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原創音樂劇《東門!東門!》本周末上演,圖為演員正在加緊排練。
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2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莎莎/文 周紅聲/圖)東門老街,是深圳最繁華的商業地標之一。以前的深圳人常說:“沒到東門老街,就不算來過深圳。”如今深圳的商場雖眾多,但東門步行街才是這座城市最早的商圈,可以說,東門老街正是深圳城市發展的一個縮影。
5月23日、24日,聚焦東門發展變遷的深圳原創音樂劇《東門!東門!》即將在深圳大劇院上演。該劇“含深量”十足,主創團隊多為“深二代”。深圳文藝工作者聚焦“深圳題材”,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音樂劇形式講述“深圳故事”,令深圳觀眾充滿期待。
據悉,該劇曾于2025年1月亮相中國國家話劇院先鋒智慧劇場。此次“回家”演出,制作全面升級。目前,該劇正在深圳歌劇舞劇院進行“倒計時”排練,本報記者提前探營。
“深二代”的文藝情懷
用音樂劇講述深圳故事
對于許多深圳人來說,東門不僅僅是一個購物場所,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和記憶的載體。
編劇曹瑜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該劇的創作初心是通過小人物的故事,展現深圳的時代精神。他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無論是當年的創業者還是現在的年輕人,都有著共同的情感點——為了熱愛的事情愿意付出青春和精力。
“東門老街的精神內核是五湖四海的人像沙粒一樣匯聚到這里,每一粒沙子都有自己的特色。”曹瑜說,“過去條件簡陋,但大家拼搏的精神力量很足;現在雖然物質豐富,但大家依然要在沙子里淘金子。這種精神貫穿了整部作品,展現了深圳這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作為該劇的發起人和導演,王哲也是一名“深二代”,目前供職于深圳歌劇舞劇的他從小在深圳長大,對這座城市有著深厚的情感。他表示,這部作品源于中國國家話劇院和深圳市政府聯合打造的“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希望通過這部音樂劇,將自己在深圳看到的、感受到的以及總結的東西變成一部作品,用舞臺來講述他眼中的深圳故事。
“東門老街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地標,它是我成長的記憶,也是深圳這座城市的縮影。”王哲說,“我希望通過這部作品,找到一個平凡而質樸的小切口,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用樸素的表達讓情感連接。”
音樂的靈魂
多元融合的音樂風格
音樂是音樂劇的靈魂,而《東門!東門!》的音樂風格則體現了深圳這座城市的多元與包容。作曲、制作人鄧力表示,該劇的音樂風格非常多元,融合了多種元素。深圳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城市,由五湖四海的人組成,這種人群結構本身就構成了獨特的融合文化。
“音樂中既有上世紀90年代港樂的風格,也有嶺南特色的音樂,還有迪斯科、嘻哈等元素。”鄧力說,“我們希望通過音樂,展現深圳的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音樂劇是一種年輕人喜歡的藝術形式,節奏快,表現力豐富,我們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更多人感受到深圳的魅力。”
鄧力還提到,音樂創作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不同的音樂風格融合在一起,同時又不失深圳的本土特色。為此,他們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和采風,從深圳的街頭巷尾中汲取靈感。
導演王哲表示,音樂是這部作品的靈魂,它不僅展現了深圳的多元文化,還讓觀眾能夠通過旋律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發展與變遷。
舞臺的魅力
從北京到深圳的升級呈現
此次《東門!東門!》在深圳大劇院的演出,是該劇繼在北京國家話劇院先鋒智慧劇場首演后的“回家”演出。
演員陸宇鵬表示,能夠參與這部音樂劇的演出,他感到非常榮幸。他從小在深圳長大,見證了深圳的成長和崛起。
此次演出的舞臺場景也進行了全面升級。王哲表示,與北京的小劇場相比,深圳大劇院的舞臺更大,空間感更強。他們希望通過這次演出,融入更多深圳元素,讓舞臺更豐滿,更有煙火氣。
陸宇鵬還提到,此次演出的演員陣容中,有不少是深圳本地的青年演員。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表演,讓更多人感受到深圳年輕人的活力和創造力。“我們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更多人了解深圳,愛上深圳。”陸宇鵬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