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廣西鳳山的社更穿洞很難稱得上是一個十分熱門的旅行目的地。
但在今年5月15日,百余位攀巖人抱著同一個目的齊聚這里——見證中國首個世界級巖場,以及國內首條世界公認5.15b難度線路啟幕。
世界級自然資源,世界級巖場
2023年,第一屆始祖鳥國際攀巖山地課堂期間,各地攀巖代表齊聚,開了一場行業峰會。峰會的討論指向一個核心問題:“中國攀巖未來要怎么走?”
此時,中國野攀已經發展了三十多年,但線路缺少的問題仍然限制著這項運動在國內的發展。
一方面是線路數量整體不足,承載不了增長的攀巖人口,很多線路要排隊爬。同時難線不足,中國攀巖的想象力被限制住了。
始祖鳥運動員魏廣廣認為,當時大家心態是樂觀的,但社群缺少一個行動方向,以及,一股串聯的力量。
▲社更穿洞全景。
2023年山地課堂的行業峰會為中國攀巖社群搭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場”,在品牌和社群共商之下,2024年“世界級巖場計劃”誕生。這一計劃把中國攀巖人凝聚到同一個方向——建設一個比肩世界頂尖水平的巖場。
何川作為“世界級巖場計劃”牽頭人開始在全國物色目的地,當在視頻中第一次看到社更穿洞時,他大為震撼,以至于驚訝為什么中國攀巖圈會錯過這樣一塊“璞玉”:
社更穿洞地處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天然巖溶地貌是世界級地質奇觀,遍布流痕貝窩的社更穿洞也因此具備了成為世界級巖場的獨特性。魏廣廣認為,社更穿洞的特色風格是大仰角,線路長,很適合進行體能耐力訓練,磨練技術。而且穿洞足夠大,何川曾形容從地面看,“攀巖的人看起來只有螢火蟲那么大”,這讓社更穿洞有極大的開發空間。
可以說,從先天條件看,社更穿洞是依托世界級自然資源的世界級巖場。
社更穿洞的稟賦是中國特色的,開發團隊卻是國際化的。在品牌的委托下,何川找到了西班牙人Antoni Arbones。Antoni是全世界開線最多的人之一,當何川告訴他社更穿洞將成為一個了不起的巖場時,Antoni并不完全相信,直到他站在社更穿洞腳下。
“這里將會是一個世界奇跡。”他對何川說。
在Antoni的動員下,包括他在內的六名西班牙高手加入開線團隊,他們每個人都有輝煌的履歷,其中攀巖傳奇Daniel Andrada,截至2018年完成了4015條5.13B(8A)及以上線路,其中760條由他本人開發。
六名代表中國頂尖水準的開線人也加入團隊,其中包括了被人稱為“線長”的邱江,作為中國攀巖開線的旗幟人物,邱江在超過25年的開線生涯中,總計開出了超過1000條線路,是中國野外開線最多的人。集齊中外頂尖陣容后,2024年,社更穿洞一期項目啟動。
項目啟動后,開線的節奏超出了何川的設想。“大家都剎不住車,因為那個地方實在是太好了。”何川回憶,“團隊上來就連開4天,除了吃飯,基本一天都吊在上面。”
預備的800套掛片很快所剩無幾,管理團隊規定每人每天只能領20套掛片。“大家一聽都急了,每天晚上回去第一時間先搶掛片。”參與開線的邱江回憶。
世界級巖場需要一條標志性的難線,來樹立高度。
進入第二期,項目的主要任務是開難線。社更穿洞有一面難度極大的高手墻,在這里,2024年9月中國第一條世界公認的5.15b難度線路誕生了。何川為這條David Gambus開出的線路取了一個中文名稱——“射雕”,因為“能彎弓射雕的都是英雄豪杰”。
▲“射雕”5.15b
這條線路確實名副其實。“射雕”開出后,始祖鳥邀請法國攀巖人Seb Bouin挑戰線路。Seb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攀巖高手,完攀過多條5.15難度線路,最高達到5.15d水平。在兩次來到中國進行多次嘗試后,2025年2月1日Seb終于“射雕”成功。Seb的挑戰讓“射雕”5.15b的難度獲得了世界范圍的認可。“這是一條真正的‘王者路線’……是能在全球攀巖地圖上占據一席之地的存在。”Seb這樣評價“射雕”。
“射雕”超出了目前中國攀巖人的能力,但這也是其意義所在——為中國攀巖人打開想象,激勵他們向高處生長。“它在那里,就是目標。”魏廣廣說。
從地理上看,社更穿洞是如此與世隔絕,仿佛無端出現在地球上,但作為巖場它卻是世界范圍合作的成果。一年多的時間里,六名中國攀巖人和九位歐洲開線員,開出了110條高質量攀巖線路,其中包括“射雕”以及26條5.13級線路。
社更穿洞填補了我國世界級難度線匯聚型巖場的空白,樹立了全新的難度標桿,也重新定義了中國攀巖發展標準,這一成就足以慶祝。
5月15日晚,這個世界級巖場迎來啟幕儀式。洞穴、光亮、圍坐……攀巖人聚集在這里,用最純粹的方式贊美全球社群的大團結。
始祖鳥世界級巖場紀錄片《社更時代》也在啟幕儀式中首映。其中始祖鳥對促成這一偉大工程的建設者致以了極大的敬意。在紀錄片結尾,所有參與開線和后勤支援的攀巖人都獲得了特別鳴謝——品牌希望每一位為世界級巖場付出的人都被銘記。
紀錄片首映后,儀式進入高潮,國內外攀巖代表共同點亮5.15b線路。
中國攀巖另辟新章。
▲啟幕儀式。
一個世界級巖場的意義正在一一兌現。
110條有難度梯度的高質量線路豐富了中國攀巖者的選擇,何川表示,去年十一期間,每天就有五、六十人在洞里攀巖,有人索性在附近租了房子。
歐洲開線團隊的傳播和Seb完攀“射雕”,讓社更穿洞在國際上也有了名氣,世界頂尖運動員的到來讓國際交流變得致密。
社更穿洞的意義還指向未來。
始祖鳥世界級巖場紀錄片《社更時代》記錄下了,2024年12月始祖鳥運動員潘愚非完成5.14d線路“辣餃子”國人首攀的過程,但這次突破也意味中國最頂尖的運動員已經觸達國內攀巖的難度上限,中國的年輕運動員需要更“硬”的線磨練自己。
當被問到“會不會把‘射雕’當成努力的目標?”時,45歲的何川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不會,它已經超出我這一代中國攀巖人的能力了。”因此他希望未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服務社群上,社更穿洞就是他轉型的起點。
“社更穿洞歸根到底是為中國下一代攀巖者開發的。”何川說。
社更穿洞作為一種模式
社更穿洞更深一層的價值是模式上的。
在此之前中國攀巖人的開線方式是零散的,但社更穿洞巖場這樣大型工程,工作方式完全不同。
何川介紹,社更穿洞項目需要統籌政府、品牌、開線團隊和后勤四方,每個模塊都有大量的具體問題需要處理。同時,“這些事情要多線并行,哪一個環節沒跟上都不行。”這樣的經驗對中國攀巖是嶄新的。“我開線二十多年,還沒有組織這么大規模開線工作的經驗。”何川說。
在社更穿洞巖場的建設中,中國與國際攀巖界之間,品牌和社群之間緊密合作,最終探索出了一套多方共創開發大型巖場的新模式。
這套可復用的共創模式將成為中國攀巖超越時間的財富。“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未來我們可以用這種方式去開發更多的巖場。”魏廣廣說。
因為構造的原因,社更穿洞在最熱的夏天也有穿堂風,仿佛正在呼吸。何川和項目團隊下一步要做的是讓作為攀巖目的地的社更穿洞也“活”起來,繼續借助共創的力量,為中國攀巖探索出大型社區共建、共治和共享的治理范式。
▲始祖鳥世界級巖場紀錄片《社更時代》。
品牌的終極托舉是“解決方案”
始祖鳥也在創造賦能行業的新模式。
“如果沒有始祖鳥,可能世界級巖場這個概念都不會有。”何川認為品牌的影響幾乎貫穿了社更穿洞項目的全過程:
始祖鳥行業峰會,品牌和社群一起頭腦風暴點燃了“世界級巖場計劃”的思想火花;在開線階段品牌不但提供了資金支持,還輸出管理能力,集結五十多位巖友組成后勤團隊,承擔了洗線、維護、運輸與協調工作。
始祖鳥還發揮了影響力。國內的開線工作常要面對政府和當地人的不理解,有人甚至說:“一些大家熟悉的巖場,都是打架打出來的。”
但社更穿洞項目得到了當地的巨大支持,其中品牌的背書起到了關鍵作用。“政府看到了品牌的實力和決心,才放心讓我們在這里開發。”何川說,“這次開線非常有底氣,正大光明開線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可以說在項目中始祖鳥扮演了整合者的角色,這種賦能的模式在行業中是少見的。
▲始祖鳥邀請的國際高手正在挑戰5.15b線路
這來自始祖鳥對“品牌到底能為一項運動提供什么?”的思考。
“不管把多少驛站馬車或郵車連續相加,也絕不能從中獲得一條鐵路。”經濟學家熊彼特曾說。他認為企業的本質是建立新的生產函數,或者說能在商業上勝出的品牌都具備創新性梳理和組合要素的能力。這種“破局力”或者說“解題能力”才是品牌最應該向圈層輸出的。
這也是始祖鳥一系列賦能中國攀巖行動的邏輯——向行業輸出解決方案,用整合能力把方案落地:始祖鳥和意見領袖一起為中國攀巖設定了從“人、場地和系統”的行動框架;在框架下引入了國際攀巖山地課堂,提供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機制,其中的行業峰會,讓行業有了制度化的議事平臺;全面支持社更穿洞項目,協助社群探索建設大型巖場的建設運營模式……
最終始祖鳥希望幫助中國攀巖破局,梳理出解決方案,扶植行業獲得可復用的內生能力。
品牌的本質可以視為一種“情感記憶”,當品牌扮演了公共性角色,為行業做難而正確的事,才能持續感動核心人群。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始祖鳥在影響力破圈時,在圈層的號召力沒有耗散,核心人群仍對其保有了極高的情感“濃度”。
從行業看,始祖鳥鞏固圈層的方式為從細分運動起步的品牌在跨越鴻溝時,如何保持對核心圈層的影響力提供了啟示。
聲明:本文由懶熊體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