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報道俄羅斯在東亞的艦隊即將被朝鮮所超越【鏈接】——這是一個悲劇的事實,更是一個全球大國衰敗的事實。但俄羅斯的問題遠不止于此,眾多因延誤而爛尾的造艦或者修艦項目表明,俄羅斯大型船舶制造普遍存在系統性、深層次問題。而恰巴年科海軍上將號驅逐艦的現代化改造延誤,正是又一力證。
1999年下水盛況
俄羅斯媒體近日公布的照片顯示,恰巴年科海軍上將號驅逐艦仍停留在未完工的維修階段,艦上未見任何武器裝備——盡管官方原計劃其應于2025年重返服役。圖中這艘艦艇離具備作戰能力仍相差甚遠,凸顯出俄羅斯軍工復合體甚至無法兌現自身多次延期后的時間節點。
恰巴年科海軍上將號原本在俄國內被劃分為1155.1型“大型反潛艦”,北約則將其歸類為“無畏Ⅱ”級驅逐艦,技術上隸屬于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該艦于1992年開工建造,1999年服役,2014年進入干船塢,最初計劃進行“中型維修”——但隨著時間推移,維修范圍擴大為全面現代化改造,目標是將其升級為更為現代的導彈驅逐艇,核心是更換過時的導彈系統。
2025年
維修前,該艦配備兩座發射裝置,共搭載8枚P-270“ Moskit(蚊子)”反艦導彈。升級計劃為其裝備4座發射裝置(共16枚Kh-35導彈),以及一套配備16個發射單元的通用垂直發射系統,可發射“口徑”(Kalibr)和“鋯石”(Zircon)導彈。
然而,正如照片所示,該艦甚至尚未完成基本維修階段,完全沒有安裝任何武器裝備。進入干船塢十一年后,且實際服役時間不足十五年,該艦仍明顯未完工。這種停滯狀態在俄烏戰爭期間尤為醒目——按理說,此時俄羅斯應有更強動力加速修復該艦,以便可對烏克蘭城市發動導彈襲擊。
7年前
但這一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自2017年起持續維修,至今無明確重返服役時間表;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核巡洋艦自1997年開始大修,已耗資超50億美元。由此觀之,恰巴年科號的延誤或許不足為奇,但其暴露的問題同樣尖銳。
即便像恰巴年科號升級這樣相對升級規模有限的項目如今也比原計劃滯后多年,這表明俄羅斯海軍造船與維護體系存在更深層的結構性缺陷。俄羅斯海軍是否會從這一事件中吸取作戰或制度層面的教訓尚未可知,但他們甚至放緩了一艘護衛艦級艦艇的維修進度,這一事實已道盡玄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