窘境、給企業和消費者“松綁”的一個辦法。
這種調整,更像是在緊要關頭“喘口氣”,而非真正的戰略轉向。
稀土,這玩意兒簡直就是現代工業的“維生素”,尤其在高端制造、軍事裝備、新能源車以及人工智能這些尖端領域,缺了它根本寸步難行。
舉個例子,美國空軍最先進的F-35戰斗機里所用的關鍵材料鏑鐵合金,幾乎有九成都是來自中國贛州的一家企業供應。
這樣的供應鏈依賴,擺在那里,誰都繞不開。
連特斯拉的老板馬斯克都親口說過,他旗下那個“擎天柱”人形機器人要實現大規模量產,最大的瓶頸之一就是中國稀土的供給。
換句話說,如果美國自己政策導致稀土供應鏈斷裂,不光工業停擺,連創新都得大打折扣。
中國在稀土出口管理上非常嚴謹,除了履行國際社會關于防止核擴散的責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護好自身的戰略資源。
中國從來沒說絕對不賣,只是對一些重稀土實行嚴格限制。
只要外國企業有合理的需求,按程序申請、通過審查,仍然可以正常采購。
但最近,中方強調要從源頭管控戰略礦產,嚴防有人利用假報、瞞報,或者通過第三國轉口來鉆空子。
這一連串動作表明,中國在稀土問題上的態度只會愈發收緊,不會因為美國這邊稍微調低關稅就松口。
特朗普政府想用有限的關稅調整來換取中國在稀土領域的讓步,這算盤恐怕是打錯了。
中國的戰略資源牌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拿捏的!
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遠遠不止關稅和稀土這么簡單。
即便美國真心想在關稅問題上做出讓步,中國的立場依然堅決明確。
這場貿易戰根本是美國先無理取鬧挑起來的,想真正解決問題,關鍵是美國必須先把自己的“鍋”端正,把那些不合理的、單方面加征的關稅統統撤掉,而不是降一點點稅率就拿來討價還價。
另外,談判桌上還有更多重要議題,比如市場準入、知識產權保護和農產品貿易等。
美國經常拿知識產權說事,指責中國保護不力,要求加大處罰力度。
但中國方面則認為,這根本就是借口,是在利用知識產權問題來打壓中國的科技發展,給中國的創新環境制造障礙。
再說農產品貿易,過去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主要買家,貿易戰爆發后,雖然現在雙方都在談著擴大農產品采購,比如更多的大豆訂單,甚至可能簽訂新的協議。
但美國這邊也得反思,是不是給中國的農產品設置了太多障礙。
比如,美國對中國產禽肉實施極為嚴格的檢驗檢疫標準,實際上把不少中國產品擋在門外。
要實現真正的互利共贏,雙方都必須拿出更加公平和開放的態度,消除彼此的壁壘,才能讓貿易關系回到正軌。
回頭看看最近這陣子,中美雖然發了個聯合聲明,說要建立溝通機制,繼續談。
但這不代表啥根本分歧都解決了。
你加的關稅我也加,這“對等”關稅還沒徹底取消呢。
離達成一個全面、長久的協議,路還遠著呢。
特朗普政府上臺之后,中美之間原有的一些對話渠道和外交慣例都發生了變化,這些傳統的外交套路其實少了還真不行。
可如今中美雙方才剛剛在某些問題上達成一些初步共識,或者說暫時沒有陷入更激烈的沖突,特朗普就急著想跳過一切正常程序,直接宣布最高層訪問的計劃。
在外人看來,這種急切多少有點不合時宜,顯得過于心急。
在瑞士舉行的經貿談判,本質上是提供了一個繼續推動對話和磋商的契機,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關鍵還是看美國方面能不能拿出真正實在的誠意和具體行動。
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總是靠一些虛頭巴腦的表態來制造話題和吸引眼球。
中美關系本身就復雜而敏感,最怕的就是各種瞎炒作和噱頭,這只會讓局勢更加撲朔迷離,難以理清頭緒。
但偏偏特朗普就最喜歡玩這種套路。
他不斷挑動國內的情緒,用對中國的強硬姿態給自己加分,好讓自己在國內外都顯得是“贏者”。
甚至在中美發表聯合聲明之后,他還宣稱周末要和中方高層通電話,結果最后卻沒有任何下文。
特朗普老是掛著“溝通”的口號,既可能是故意放的煙幕彈,也符合他一貫的性格作風。
他總喜歡把通話、訪華這類事情放出來炒作,目的無非是想對內對外顯示自己與中國有聯系,借此標榜自己在中美博弈中的“主動權”。
但外面寫的報道可以多么花哨,真實狀態卻是騙不了人的,時間會揭示一切。
對中國來說,現在手里是捏著一定主動權的。
我們既不怕談,也不怕拖,更不怕硬碰硬。
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一步步來,不急著往前沖。
這幾年貿易摩擦,咱們學到的東西太多了,早就不對美國立場的突然轉變抱幻想了,而是更踏實地把自己的事做好,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抓在手里。
就像我們反復強調的:“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特朗普如果真想打破現在這個僵局,那就要徹底放下單邊施壓那套,拿出平等、尊重的態度來跟中國好好談,而且要說了算、算了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