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在商場打拼多年,能交幾個真正的朋友很難。企業家圈子里,大家談笑風生、酒桌握手,看起來兄弟情深,但一旦遇到風雨,站出來拉你一把的人,卻總是寥寥。
許家印的遭遇,就是中國商界最典型的案例。
曾幾何時,許家印和馬云站在一起,左擁右抱、互稱兄弟,在無數人眼里是金玉良緣、互補聯盟??傻鹊胶愦笪C來臨,馬云卻始終保持沉默,沒給這位“好朋友”一分錢的實際幫助。這是為何?
一、
要說許家印和馬云是陌路人,那絕對不是。2014年阿里巴巴斥資12億元,和恒大足球達成合作,買下俱樂部一半股份,還把球隊名字都加上了“淘寶”。許家印和馬云那會兒出席新聞發布會,說話都帶著玩笑和信任。馬云還公開承認,自己被許家印“忽悠”著下了足球這盤棋。雙方你來我往,甚至在多個產業互通有無。
那個階段的中國商界,互聯網和房地產的繁榮讓很多企業家聚在一起——做生意要合作,圈子要“結盟”,大家不是你投我一票,就是我幫你撐場子。你看得見的“哥們”,其實大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特別是馬云和許家印,分別是新經濟和傳統地產的代表。一個靠技術和創新崛起,一個靠土地和項目騰飛,二人走在一起,既是輿論需要,更是各自戰略使然。
但細心的人其實會發現,這些合作表面上熱鬧,實際上都是基于雙方公司、股東、戰略利益的選擇。無論是馬云買恒大股份、幫恒大冰泉找銷路,還是許家印為阿里生態讓路,談到的都不是家長里短、患難與共的兄弟義氣,而是“有錢大家賺,有利大家分”。
當年,阿里巴巴上市如日中天,馬云是中國新經濟最鮮亮的旗幟;恒大橫掃地產市場,許家印被推成“首富”,兩個人無論在財富、社會地位還是話語權上,都達到了人生的巔峰。這種情況下的合作,是強強聯手、資源互換,講的是“錦上添花”。
在這個階段,大家都以為他們是彼此最可靠的朋友。很多財經記者還喜歡寫“馬云許家印的兄弟情深”,分析二人是如何志同道合、如何相互托舉。
但很少有人認真想過:企業家之間的關系,其實更多是一種建立在理性、利益基礎上的“契約”,而不是生活中“托付生死”的兄弟情。尤其是大企業家的圈子,合作時能共贏,但碰到風險,就要考慮責任和后果。
二、
轉折點出現在2021年。恒大債務危機爆發,短短幾個月,全國各地樓盤停工,數百家供應商維權,業主焦慮,金融機構撤資。許家印曾經引以為傲的“高杠桿、高周轉”經營模式,一夜之間成了“定時炸彈”,欠款高達2萬億元。整個中國商界都為之一震。
許多外界人士,尤其是普通百姓和媒體評論員,可能覺得:“許家印不是有人脈嗎?以前和馬云、馬化騰那么好,現在怎么沒人救他?”但現實是,危機爆發后,許家印能找的“朋友”,幾乎都不再發聲了。無論是阿里系、騰訊系,還是其他地產巨頭,都沒有出手。
為什么?根本原因有三條。
1. 恒大的風險,已經超出任何一個“朋友”能承擔的范圍
2萬億的債務是什么概念?即使是中國最大的銀行,面對這種級別的資金窟窿也要“打冷顫”。企業家朋友之間平時可以幫忙借錢、牽線搭橋、介紹生意,但碰到恒大這種級別的危機,任何個人或者公司出手都是“杯水車薪”。馬云身家再高,也救不起恒大。
而且,許家印的債務不僅僅是公司經營不善,還涉及到全國樓市、金融安全、民生穩定。一旦出現連鎖反應,哪怕你想幫,也得考慮會不會被監管部門問責,會不會帶來法律、財務上的連帶責任。
馬云在這方面看得很清楚,他自己的經歷告訴他:“做企業,最怕風險外溢。”2020年螞蟻集團上市被叫停之后,馬云就開始收縮個人話語權,把投票權從53%降到6%。從那一刻起,他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在中國做企業,不是錢多就能橫著走,越是風口浪尖,越要學會“自?!?。
2. 商業圈的朋友,本質還是“合作伙伴”
許家印的朋友多,曾經靠這些關系“化險為夷”??缮虡I合作和雪中送炭終歸不是一回事。許家印和馬云的合作,本質是“強強聯合、互補資源”。當年阿里投資恒大,是因為恒大俱樂部風頭正勁、品牌價值高。馬云有電商,有流量,有平臺,恒大有體育、地產、線下渠道,兩邊各取所需。
但恒大出事時,已經沒有互補資源可言。阿里本身不缺房地產板塊,更不缺債務。幫恒大就是“白送錢”,還可能惹上一身麻煩。此時的馬云,出手是風險,不出手才是理性。
事實上,不止馬云,其他企業家也是這樣。危機關頭,沒人愿意“陪葬”。這也是為什么,不管曾經多么熱鬧、圈子多大,一到真正的難關,大家都保持安靜。
3. 中國大環境變了,“關系”早就不是萬能鑰匙
過去靠人脈、靠“江湖義氣”能做成的事情,現在越來越難了。2021年以來,金融監管加強,房地產去杠桿、去泡沫成為政策主線,任何企業只要涉及大額債務、風險外溢,都是重點關注對象。企業家之間的私下“救助”行為,不僅無濟于事,還可能被追責。
特別是恒大這樣的民生重點企業,涉及上百萬購房者、數以萬計的供應鏈合作伙伴,已經不是誰出錢能救得了的問題。最終,還得是國家政策、地方政府、法院和債權人一起化解。
在這種情況下,馬云即使有心,也不敢,也不能,也沒法救許家印。企業家的“朋友”關系,到了這一步,就只能“各自保重”了。
三、
很多人對馬云有誤解,覺得他風光時喜歡高調出手,低谷時就縮手縮腳。其實不是。
馬云的商業歷程,歸根到底是靠“創新、靈活和順勢而為”。他三次高考失敗、創業多次碰壁,最明白風向變化比一切都重要。2013年卸任阿里CEO以后,他就不斷在各類場合提醒企業家們:“今天的好朋友,不一定是明天的合伙人,做企業最重要的是尊重趨勢、尊重規則?!?/p>
恒大危機剛爆發的時候,確實有不少人問他:“要不要幫許家?。俊瘪R云的做法很簡單——不評價,不參與,不站隊。阿里內部對恒大的合作項目也逐步做了風險隔離,俱樂部股權按規則退出。既沒有公開批評,也沒有私下插手。
這種態度,很多普通人覺得冷漠。但從企業管理和風險控制的角度來看,其實是對自己、對公司、對員工和股東負責。說到底,商場如戰場。大家可以風光時一起喝酒、一起做慈善,真的出事了,各自守好底線,是生存的智慧。
更值得一提的是,馬云在恒大危機期間也沒有落井下石,沒有惡語相向。很多外企、民企遇到危機時,同行都是“明搶暗打”,唯恐對手倒得不夠快。馬云選擇了不聲張、不參與輿論,既保護了自己,也沒有雪上加霜。
四、
許家印風光時,的確是中國最會“交朋友”的企業家。大到政商巨頭,小到各類圈子,只要能幫上忙,他總是能主動示好??晌C一來,朋友不是不幫,而是“幫不了”。社會的本質邏輯,正如民間那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朋友難做,風險難躲?!?/p>
馬云不救許家印,是個人選擇,也是大勢所趨。我們看似冷酷,其實每個家庭、每個企業都該從這件事學到一點東西:
靠朋友不如靠規則,靠關系不如靠風控。
順境時多栽善因,逆境時要有底線。
商場上,沒有誰會為了情分搭上公司、搭上未來。
其實許家印自己也明白,風頭最勁的時候,朋友多如牛毛,坐到餐桌上全是“兄弟”;可當生意難做了,債主上門了,人人都要先顧自家。
五、
恒大倒下,不只是一個企業的問題,也是中國過去二十年“快錢思維”“高杠桿擴張”的一次集中爆發。馬云的克制,是他對自己、對時代的理解。很多看熱鬧的人還在問:“為什么不幫?”但從今天的金融環境和市場邏輯來看,這樣的選擇,或許才是成熟企業家應有的態度。
對于40-70歲的朋友們來說,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和家庭、事業中,或多或少都碰到過“靠不住的朋友”,也見過身邊的人情冷暖。與其埋怨,不如理解。真正的安全感和底氣,是自己有能力、有規劃、有風險意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