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2024年,42家A股上市銀行總計營收56511.98億元,同比增長0.08%;總計凈利潤21440.7億元,同比增長2.35%。
在資產規模上,42家上市銀行資產規模合計302.13萬億,同比增長7.5%;其中吸收存款204.12萬億;發放貸款及墊資169.41萬億。
如今,銀行領域凈息差持續收窄,大部分銀行依舊依賴利息凈收入,非利息凈收入重要組成部分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也面臨費率下降,這也導致銀行業營收壓力凸顯,負增長的風險正在逼近。
01
業績增速分化
在收入體量上,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五個國有銀行均超過3000億元,分別為8218.03億元、7501.51億元、7105.55億元、6300.9億元、3487.75億元,另一國有銀行交通銀行收入體量稍微落后,為2598億元。
同時,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和光大銀行,收入體量也均超過1000億元。
凈利潤體量上,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以及招商銀行超過1000億元,且均在增長。
從整體來看,42家銀行業績增速分化比較嚴重。瑞豐銀行、西安銀行、南京銀行、常熟銀行營收增速均在10%以上,是增速幅度最高的4家銀行。同時,10家銀行營收出現下滑,其中平安銀行同比下滑了10.93%,是下滑幅度最大的。
此外,共有10家銀行凈利潤增速高于10%,浦發銀行、青島銀行凈利潤增速更是分別高達23.32%、20.16%;廈門銀行、平安銀行、貴陽銀行、民生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出現下滑,分別為-2.6%、-4.19%、-7.16%、-9.85%。
在資產規模上,42家上市銀行資產規模合計302.13萬億,同比增長7.5%;其中吸收存款204.12萬億;發放貸款及墊資169.41萬億。
具體來看,銀行發放貸款及墊款的增速普遍高于吸收存款的增速。17家吸收存款增速高于發放貸款及墊款增速。這也意味著,銀行攬儲壓力依舊存在。
02
仍依賴利息凈收入
目前大部分銀行都依賴利息凈收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利息凈收入占比均超過70%,交通銀行利息凈收入占比也達65.36%。對利息凈收入最小的是南京銀行,其占比僅52.96%,其他銀行均超過60%。
同時,有25家銀行利息凈收入出現下滑,光大銀行、鄭州銀行、華夏銀行、張家港行、貴陽銀行、平安銀行的下滑幅度均超10%。
這背后是凈息差的持續走低。據永安發布的《中國上市銀行2024年度和2025年一季度業績回顧及未來展望》,截至2024年末,58家A股和港股上市銀行的平均凈息差為1.52%,較上年下降17個基點,已連續五年下降。受凈息差收窄的影響,上市銀行2024年度凈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20%,連續2年下降。
從凈息差來看,42家A股上市銀行,僅有常熟銀行和長沙銀行凈息差超過2%,分別為2.71%和2.11%。有7家在1.8%-2%之間,分別為招商銀行、南京銀行、平安銀行、郵儲銀行、寧波銀行、江蘇銀行和興業銀行,其凈息差分別為1.98%、1.94%、1.87%、1.87%、1.86%、1.86%和1.82%。
因此非利息凈收入成為銀行的增長點。42家銀行均披露了非利息收入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以及其他業務的增長情況。
在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方面,僅有江蘇銀行、齊魯銀行、青農商行、成都銀行等13家銀行實現增長。蘇農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僅0.53億元,同比下滑超40%,是下降幅度最高的。其次為南京銀行,下滑28.55%。光大銀行、上海銀行、寧波銀行、鄭州銀行、平安銀行下滑幅度均在15%以上。因此在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下降趨勢下,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其他收入普遍成為了銀行非利息收入的增長點。
目前各個銀行正在減少對利息凈收入的依賴,以提高抗風險能力,但非利息收入還需要時間成長,銀行也需要實現收入多元化以走出目前業績低谷。
作者丨五仁
來源丨征探財經(ID:teccj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