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2025“互聯中國公益行動”啟動儀式在云南楚雄舉行。
本次活動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云南省委宣傳部、云南省委網信辦聯合主辦,新華網、楚雄州委宣傳部、楚雄州委網信辦共同承辦,旨在提升“一老一小”群體的數字素養與技能,推動廣大群眾尤其是“一老一小”共享數字化發展紅利。中央網信辦相關部門、部分省區市網信辦負責人,云南省及楚雄州相關領導,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云南省主流媒體代表,公益機構及公益人士等16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公益盛事啟幕。
楚雄州作為活動舉辦地,坐擁“世界恐龍之鄉、東方人類故鄉、世界野生菌王國、中國綠孔雀之鄉”四張世界級名片。近年來,楚雄州深入推進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在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與數字化治理領域成果斐然。“數智賦能破解基層治理難題”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全國優秀案例》,“幸福里”智能勞務平臺更是在全國推廣,同時兩次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稱號,展現出獨特的發展魅力與創新活力。
啟動儀式現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楚雄彝族服飾驚艷亮相。全國人大代表金瑞瑞身著繡滿山茶、綴滿銀飾的彝族傳統服飾登上舞臺,與全國三八紅旗手張麗瓊一同分享彝繡產業借力互聯網“出山出海”的精彩歷程。而長達21米的彝繡長卷《清明上河圖》堪稱全場焦點,這幅凝聚著繡娘7年6個月心血的作品,運用150余種彝族傳統針法,將北宋市井的繁華盛景細膩還原,每一針每一線都承載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當畫卷緩緩展開,其巧奪天工的技藝令現場觀眾贊嘆不已,掌聲經久不息。
如今,楚雄州深度挖掘千年彝繡價值,以“指尖技藝”撬動“指尖經濟”。6萬繡娘依托彝繡產業,實現“帶著娃、繡著花、養好家”的夢想,推動彝繡產業年產值突破11億元,成為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富民產業,更是將無數“媽媽”留在了家門口的溫暖事業。
活動暖場節目《幸福里·幸福燈》以靈動舞姿,生動展現永仁縣“幸福里”社區的幸福圖景。作為“全國改革典型案例”,“幸福里”創新采用“訂單式用工+技能培訓+食宿保障”三位一體模式,已累計吸納6927名產業工人,發放工資6295萬元,助力農民蛻變為“藍領工匠”。社區內,“幸福里·夕陽社區”借助智慧健康監測設備,為獨居、失能老人提供實時監護;“幸福里·朝陽社區”依托“信息服務監管平臺”,構建起縣級部門、鄉鎮、學校協同的未成年人服務體系。這種“一老一小”關愛服務的“楚雄樣本”,正通過“幸福里”智能勞務平臺向全國推廣。
啟動儀式上,“一老一小”數字素養提升倡議正式發起,數字賦能“一老一小”公益項目同步推出,2025“互聯中國公益行動”重磅發布。現場還舉行了“行進式學習團團長”授旗儀式,并啟動2025“互聯中國公益行動”媒體記者云南采訪行,全方位推動全民數字素養建設與適老化、適幼化公益生態發展。
活動期間,“行進式學習團”將深入楚雄州各縣(市),以全媒體視角挖掘報道數字技術賦能“一老一小”服務的創新實踐,全方位展現數字惠民的嶄新風貌。
(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王祖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