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趙心童在斯諾克世錦賽決賽中,成為中國首位斯諾克世錦賽冠軍。這個成績讓不太關注的人也留意到了臺球。
*臺球運動不僅有以22個球來交替得分的斯諾克項目,還有美式臺球和中式臺球等。
很多家長平時也是臺球愛好者,偶爾還會帶娃去打兩桿。現在他們開始考慮,要不讓娃也去走個職業路線。
即將在成都落地的CBSA世界斯諾克學院(西南分院)的院長張濤告訴團長,最近打電話過來咨詢青少年臺球培訓的家長,比之前多了好幾倍。
臺球作為一項運動/一個可培養的興趣方向,大家關心的問題和其他球類一樣:目前成都的臺球市場怎么樣、想讓娃走專業路線的話容易“出頭”嗎?
張濤90年代初上大學時開始接觸臺球,那個時候國內臺球運動還比較“亂”,沒有一套可以參考的框架,大家只能業余的時候玩玩,當作一個愛好。
后來他自己鉆研、和同學們一起切磋技術。感覺自己打到一定水平后,去參加了一些當地、全國的比賽。參加這些比賽讓他意識到他們這些球員,離國外職業的臺球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當時的球桌、球桿等器材硬件非常簡單,根本達不到專業賽事的標準;培訓體系也不完善,只能憑一腔興趣去找感覺。
因為得不到好的訓練條件,在1997-1998年期間,他們很多人不得不放棄自己球員的身份,參加了中國臺球協會的教練員培訓班,開始做教練、俱樂部的運營或者裁判來維持生計。
張濤形容“當時的成都臺球市場幾乎是「一片空白」”,想做職業球員卻沒有一條好走的路徑,參加培訓班也只有外籍老師和運動員做簡單的講解,接受信息的方法非常有限。他們通過做裁判員,才能用間接的方式接觸到世界上最頂尖的球員和賽事。
2000年初,他開始給一些喜歡臺球的孩子進行培訓,做簡單的啟蒙和技術輔導,更多也是以興趣愛好來培養。
成都的臺球群眾基礎很大,但是真正想要去專業學習的很少,沒有平臺和條件,想以此謀生很難。05年之后,或許大家看到了希望,張濤這才感覺來學習臺球的人越來越多。
臺球真正作為一項正規運動被認可,是從2005年丁俊暉在世界比賽中嶄露頭角開始的。
丁俊暉不僅讓全國的臺球市場有了更高的熱度,也由此改變了人們對臺球的“偏見”——它不是一個不正規的街邊游戲,而是一項專業運動。
在成都,臺球并不是小眾運動,2000年左右就有幾十家臺球俱樂部。且1986年中國臺球協會成立后,四川省臺球協會緊接著就在1989年成立,是國內成立最早的一批。
作為中國臺球協會認證的中級教練員、臺球項目國際級裁判、四川省臺球協會紀律委員會的主任,張濤見證了成都這20多年臺球的發展。
2000年到現在,全市俱樂部擴張到超2000家,其中有一定規模(500平米以上)和檔次(臺球桌數量至少十幾張)的約600家;長期參加專業臺球培訓的青少年(15歲以下)大概有200人,張濤自己的俱樂部目前是30個孩子在長年上課;2012-2014年,成都還連續3年舉辦過斯諾克國際錦標賽。
以現在的趨勢來看,成都的臺球氛圍越來越好,張濤認為,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
繼丁俊暉后,趙心童的奪冠在臺球圈掀起了第二波巨浪。這次不同的是,當年人們只是關注到了臺球,真正去參與的人沒有想象的多,但現在的家長們卻都在考慮——我家娃娃能打嗎?能出頭嗎?
最近成都很多臺球俱樂部的咨詢量激增,曾打出四川省內首桿147分的斯諾克選手蔡偉所在的俱樂部表示,有超七成來咨詢的都是想為孩子報名的家長,有意來的學員最小才8歲。
家長們最關心的是:現在專業路徑好不好走、成為職業運動員難不難?
第一步應該考慮的是,找一個靠譜的培訓機構。
目前成都的臺球培訓機構貌似很多,但團長嘗試在團購網站和社交平臺搜索相關的青少年培訓,搜索出來的大多數結果都是成年人打臺球的地方,很難判斷是否有正規課程體系和專業師資來教娃娃。
怎么找專業的培訓機構,張濤給了幾個建議:
首先從幾個方面考察:
教練團隊要有中國臺球協會認證的教練員,除了技術,還可以咨詢教練是否學習過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等課程。臺球看起來不累,不用怎么跑動,但需要長期練習,學習起來很辛苦,對孩子的耐心、毅力等多方面都有高要求。張濤在當裁判時,就見過緊張得趴下去手都不知道怎么擺的球員。
其次,機構的課程體系需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一樣的教法。一般適合開始學習臺球的年齡在6-7歲,這個年齡的孩子不會第一節課就拿桿,成熟的培訓體系會讓他們先用手感受球速、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主要是手肘)等等。
關于開銷,學習臺球的費用一般是分年齡來看,7-9歲的孩子約220元/一節課,10-15歲的孩子約350-400元/一節課。寒暑假的集訓費用大概在8000-12000元/月。
如果娃娃學下來感興趣,能適應機構的教學。一周練習3-4次,練習1年左右,就可以考慮去參加臺球比賽。張濤介紹,現在成都有很多區域、民間的臺球賽事,不限制年齡,很適合孩子們去積累比賽經驗。
當有了一些比賽經驗,就可以往專業路線考慮了。
最近泰國舉辦的2025年斯諾克亞太地區職業資格選拔賽,就是獲取職業資格的渠道之一。這次國內參賽者大概32人,如果球員能在選拔賽中獲得前4名,就能擁有下一賽季的斯諾克職業選手的身份,可以參加每一年WST(World Snooker Tour)的職業積分賽事,成為職業運動員。
以張濤的經驗來看,如果技術達到了一定水平,走到職業運動員的身份可能需要個7-8年。
除了選拔賽,另外還有一些像IBSF(International Billiards & Snooker Federation)這種國際組織每年組織的比賽,如果能拿到冠軍或者亞軍,也可以獲得職業資格。
現役中國斯諾克職業球員約30人,占了全球職業球員總數的差不多五分之一。雖然學習臺球的人少,看起來競爭沒有乒乓球、羽毛球那么大,但每年拿到職業資格的是極少數。
如果孩子真的喜歡臺球,可以考慮從簡單的比賽打起。因為臺球是一個非常精細的運動,并不是每天練8個小時就能拿到職業資格,不要為了一時的熱度去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現在的孩子如果想走專業路線,已經有了比較成體系的路徑——具備賽事標準的設備和訓練、幾乎無門檻的大大小小的比賽可以積累經驗。
當年那批“玩”臺球的運動員可能因為條件限制沒有堅持走職業運動員的路,但是依然熱愛臺球所以“被迫”去從事了相關行業。
現在的臺球市場給無法成為球員但喜歡臺球的人提供了很多工作機會,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復制成冠軍。
張濤這么多年也曾帶出過幾個全國青少年冠軍,但更多的學生后來選擇從事了臺球相關的工作。他有兩個學生,現在就在做一些賽事的運營管理,比如連鎖俱樂部的經營。
如今的臺球培訓,除了技術的教學,還包括所有和臺球相關的知識課程。哪怕做不了球員,這些孩子也能在行業里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空間,比如臺球教練員、裁判員、賽事的組織運營、球員的經紀人,甚至產品的宣傳和銷售。
中國臺球協會及行業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24下半年,中國臺球愛好者已超過8000萬,全國營業性俱樂部數量突破12萬家,臺球產業的年產值已超200億元,涵蓋球房經營、賽事贊助、器材銷售、培訓教學等多個領域,包括球桌制造、球桿定制、賽事運營等。
目前中國每年通過考核成為臺球裁判員的人數不少,裁判有機會接觸全球任何賽事;且現在國內的臺球賽事舉辦得也越來越頻繁,每一場賽事都有很多工作崗位的需求。
接觸臺球行業,對一部分孩子來說,除了作為興趣,也多了很多未來的可能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