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幾周,無心學習,不想寫作業,脾氣也很大,特別刺,玩游戲癮也比較大。
基本一碰著手機后,就停不下來,白天在玩,晚上也在玩。
有時一覺醒來,凌晨一兩點孩子還在打游戲,更過分的有一次玩到凌晨四點多。
偶然玩一下,也沒啥,眼看孩子越玩越晚,越玩越放肆,我有點忍不了了。
于是,在忍無可忍之下,就爆發了,跟孩子發生了一次很激烈的沖突,孩子據理力爭說什么:
我玩游戲,關你什么事,這是我的自由。你睡你的覺,我玩我的,我又不會打擾你休息;
被你管了十幾年了,我憑啥不能自由?我就是要自己說了算,想玩到幾點就玩幾點;
如果我只是在你管控下才能自律,你想過我上大學后玩通宵,你還能管著?你就應該現在讓我自己適應節奏,玩膩了自然就不玩了;
你看你多焦慮,你不會學學我們班同學媽媽多松弛,對孩子壓根不管。
聽起來,孩說得也在理,但細品之下就是無理鬧三分。
我很堅決的對他說:
再松弛的媽媽,會允許孩子玩游戲到凌晨四點,一句都不能提醒?
你想要自由,完全可以,但自由的前提是自控與自律;
你上大學以后怎么樣我的確管不了,但眼下我該管還要管,眼見你玩飛了我還不管,那是作為媽媽的失職;
我管是我的事,你聽不聽是你的事,你可以不聽,但不能要求我當看不見。
對孩子習慣玩游戲到半夜,我完全不允許,完全不支持。
我對孩子說:
你這段都玩得很晚,我提醒過你沒用,我自己就去睡了,但不代表我對你的行為是允許和認同的。我是管不了你,但你自己也要考慮一下這樣做是不是太過分了?
對孩子說完,我就不再多說了,該忙自己的忙自己的,對孩子也不再嘮叨和提醒。
我安慰自己:
盡人事,聽天命。尊重孩子命運,管不了就放過自己。
提醒過后,我的責任與義務已完成,聽不聽,能聽進多少,后邊要怎么辦,孩子自己看著辦吧。
但我向孩子表明了我的態度與立場,我就是不認同他這樣黑白顛倒,報復性的玩游戲,就是不同意他這樣的作息。
我不管別的同學怎么樣,也可能真有熬通宵的,但大部分人都不會這樣。他不能拿個別案例來當作普適標準。
我也不管別人的媽媽是不是支持孩子玩通宵,也一句提醒都沒有,完全允許。
但作為你的媽媽,我是不同意,不允許,不認同的。
一改往日的柔和與寬容,化身為“心狠”的媽媽,明確自己的原則與底線,設定好自己允許孩子的邊界,對標準和原則絲毫不讓步。
我的想法是:
孩子可以不聽我的,但我的標準和底線原則不會變。
孩子看著我來真的,也看出了我的堅決,主動跟我來和解與道歉:
媽媽,對不起,是我太任性了,惹你生氣了。我以后不玩這么晚了,主要是玩游戲的時候,輸了很煩躁就想贏,贏了還想贏更多,就不知不覺玩到半夜了。
我也不是故意想玩游戲的,就是在學校太累,回來就想放松,誰知道一放松就停不下來了。既然我不能自律,那我就干脆不玩了,你把我游戲卸載了吧,我以后再也不玩了。
內心有點竊喜,也有點欣慰,心想:
這孩子反思覺察重建能力,還是不錯的嘛。
在卸載孩子游戲時,我還不忘提醒一句:
可別哪天再裝回來了呀!
孩子很認真地說:
即便我要裝回游戲,也一定會經過你同意,你只要不同意不就行了。
那就這么愉快地達成協議了。孩子之所以這么爽快同意卸載游戲,我覺得有個很重要原因是:
我跟娃的親子關系是經得起考驗的。
他對我信任,尊重和依賴,他知道我是為他好,雖然我會對他發脾氣,但也能很快平復情緒,并且對孩子從來不翻舊賬。
事過就翻篇,也不會跟孩子冷戰,該吵吵,該懟懟,該和好就和好。
該溫柔時溫柔,該心狠時心狠,該尊重時尊重,該互懟時互懟,才是良性的親子關系,有邊界,有寬容,有共情,也有互相包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