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近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出席“文化無疆界”外交俱樂部的一場活動時表示,西方國家希望能夠挑起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對抗。拉夫羅夫說:“要注意亞太地區(qū)當前的發(fā)展,西方國家開始將該地區(qū)稱為印度-太平洋地區(qū),并其政策具有明顯的反華傾向。他們希望希望借此進一步離間印度和中國這兩個我們偉大的朋友和鄰居。”“這就是普京總統(tǒng)最近又強調(diào)過的(西方的)政策——‘分而化之’。”拉夫羅夫補充道。
拉夫羅夫(資料圖)
拉夫羅夫的話出于對印度的深入了解,作為世界上的人口和面積大國,印度的野心很大,他們不止一次地提議聯(lián)合國安理會改革,讓印度成為“五常”國家,而近年來印度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其2023年GDP達3.53萬億美元,2024年更是達到了3.84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四,這進一步助長了莫迪政府的野心。在國際舞臺上,印度長期以世界強國自居,十分注重印度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尤其是在南亞地區(qū),印度的擴張主義思維毫不掩飾,印巴沖突就是例證。
“印太”兩個字,就是絆馬索。“亞太”改成“印太”,不是地理術語,是戰(zhàn)略術語。美國早就打上了算盤,所謂“印太戰(zhàn)略”,就是一張對華包圍網(wǎng)。2017年開始,美國組“四方安全對話”,拉著日本、印度、澳大利亞,三根竹竿撐起一張大網(wǎng)。名義上是“保障地區(qū)安全”,實則是“聯(lián)合圍堵中國”。網(wǎng)絡戰(zhàn)、反潛戰(zhàn)、衛(wèi)星信息共享……每一招都直指中國的能源通道、信息樞紐、南海通聯(lián)。這一刀切得不深不淺,剛好讓印度有了“參與感”。拉夫羅夫看得透,他點出這場變局的本質(zhì),有人不想中國好,也不想印度安。
莫迪(資料圖)
在這樣的敏感背景下,拉夫羅夫指出,中印兩國對俄羅斯來說,都是“偉大的朋友和鄰居”,這一表態(tài)字面上不過七個字,但卻揭示了多層含義,首先,這是俄羅斯對中印關系的一種善意勸誡,意圖緩解兩國間的不穩(wěn)定因素。其次,這也昭示了俄羅斯希望以自己的傳統(tǒng)影響力,在中印間充當“潤滑劑”,試圖將兩國拉回到合作而非對抗的軌道上,眾所周知,中印關系近年來因邊境爭端以及互信不足問題而出現(xiàn)波折,這一局勢無疑讓某些第三方勢力暗暗竊喜,美國正試圖通過其“印太戰(zhàn)略”拉攏印度。
那中印兩國不能爆發(fā)沖突呢?答案是不能。一方面,中印兩國都是發(fā)展中國家,對于發(fā)展中國家來說,最重要的事情當然是發(fā)展自身,霸權國家才會如此熱衷于壓制他國;另一方面,在美國對全球國家進行關稅施壓的情況下,全球國家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團結起來反制美國。如果這個時候,中印兩國爆發(fā)沖突,印度打輸了“住院”;中國打贏了,也不可避免地會被拖慢發(fā)展節(jié)奏。更重要的是,中國短時間內(nèi)被沖突分心,無法牽頭,全球國家想要凝聚起抗美共識就更難了。
莫迪(資料圖)
當拉夫羅夫公開向中方發(fā)出提醒的時候,又何嘗不是為了說給莫迪聽?俄羅斯絕對不想和中印任何一方鬧僵,但是對于鼓噪俄烏問題的歐洲,他們顯然是不會慣著。只要中方能夠看穿西方的意圖,那俄羅斯也愿意和中方一道應對西方威脅。有意思的是,在這場大戲中,特朗普除了向印度邀功被回懟之外,再也沒有做出任何多余的行為。不過這并不代表中方會對美國懈怠,同時我們也要加強對西方其他國家的注視,以免真讓他們挑撥到亞太各國的外交關系。
其實在今年年初,莫迪是親自表達了不少對華示好的言論的。比如,就在此前,莫迪已經(jīng)公開表示,“任何兩個鄰國都會時常有意見分歧。即使在一個家庭中,也并非事事完美。但我們的重點是要確保分歧不會發(fā)展為爭端。”可見,莫迪已經(jīng)將中印兩國之間的一些客觀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描述為是“家庭矛盾”,那么既然是“家庭矛盾”,那就代表著中印兩國之間的矛盾是可控的,可以談的,可以逐步解決的,中印兩國關系大的層面上是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