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飛機那一刻,我被風抽了兩個嘴巴子
我以為我是來看“中亞看大草原”的,結果飛機一落地,我被風速和臉皮的摩擦力直接拽進現實。
哈薩克斯坦的風,不刮你頭發,刮你的人格形象。
我剛出阿斯塔納機場,風直接從我褲腳鉆進我脖子,邊檢官臉比風還要高冷,看我護照看了半分鐘,抬頭只說了兩個字:“Tourist?”
我點了點頭,他點點頭:“風大,小心別被吹走。”
他沒笑。我也不敢笑。
隨后我拖著行李箱走出機場,這里的風大到我耳機自動關機,臉干到我開始懷念國內。手機一連WiFi,看到實時氣溫“零下8度”,但我當時的體感是:我正在空氣攪拌機里當實驗對象,頭發都吹的不像樣了。
說真的,這一段經歷是真給我整崩潰了。
這里的城市建筑不高,顏色鮮艷,路人眼神太真了
我在阿斯塔納市區住的第一晚,窗外風吹得窗戶咯吱響,像有人在外面玩鐵皮,響聲賊大,我硬著頭皮睡了一晚。
到第二天我走進市中心,發現這個首都不像首都,更像一個剛拍完災難片的攝影棚:這里的建筑不高但極華麗,像用樂高拼出來的巴洛克科幻拼盤。金頂、銀塔、鏡面辦公樓一棟接一棟,像古代汗王請來賽博建筑師設計的國都。
你走在街頭,一邊是戴頭巾的老奶奶提著菜,一邊是穿皮靴的年輕女孩在拍抖音,遠處還有一匹馬,真馬,停在雕塑廣場邊。
最讓我不適應的,是路人太愛看你了。你不是明星,但你就是外國人。他們不微笑,不招呼,只是安靜地看著你,看得你開始自我反省:“我褲子是不是拉鏈沒拉嗎?”我就特別不適應。
吃飯像打仗,肉多得懷疑人生
你來哈薩克斯坦,要準備好胃部容量,其次要準備好心理建設。
我第一頓飯是房東推薦的“傳統哈餐”——服務員遞上菜單,我愣住了,看到第一頁全是牛肉類的,第二頁全是羊肉類,第三頁還是牛肉和羊肉類,只是換了烹飪方式罷了。
我小心翼翼點了個“Besbarmak”(傳統手抓面),結果端上來一大盆,面在底下藏著,上面是一整只牛膝蓋的大小,看到一旁還放了切片肥羊肉、馬腸、洋蔥圈,外加一小碗肉湯。
我盯著她看,他盯著我看。
之后我吃了幾口,胃已經在發聲:“我們不反對吃肉,但請尊重消化道的極限。”
我問服務員有沒有蔬菜,他說:“你要沙拉嗎?”
我說好。
五分鐘過后,他端來一盤切好的黃瓜和西紅柿,淋了點鹽水。
我笑了:“你這也太直男沙拉了吧。”
語言溝通靠表演,做表情才是通用貨幣
你要是想在哈薩克斯坦生活下去,第一課是放棄英語的尊嚴。
在這國家官方語言是哈薩克語,但他們更常用俄語。問題是,你只會“Hello”和“Thank you”,在這兒用不上。機場、便利店、出租車、路邊小攤,全靠“看表情+猜意思+瘋狂比劃”。
我有一次想買瓶水,走進一家超市,拿起一瓶標簽上寫著“су газ”——我想這可能是氣泡水。結賬時我指著嘴說:“Drink?”
收銀員點頭:“да。”然后給我遞了根吸管。
我當時愣住:我說“drink”,你理解成“直接喝”?你怎么知道我不想帶回去?你為什么那么相信我渴得現在就要喝?
后來我才明白,他們不看你嘴說的什么,看你臉寫什么。
哈薩克人的熱情,是真的能讓你尷尬地感動到
我在阿斯塔納民宿住的第三天,房東老婆看我每天只吃半碗肉,表情嚴肅地問:“你不吃,是不喜歡我煮的?”
我連連擺手:“不是,我……吃不動,也吃不了太多。”
她盯著我看了兩秒,點了點頭,到第二天還幫我煮了白菜湯。
她把湯端來時說:“你不是中國人嗎?你們愛菜,我給你煮了。”
我當時感動得想哭。我不是因為覺得湯好喝,是因為這份“把你當親戚”的操作,來得太直白,太不商量,太真了。
這地兒節奏慢到像開2倍速才回到正常生活
知道哈薩克斯坦有多慢嗎?我有次打了個車出門玩,司機在紅燈時拿起一本小本子默默記賬。燈綠了還沒寫完,他繼續寫,后面車開始按喇叭。
他頭也不回,慢悠悠收起本子,說:“他們急,讓他們走。”
我坐在副駕,不敢催,也不想催,甚至開始佩服這人:得多不把時間當回事,才能慢到讓別人先當主角,這一點我屬實是敬佩。
我有天在郵局排隊取快遞,前面老太太寫地址慢到我懷疑她是邊寫邊回憶童年;柜員看她寫得慢,就默默起身去泡了杯茶,回來她還沒寫完。
但沒人感到不耐煩,沒人在抱怨。
只有我在心里吶喊:你們這節奏,咖啡都能冷成冰美式了。
這里的交通全靠氣場壓制,規則靠眼神確認
哈國的交通,表面上有紅綠燈,實質上靠“看誰先動”。
這里人過馬路不是看燈,是看司機有沒有減速的念頭。你跟司機對視,如果他眨眼了,你就過;他沒反應,你站著別動。
有一回我真看錯了,誤以為對方愿意讓我,結果我剛邁出一步,司機猛按喇叭,還沖我揮手——不是罵我,是叫你讓開。
我退回人行道,剛想嘆口氣,結果身邊大媽拉我一下說:“別怕,他們這樣很久了。”
公交車也一樣,上不上、開不開,全靠司機靈魂狀態。有一次我坐上車剛喘口氣,司機關門走人,結果一個小伙從后面追著車拍門,司機停下來讓他上來——也不吼,也不責備,就像放他一次是出于某種無聲的平等主義。
說實話,哈薩克男人說話不多,但脾氣是真不小
我在那邊不是生活得太久了,頭發也需要修修了。
后來我去了一家理發店剪頭發,理發師是個長得像拳王的猛男。他問我:“兩邊剃嗎?”
我點頭:“剃。”
他“哧哧哧”地剃得飛快,剃完看我,說:“需要梳點油嗎?”
我說:“不要了,我回去洗就是。”他盯了我幾秒,說:“你不尊重我剪的頭。”
我立馬改口:“那加點油吧。”他點頭:“這樣才像一個客人。”
我人都麻了:在哈薩克斯坦剪頭發,居然有尊嚴門檻?
但說實話,剪得確實帥,走出門那一刻,我迎著大風一抬頭,覺得自己頭發都帶主角光環。
哈薩克的女生:長得溫柔,說話也夠狠
我一開始以為,東歐血統+中亞混種,應該就是“異域風情”+“氣質掛”的夢中情人組合。
確實,哈薩克的女生是真的長得漂亮:眼睛深邃、鼻梁高,膚色偏麥,穿衣風格又極具力量感,連日常騎個電動車都像出國大片。
但真以為是自己能撩?就等著被她們用語言把臉磨平吧。
我第一次見識到,是在一家咖啡館。
我看菜單太久,柜臺后面那位短發姑娘盯了我半天,然后她淡淡來了一句:“你在思考要喝咖啡,還是思考人生?”
我一愣,笑著說:“想不到怎么選。”
她聳聳肩:“我們店沒有能幫你決定未來的飲料。”
我:……
點完單我一臉社恐地站在旁邊,她又抬頭:“你不找個座位?你這樣我們都覺得緊張。”
你看,她沒罵你、沒冷暴力,但就是一套情緒不動聲色地給你上心理巴掌的操作,令人服氣。
還有一次在便利店,我想搭訕一個正在挑酸奶的女生。
我對她說:“這個味道你推薦嗎?”
她回頭看了我一眼,說:“我又不認識你,也不知道你胃的狀態。”
然后她轉身拿了一瓶就走了,搞得我好尷尬。
我站在冰柜前,拿著一瓶原味酸奶,感覺自己像個剛被城市拋棄的人。
你以為這冷是防御?錯了,這就是她們不會討好,也不愛客套,熱情藏在行為里。
我住的民宿有個打工妹每天晚上打掃完房間都會把我喝剩的水瓶收走洗干凈;有次我丟了手套,問她有沒有看到,她把自己的給了我,說:“反正你明天也走了。”
我說:“你不冷?”
她說:“我有酒。”
給我整懵了,他剛才說啥?我都不敢相信。
但這真不是段子,是我真實聽到的對話,我當時都想站起來鼓掌:這是哪門子中亞生活哲學,冷面+火心+烈酒組合拳?
到了晚上街上不熱鬧,人情味像低溫火鍋
哈國的夜生活不是狂歡型,是低調型。
我晚上走在阿斯塔納的街頭,風把外套吹得獵獵響,整條街都像沒人住。但我往一個角落一轉,發現幾個人坐在公園長椅上喝茶、聊家常,像開了個寂靜小型版KTV,沒麥克風,但有笑聲。
他們看到我也不避嫌,有個大叔招手讓我過去坐:“你很冷吧?”
我點頭。
他遞我一個紙杯:“沒伏特加,只有甜奶茶,將就下。”
我喝了一口,熱的,甜的,有點香料味。
那一瞬間,我忽然明白了:哈薩克斯坦的熱情不是拉你蹦迪,是在你想不到的角落里,給你塞杯茶。
生存Tips · 想來的人請牢記
別挑戰自己的腸胃極限
三天肉餐,第四天記得自己點酸奶、自己買黃瓜,蔬菜不是菜單上的默認選項。
在這里別太信導航,也別完全靠語言溝通
GPS常飄,商家位置靠猜圖,語言靠你比劃配合表演;Google Translate + 微笑 = 萬用組合拳。
多帶點現金,卡不一定好使
在大城市卡還行,小攤子、出租車全靠零錢。別嫌麻煩,這是體驗生活的一部分。
風大到需要戰術裝備
外套要厚、鞋底要實,風能卷走人、也能吹跑你剛點的熱狗。
打車靠Yandex,坐公交靠緣分
Yandex好用但司機不愛講英文;坐公交沒準點、沒報站,不建議趕時間用它。
寫到最后
我臨走之前,我收到一塊肉干和一句話
臨走那天早上,房東老婆給我遞了塊她自己做的風干牛肉,說:“吃這個,別回去就說我們只會吃肉。”
我笑著說:“那我說你們也會看人眼神行不行?”
她想了想,回我一句:“行。”
我拿著那塊肉干走進風里,覺得這風還是那么沖,但我已經習慣了,不會皺眉了。
不是這里的風變溫柔了,是我知道這個國家就這性格:不寵,也不討你喜歡。
但實打實、熱呼呼、全是真材實料地活著給你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