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有露面的papi醬,一出現就是熱搜。
她即將召開貼片廣告拍賣會,入場券竟高達8000元一張,比明星演唱會門票還要貴。
網友炸了,紛紛在下面評論:這是籌錢給老牌段子手整容嗎?
有人計算,這場拍賣會的門票總收入,足夠給100位網紅做全套醫美。
papi醬似乎一直是這樣,要么不出手,要么一出手就是王炸。
這個穿著居家睡衣、用變聲器吐槽生活的上海姑娘,自2016年憑3分鐘短視頻創下2200萬廣告拍賣紀錄后,始終站在輿論風暴中心。
當同行們在直播間喊著“3、2、1上鏈接”時,她轉身成了王家衛《繁花》里操著滬語的裁縫店老板,
當其他網紅忙著立人設時,她坦然承認鏡頭前的夸張表演只是“角色設定”,私下其實是個社恐的普通母親。
九年過去,經歷過被廣電總局下架整改的危機,遭遇過“獨立女性人設崩塌”的群嘲,她反而在“網紅生命周期不超過半年”的行業魔咒中,把自己活成了中文互聯網的“冬青樹”。
papi醬本名姜逸磊,從中戲導演系本科畢業后的她,一度陷入職業迷茫期。
她嘗試過網絡主持人、電視臺編導、話劇導演助理,甚至開過淘寶店賣衣服,但這些嘗試都沒能激起水花。
2013年,她在天涯論壇開帖分享穿搭,評論區清一色夸她“漂亮”,但帖子很快沉底。
那時的她大概沒想到,自己未來會以“自黑”為武器征服互聯網。
轉機出現在2015年。
一次觀影后的吐槽沖動,讓她和大學同學霍泥芳注冊了微博賬號“TCgirls愛吐槽”,用夸張的表演和無厘頭惡搞試水短視頻。
早期作品《上海話+英語》系列中,她一人分飾兩角,用無縫切換的方言和外語吐槽閨蜜戀情,魔性表演讓網友直呼“太洗腦”。
這條視頻意外登上熱搜,粉絲數開始飆升。
真正讓她破圈的,是那些“扎心”的生活洞察。
當年輕人被親戚的“靈魂拷問”逼到墻角時,她推出《春節自救指南》,把七大姑八大姨的“連環奪命問”編成rap。
當微信公開課刷屏朋友圈,她立刻用《微信有時候真讓我崩潰》吐槽已讀不回、語音方陣等社恐噩夢。
這些緊跟熱點的內容,像精準投放的情緒炸彈,總能在恰當的時刻引爆集體共鳴。
很多人以為papi醬的成功只是“運氣好”,卻忽略了她中戲導演系的專業功底。
看似隨意的3分鐘短視頻,實則是精心設計的“微型話劇”。
選題要戳中年輕人痛點,臺詞需兼顧幽默與犀利,表演必須夸張到能穿透屏幕,還要用變聲器制造記憶點。
網友評價她的視頻“像用手術刀解剖生活”,而這把刀的鋒利,源于她對影視語言的專業把控。
但人紅是非多。
2016年爆紅后,質疑聲接踵而至:“一個人能持續產出優質內容嗎?”“網紅生命周期不超過半年”。
papi醬卻用行動打破偏見:保持每周更新,選題覆蓋職場、婚戀、社交等多元領域,甚至把廣告植入變成“段子續集”。
為多芬洗發水拍攝的廣告中,她延續吐槽風格,從“社會對女性的偏見”聊到“頭發自主權”,最后自然過渡到產品賣點,被網友戲稱“猝不及防但心甘情愿吃下這口安利”。
這種“內容即廣告”的模式,讓她在商業化與用戶好感度之間找到平衡。
當其他網紅靠直播帶貨瘋狂變現時,papi醬選擇更“笨”的路:成立MCN機構papitube,孵化更多內容創作者。
再往后,她的路子越來越寬。
參演電影《妖鈴鈴》、綜藝《吐槽大會》,用專業表演拓寬邊界,甚至在懷孕生子期間,她通過vlog記錄新手媽媽日常,讓“真實”成為新的內容燃料。
早在2016年,papi醬就展現出驚人的平臺嗅覺。
當多數網紅深耕單一平臺時,她已在微博、微信、B站、優酷等八大渠道同步分發內容,甚至專門為不同平臺調整視頻節奏。
微信公眾號文章篇篇10萬+,B站彈幕刷滿“哈哈哈”,微博話題花式上熱搜……
這種“全網覆蓋”策略不僅擴大受眾面,更形成品牌護城河。
即便某個平臺算法改變,她依然能在其他陣地保持聲量。
這種前瞻性在短視頻平臺混戰中尤為關鍵。
2018年抖音崛起時,早已布局多平臺的papi醬輕松遷移,而依賴單一渠道的網紅則大批掉隊。
當同行焦慮于流量波動時,她的團隊已在研究小紅書圖文、直播連麥等新形態,始終保持“內容在哪里,papi就在哪里”的敏捷。
2019年,papi醬宣布懷孕,這時候人們才發現竟不知她什么時候結婚了。
有人替她操心,咋那么想不開,正當紅的時候結婚生子,說好的大女主呢?
但papi醬最聰明的選擇,就是把個人IP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體。
一個不依賴個人的商業模式,讓她不論是單身、還是已婚或者當了媽媽,都不影響她賺錢。
2016年獲得羅輯思維等機構1200萬投資后,她沒有急著套現,而是成立papitube,簽約近百位創作者。
當別人還在糾結“過氣怎么辦”,她已轉型為內容生態的搭建者。
這種“授人以漁”的模式,即便某天不再拍視頻,她依然是內容賽道的參與者。
近年來,她更頻繁跨界主流文化場域:
在電影《繁花》中飾演市井味十足的裁縫店老板,毫無違和感的滬語表演讓觀眾驚呼“差點沒認出來”。
在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里分享職場經驗,理性又不失幽默的點評圈粉職場新人。
這些動作悄然完成身份升級。
從“搞笑博主”變成“多棲藝人”,從“網絡紅人”進階“文化符號”。
從草根狂歡到專業競技,從流量為王到價值深耕。她的故事告訴我們:紅一時靠運氣,紅十年靠系統。
在這個注意力渙散的時代,唯有把內容當產品打磨、把影響力當品牌運營、把用戶當朋友對待,才能跳出“曇花一現”的魔咒,在瞬息萬變的賽道上,跑成一場馬拉松。
而papi醬,顯然做到了。
本文作者 | 老A
責任編輯 | 藍橙
策劃 | 藍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