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許繼彬 李書寶 通訊員 侯鵬云 肖引奎/文圖
5月20日,“穿越時空的對話”老子數字人發布暨全網推廣儀式在“千古雄關,道家之源”函谷關歷史文化旅游區舉行。
老子數字人發布儀式,旨在以數字技術重塑先賢神韻,讓老子思想跨越時空、對話時代精神。這既是三門峽積極順應信息技術發展趨勢,通過科技賦能深挖文化內涵、創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探索,也是多元形式講述文化傳播故事的綜合實踐。
老子數字人的設計以“紋以載道,形神貫古”為核心,參考春秋戰國時期服飾風格特征,進行藝術化的加工和提煉,既符合時代背景,又超越了具體的歷史局限,賦予老子形象更普遍的精神象征意義。在美學上,整體設計簡約、大氣,使觀者在欣賞圖像的同時,能深入領略道家文化的魅力,實現歷史與美學、形式與內涵的完美統一。
此外,老子數字人不只是簡單的技術復刻,而是以AI、3D建模、自然語義交互等前沿科技,共同賦予老子思想“可感、可觸、可對話”的鮮活形態,游客可以通過與老子數字人的親密互動,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上善若水”的東方智慧,在虛實交融中感受“紫氣東來”的不朽傳奇。
儀式上,來自頂端新聞、環球網、大河報等媒體的記者直面“先賢”進行提問,老子數字人都一一進行解答。
當天,“華東師范大學全球老子思想傳播研究中心函谷關基地”同步揭牌。
據悉,2500多年前,80歲高齡的東周守藏史老子,從都城洛陽騎著青牛一路西行至函谷關,在函谷關停留7個多月,寫下五千余字的千古哲學巨著《道德經》。該部典籍,不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全球范圍內也被廣泛傳播和研究,對世界哲學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
近年,三門峽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致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賀信精神,利用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緊扣“文化為魂、旅游為體、科技為翼”發展理念,加強文物科技創新,突出做好仰韶文化、老子文化、白天鵝等形象的活態化展示、具象化傳播、創新性表達,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取得全新突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