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的中國網絡電影市場始終處于發展瓶頸期,2024年網絡電影的總票房與片均票房、票房超千萬影片的數量較2023年下降顯著,出品、制作與宣發機構數量已連續四年下滑,許多網絡電影公司轉向了微短劇等其他內容領域。面對市場困境,行業正在積極求變,主管部門通過評獎評優和發起創投活動等方式激勵創作;平臺通過調整分賬模式、設立廠牌和打造檔期等策略以激活市場,例如近日愛奇藝新增了院線新片分賬合作通道;仍在堅守的網絡電影公司積極自救,通過持續打造IP,聚焦動作片等網絡電影的優勢類型來提升觀眾忠誠度,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網絡電影正在尋求觸底反彈的機會。
降本增效背景下,平臺控制力不斷加強
隨著網絡電影市場的降溫,行業內的公司也逐漸減少。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數據,從2020到2024年,網絡電影的出品、制作、宣發機構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其中出品機構的減少尤為明顯,表明不少資本選擇撤出這一領域。
2021-2024年網絡電影行業機構數量
數據來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
2024分賬破千萬影片平均每部的平均出品方和聯合出品方為7家公司,而2023年平均是14家,2023年有三部電影出品方超過了20家公司,而2024年只有《打黑》的出品方達到了20家公司,這反映出網絡電影市場集中度提高的趨勢。
在網絡電影的產業鏈中,視頻網站原本主要扮演播映方的角色,但如今為了穩固市場的基本盤,日益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在一些重點項目中,往往采取平臺投資,邀約有代表作和成熟團隊的制作公司承制并聯合出品的模式。比較近三年票房過千萬網絡電影主出品公司參與影片數量排行榜,可以發現2024年的明顯變化是平臺方在出品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位列第一的愛奇藝出品了其中五部《前途海量》《打黑》《緝惡》《陌路狂刀》《捉刀人》;優酷出品了《黑白潛行》《驚天大營救》,其兄弟公司阿里影業出品了《狂蟒之災》;騰訊視頻旗下企鵝影視2024年只出品了《緝惡》一部票房過千萬的影片,體現了騰訊視頻目前在這一賽道上的謹慎策略,后續布局還有待觀察。
三年內年票房過千萬網絡電影主要出品公司情況
注:根據片尾字幕統計,若有多家出品方僅統計位列前三位的公司作為主要出品公司。
2024年網絡電影行業的另一大變化是與香港電影業的合作進一步加深,從聯合出品到導演和演員等創作者資源的整合。例如年度票房冠軍《黑白潛行》,出品方包括優酷和香港寰亞電影制作公司,主演包括曾志偉、安志杰、何佩瑜等香港電影人。此外《西裝暴徒》的主演陳國坤,《狂蟒之災》主演尹子維,《驚天大營救》主演洪浚嘉,《除暴安良》主演譚耀文都是港片粉絲們熟悉的香港演員。網絡電影對香港電影元素的吸納成為了一種頗為有效的市場策略,也成為了平臺未來發力的重點。例如2024年3月11日,阿里大文娛發布“港藝振興計劃”聲稱未來五年投入至少50億港元促進香港影視行業復興。阿里影業也公布了“港藝振興計劃”首批港產片名單,包括《無間之戰2》《黑白潛行2》兩部網絡電影。
老牌網大公司紛紛轉向
聯瑞系公司逆勢布局
2024年,微短劇市場對網絡電影市場的侵襲仍在持續,據《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的數據顯示,2024年微短劇市場規模預計達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微短劇的受眾與網絡電影重疊度較高,創作手法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越來越多的網絡電影公司和從業者們選擇轉向微短劇的賽道尋找機遇。
老牌網絡電影公司都在進行多元化的內容布局,雖然仍在出品網絡電影,但產量明顯降低,傾向于將資源傾注在獲得平臺支持、風險較小的頭部項目上,轉而將資本投向微短劇。例如奇樹有魚在2022年和2023年作為主出品公司參與了8部和7部票房過千萬的網絡電影,出品數量均排名第一,但2024年只出品了一部分賬過千萬的項目《西裝暴徒》。其從2022年底開始入局微短劇,起初從抖音端內做起,而后建立小程序自有平臺和投放團隊,并與20多家短劇分銷方緊密合作。2024年其出品的微短劇《下一站天后》取得單部充值3000萬元以上的成績,《星光相伴知我意》登頂紅果短劇分賬月榜。2024年底,奇樹有魚宣布將加速布局免費短劇,計劃2025年會出品200-300部短劇,相當于在2024年基礎上翻兩到三倍。主要跟投奇樹有魚項目、隸屬于小米的瓦力文化也只有一部《西裝暴徒》票房過千萬。
淘夢、精鷹傳媒、無限自在、新片場等公司均采取了與奇樹有魚類似的策略。淘夢和精鷹傳媒都只有1部出品影片票房過千萬,分別是《驚天大營救》和《打黑》,無限自在和新片場則未有出品影片票房過千萬。與林珍釗、成思毅等知名網絡電影導演綁定較為密切的眾樂樂影視,在2024年仍保持了較為穩定的表現,出品影片中,《驚天大營救》《西裝暴徒》兩部票房過千萬。兔子洞文化2024年主出品的網絡電影中,只有《四平警事之鉆石大劫案》票房超過千萬。2025年2月,其創始人栗坤宣布將帶領團隊加入優酷,成立耐飛視界工作室,未來將以開發網絡劇集內容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在票房過千萬網絡電影主要出品公司榜單中,出現了一些新鮮的面孔。并列第二位的是聯瑞影業和輕刀快馬,前者是后者的大股東。兩家公司共同出品了《目中無人2》《制暴》《捉刀人》三部票房過千萬影片,使得聯瑞系公司成為2024年網絡電影市場中表現最好的平臺外公司。這三部作品的核心班底較為一致,包括對香港電影深有研究的制片人魏君子、動作演員謝苗、以及曾師從香港知名武術指導董瑋的導演秦鵬飛等。該團隊善于在合理的預算內,做出精品化的“動作+”類型電影。另一家新公司浩娜萱堯與張浩導演關系密切,出品的喜劇片《四平警事之鉆石大劫案》票房過千萬。這幾家2024年新進入榜單的公司,正是動作片、東北喜劇片成為網絡電影市場中堅力量的縮影。
網絡電影未來的出路
毋庸諱言,在目前內容市場的競爭版圖中,網絡電影處于一種較為尷尬的境地。論敘事的極致性和商業模式的多元性,其比不過微短劇;論制作精良、陣容豪華的程度,其又難與院線電影抗衡。展望未來,網絡電影要維系自身的生存空間,需要在內容創作上進行更加精準的定位,同時在商業化渠道上尋找更多的出路。
在內容創作上,網絡電影首先需要針對核心觀眾群體,繼續大力發展動作片、喜劇片等有較好市場表現的類型,穩固基本盤,同時通過創投等方式嘗試一些新鮮的類型,逐步建立起相較于院線電影和微短劇有差異化的類型體系。其次,在票房下滑的形勢下,要更加注重控制成本,正如魏君子所指出的,除了少數的頭部作品外,其他網絡電影如能夠回歸行業發展的早期狀態,單部投資在幾百萬左右,憑借類型和創意取勝。只要成本控制得當,盈利空間并不低。再者,網絡電影創作需要繼續放大IP的價值,除了開發續集電影外,還可探索參與“IP共創”,與動漫、劇集、游戲等多元形態一起進行開發,通過改編熱門IP,借助原有粉絲基礎,擴大網絡電影的受眾范圍。例如2024年初騰訊視頻推出的《畫江湖之不良帥》,是基于其旗下“畫江湖”動漫IP開發的衍生網絡電影,雖然由于內容品質問題該片僅獲得843萬元票房,未達預期,但其運作思路仍值得借鑒。
在商業模式上,網絡電影除了繼續深耕會員訂閱與單點付費模式外,還需要拓寬發行渠道。首先,網絡電影或可借助院線電影推行“分線發行”的契機,針對頭部作品探索院網同步發行模式,2024年愛奇藝出品的《陌路狂刀》曾短暫地嘗試院網同步發行,雖然由于內容、宣發等多方面原因票房并不理想,但對行業而言仍是值得鼓勵的嘗試。其次,網絡電影也可借中國文化加速“出海”的東風,拓展海外市場。2024年底,優酷推出的《驚天大營救》,由于有國際武打明星托尼·賈主演,得以在海外多個國家的影院和流媒體平臺上線。未來網絡電影可以進一步提升國際化元素,尤其在與香港電影業加強合作的背景下,可借鑒其過往拓展國際市場的成功經驗,積極開發動作、犯罪等類型片的國際發行渠道。再者,網絡電影還可加大探索與電視端的合作。2024年8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頒布的《關于豐富電視大屏內容 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意見(試行)》中,專門指出要鼓勵支持優秀網絡劇、網絡電影等網絡節目資源進入電視大屏播出。網絡電影版權方可抓住這一契機,積極尋求與廣電機構的版權合作。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視頻內容市場,網絡電影面對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價值,燃起他們的消費熱情。網絡電影需要建構一種真正以用戶為核心的產業機制,在深入洞察和把握用戶消費及審美需求的基礎上,重構網絡電影的創作版圖和商業模式,才能更好地擴大自身的產業規模并實現高質量發展。
— THE END —
作者 | 彭侃 冉智文
主編 | 彭侃
執行主編 | 劉翠翠
排版 | 于佳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