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世間的事,往往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相呼應。
2022年,時任河南羅山縣縣長的余國芳在聯合國大會上做主旨演講時,重點提到了羅山縣出土的3600多年前的那壇美酒。那時的她可能怎么也不會想到,三年后羅山縣會再次因酒“聞名”,而她也會因酒落一個黨內嚴重警告的處分。
日前,中央層面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工作專班、中央紀委辦公廳公開通報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10名干部在學習教育期間違規吃喝、嚴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這起喝死了人的事件,讓人們想起了2022年青海省6名廳級干部飲酒,致1人死亡一事,這兩起極為相似的事件不禁讓人們要問,在中央三令五申強調貫徹八項規定精神、嚴查違規吃喝的大背景下,為什么還總有人頂風違紀?
對羅山縣這起事件的通報中給出了豐富的細節,或許從中我們能找到部分答案。
當時,羅山縣委、縣委政法委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部署會,就在會議第二天中午,身為羅山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的李獻林,就組織部分縣政法委干部,宴請信陽市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葉金廣等,導致1人在當天下午酒后死亡。
身為政法委書記,在剛剛開完貫徹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會的第二天就帶頭違反八項規定精神,他是怎么敢的?其實說到底,是他的潛意識里告訴他,這樣做問題不大,出了事他也能“擺平”。
我們看到,當出現“喝死人”嚴重后果后,身為縣委書記的余國芳明知政法委報送的報告不實,但并沒有向上級黨組織報告。也就是說,不管是政法委書記李獻林還是縣委書記余國芳,大家都保持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即一旦出了事大家要彼此掩護,大事化小,也正是因為有這種默契壯膽,李獻林才敢于頂風違紀。
說到底,這還是政治生態和官場風氣的深層問題。參與這次違規吃喝的一共有10人,喝酒的其實只有5人,這5人中“賓客”一方的信陽市政法委其實只有林志友一人喝了酒,其余4人全部來自“東道主”羅山縣政法系統,甚至身為桌上身份最高的“主賓”信陽市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葉金廣都沒有喝酒。在一種畸形官場文化之下,其實明明大家都知道喝酒不好,但有時候身份和位置決定仍要通過灌酒的方式獲得認可、疏通關系、聯絡“感情”。
對改革而言,物質層面上的阻礙有時候并不難革除,反而是那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文化傳統、習俗風氣擁有一種野草般的生命力,而且越到基層,這些東西越難清除,在合適的角落和適宜的條件下,這些現象就會反反復復滋生。
一種風氣的形成要很長時間,要重塑它也需要足夠的時間,因此對這些不良現象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露頭就打,久久為功。在不斷打擊中,人們心中的是非觀念會逐漸扭轉過來,當“違紀就會被罰”的觀念深入潛意識中時,一種新的文化和生態也就形成了。
所以,在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十二年后的今天,仍要繼續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就是要在思想上保持壓力擰緊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經修訂后重新印發,就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變化完善制度修補漏洞,十多年來我們鍥而不舍地推進一件事,效果人所共見,在今后更長的時間里將這件事堅持下去,改變會繼續發生。
人是風氣的推動者,人也是風氣的承受者。從小處而言,貫徹八項規定精神其實對廣大干部也是一種保護。羅山縣事件發生后,如果時光能倒轉誰會最贊成公務禁酒呢,我想正是酒后死亡那個人和他的家人們。
(文/于永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